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21028319861010XXXX
摘要: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处于飞速增长的阶段,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也越来越快,房建土建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且有了新的发展势头,因此对房建土建的工程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一发展趋势的产生,需要施工单位从根本上对施工理念进行改变,也需要不断的对施工技术手段加以创新。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出现,便是施工技术手段创新的结果,这改变了我国目前土建房建的施工环境,为我国房屋建筑质量的稳步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房建土建;高支模;施工技术
引言
在房屋建筑土建工程施工中,通过运用高支模施工工艺,可以提升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科学划分施工作业区域,显著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发生概率,在具体施工环节,各个模板安装位置准确,承载力较高,能够避免建筑结构出现失稳现象。为了保证高支模施工工艺得到更好运用,本文深入探讨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
1高支模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高支模施工技术即以5m为最低限度进行的施工,作业要求必须以模板搭建和支撑结构的作业为准,从而为整体作业提供较为可靠的稳定性。就高支模本身的技术性与专业性而言,高支模施工是否符合专业性,对于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起着直接影响。在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通过模板固定的方式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系统。同时,高支模技术的应用能够简化传统的支撑方式,对提升工程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都有积极作用。
2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2.1施工准备
设计人员应对施工现场的地形状况和土壤条件等进行深入勘察与记录,综合考量技术影响因素,确保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增强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在施工中需要应用较多类型的机械设备,应该加强对设备运行性能的检查,防止在施工中出现严重的故障。同时,需要对相关硬件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与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1]。引导施工人员对施工规划进行分析,以增强施工的系统性与规范性。在施工现场开展调查工作,实现对施工隐患的有效排查。
2.2高支模检查
由于在安装支架中应用的零部件较为繁杂,从质量、规格和数量等方面进行检查,针对剪刀撑和载杆等进行重点检查,确保接线长度和扣件等满足设计要求。能防止在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中出现较大的偏差,同时促进支架稳定性和承载力的提升,满足对工程建设质量的要求。施工人员应对房建土建工程的整体进度进行分析,保障高支模施工组织规划的合理性。在现场进行合理掌控,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当施工中出现不规范行为时应该进行制止,防止对施工质量与安全造成威胁,保障在规定工期内完成任务。
2.3楼面支顶的安装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确定楼面的水平标高,在安装门式脚手架时应该以纵梁方向为依据。在安装完成后应该进行校直和调平工作,保障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为安装首层门式脚手架提供保障。应该对脚手架的两侧进行有效的锁紧处理,在安装的过程中应该在两侧同时进行。为了保障脚手架的安装稳定性,应对下层门式脚手架和上层门式脚手架的立柱位置进行严格控制,使其处于同一条轴线当中,保持其整体稳定性,防止对施工安全造成的威胁。
2.4外圈框架柱梁施工
分层施工的方法通常应用于外圈框架柱梁的施工当中,由于其存在较大的柱梁筋密度和较高的自然层高度,因此在施工中应该采用先浇柱、后浇梁板的方法。在井格梁屋盖的施工当中,为能够有效支撑水平抱箍,应该合理运用四周的梁柱和满堂排架。促进外围框架柱梁和满堂排架稳定性和刚度的提升。水平剪刀撑应用于满堂脚手架的施工当中,应该对其间距进行合理控制,通常情况下应该每4排立杆设置一道。
将短钢筋应用于楼面中庭周边梁面当中,对连接杆件进行锁死处理,结合扣件和短管的合理运用。合理设置纵向水平杆,确保其两端与柱侧面的有效接触。为能保障良好的水平防护,同时为上料工作提供保障,还应重视密竹平台的有效设置,通常应该以三层楼面标高和满堂脚手架内部主梁底的水平杆标高为依据[2]。为了增强支撑体系的可靠性,应该应用水平和斜向钢管,使其在中庭四周形成良好的支撑与连接保障。
2.5混凝土浇筑
严格依据设计规范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保障其良好的性能。同时,应该根据实际施工要求提前对运输线路进行规划,保障混凝土罐车运输过程中不会对混凝土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做好相应的洒水与遮阳处理,避免水分的过度散失。运用混凝土泵和汽车泵输送方式进行混凝土的有效浇捣,在此过程中,应由梁中间向两端施工并保障推进的速度。在混凝土浇筑环节,还应对混凝土的高度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其超过145 mm,在堆放的过程中保障其均匀性。在施工现场应保障平铺的及时性,确保振捣速度和遍数符合施工要求与标准,防止出现严重的离析和振捣不完全问题。
2.6高支模的验收
在整个支撑系统当中,高支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严格控制器验收过程,防止在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增强验收流程的规范性与标准性,严格检测高支模施工系统的各个环节,深入分析其匹配性,保障工程建设的最终质量效果。应在明确单个支架质量的同时,应该深入分析工程建设的整体性,促进其实际应用价值的提升,防止在投运后出现严重的故障,威胁人们的居住安全。
2.7高支模拆除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的一周后,应由专业人员严格检测混凝土的强度,确保其达到设计值后对高支模进行拆除处理。若混凝土的强度不满足拆除要求,应待强度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后对其进行拆除处理,防止拆除工作对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在拆除高支模的施工过程中,应采用先浇筑后拆除的方式,同时严格按照分段、分级和分部的顺序进行拆除。
2.8柱梁模板拆除
柱梁模板的拆除,应该在完成侧梁模板的拆除后进行。应该保障拆设渠道搭设的合理性,为拆除模板和木枋奠定基础。拆除施工应该明确施工次序,包括了松枋、松板、模板和支架等,应该对拆下的部分进行分类堆放。与此同时,还应对拆除的力度进行有效掌控,防止楼层建筑由于拆除力度过大而受到严重影响。在完成拆除后,应该及时运输拆下的模板和支架,防止对施工现场造成的影响。若未能对其进行及时运输处理,应该对其与楼层的距离进行合理控制,通常情况下应该大于10 m。防止物件堆放在通道口和出口位置,其堆放高度应该控制在1 m以内。模板在后续施工中依旧可以得到再次利用,能有效降低施工建设成本。为此,应对拆下的模板进行全面检查,当出现破损等问题时应该采取针对性养护措施,对其进行清洗后按照规格和类型进行保存,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
结束语
高支模施工技术对房建土建工程具有重要的地位,就质量性而言,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整体作业的稳定性;同时,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还具备精确、支撑力度强等优势。因此,研究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探寻出有效的技术方案,对促进我国房屋建筑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智辉,牛淑红.高支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实例应用[J].建筑与预算,2015(5):43-44.
[2]孙延祥.略谈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的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8(23):35-36.
[3]张建东.浅议工程监理对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质量安全控制[J].科技风,2019(33):119.
[4]王喜阳.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9(10):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