小学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的整合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9期   作者:王彦馨
[导读] 德育教育是全面发展学生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培养有着极其突出的作用,故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和德育课程整合研究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及心理健康教师必须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从心理健康和德育工作的联系出发,提出了两者整合策略,不仅仅有益于各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吴川市黄坡中心小学 摘要:德育教育是全面发展学生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培养有着极其突出的作用,故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和德育课程整合研究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及心理健康教师必须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从心理健康和德育工作的联系出发,提出了两者整合策略,不仅仅有益于各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学生发展;心理健康;德育教育;整合策略 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辅相成 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义务阶段的学校中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两者在学生身心发展培养方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同时又有着一定的联系。可以说两者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在学校的教育实际中深刻把握两者的区别,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1)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内涵 从理论上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在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的同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才。故从这一点出发,两者的在现阶段学校教育扮演的角色有着共同的作用,内涵有着相通性。除此之外,从每个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因素,在学校期间每一个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以及人格的展现都和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两者充分整合能够帮助学生在这一阶段形成积极向上的发展动力。 (2)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差异 虽然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同样的重要性,但是两者在实际的工作中的教育目标和具体实施途径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异。首先,两者的理论基础就不尽相同:现代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从心理学、哲学、社会科学三门基础理论出发,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化,从学生的现状出发,进而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的就是人,从每一个个体出发的。而德育工作在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体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基础理论,从而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故两者的理论基础不尽相同。其次,从现实教育出发,两者的现实意义和教育目标也不相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力和调节负面情绪的能力为主要目的,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与人交往中展现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良好青年。 2、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整合策略 “少年强则国家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心理健康发展就是基础任务之一,必须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抓起。各个学校必须在党的方针指导下,响应教育部的精神,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出发,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充分整合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过程中。

(1)学校持续增强德育工作,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是义务阶段学生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状态的主战场,两者整合的过程中学校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学校必须重视这个话题并且调动学校的一切可用能力,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共同目标。 首先,学校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要整合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职能。德育工作在现阶段基本上又都是学校党支部建立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主抓学生日常的德育工作。而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是由心理健康教师(部分学校由其他科任教师兼任)来承担,班主任作为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助人员。从以上两种情况分析,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两者存在着职能模糊的问题。因此,整合两者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根据具体工作不同将两者的职能加以区分,根据工作的相同之处将两者的职能加以融合,从而及时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其次,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来看,存在着学校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由一些没有学习过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的科任教师兼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象,这对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能够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涵,充分把握学生的成长状态。心理健康教育最能体现价值的工作就是利用心理干预尽早解决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所以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对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教师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和实践者,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整合过程中,提高相关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重视程度是整合过程中的主要动力源。通过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素养和情感投入,积极和学生产生有效互动和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够解决学生心理健康中的负面影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作用最大化。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寻求不同的措施去解决工作遇到的各种类型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招聘心理学相关或者具有心理健康证书的人才从事心理健康工作,多利用现阶段方便的网络资源对现有的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讲座,积极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结束语 当今社会发展进步日新月异,学生面临着社会上种种的诱惑也非常容易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因素。国家培养人才不仅仅要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更要培育人格健全和良好心理状态的人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积极吸收国内外优秀案例的精华,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不仅仅提高学生健康成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显得落后和老套,展现了很多的局限性。将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整合好,才能积极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到真正的“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于文静.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小学德育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9. [2]陈垠亭. 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德育体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