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的施工特点及思考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郑辉辉 李长江 方辉 余全红
[导读]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地产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现代建筑施工规模也从单一的建筑发展转为形式多样的建筑集群,对建筑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湖北清能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市  430070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地产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现代建筑施工规模也从单一的建筑发展转为形式多样的建筑集群,对建筑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现代施工的要求,工艺及材料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后浇带施工技术应运而生,后浇带的出现,在追求高周转的同时,有效保证了建筑的各种沉降、温度应力等对主体结构的影响,使工程项目质量能有效达到设计要求,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裂缝。
        1、前言
        现代房屋建筑为保证质量,钢筋混凝土已是全面使用,通过钢筋的良好抗拉能力及混凝土的良好抗压能力搭配,形成良好合力,使建筑结构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大批量施工时集群建筑的出现对自然沉降、温度应力的要求更高,后浇带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这种问题。后浇带是为了解决现代建筑中由于混凝土收缩不均,温度应力产生的膨胀而产生的裂缝,通常布置在墙、基础底板和梁等位置布设,后浇带的布置遵守结构设计原则,在结构承受能力最弱的位置布置。后浇带的出现将结构分区,使得各部分结构自成一体,在强度及沉降要求满足情况下,对后浇带进行封堵使结构一体化。
        2、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分析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出现都是为了满足某一特定需求,例如解决温度应力产生的收缩膨胀,解决结构的自然沉降等。常见的后浇带有沉降后浇带、温度后浇带、伸缩后浇带。其中沉降后浇带用来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温度后浇带是用来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而伸缩后浇带是为了防止因建筑面积过大,结构因温度变化导致混凝土收缩膨胀开裂而设置的施工带。
        2.1解决结构因温差形成的收缩裂缝
        建筑所处温度环境的不断变化的,温度的变化对混凝土结构会形成不同层次的收缩。部分已施工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可能处于较低的温度,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季节的更替,温度出现变化,对混凝土结构会产生收缩膨胀,产生温度的应力,与此同时,也会产生向外释放的挤压力。若此力过大超过结构的承受极限,责会出现裂缝影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在事前控制阶段,考虑“温度应力[[[]]]”这一要素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混凝土的浇筑预留及后期养护都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2.2处理裙房结构问题以及基础设计问题
        目前房屋建筑施工中地下室设计基本上为整体结构,主楼部分形成裙房。由于主楼间存在距离差,对地下室的整体性势必造成结构沉降影响,情况严重的造成地下室主楼连接处顶板开裂或坍塌。裙房结构由于各单位工程的施工周期不同,以及施工时期温度的变化,导致施工后温度应力及不均匀沉降致使结构发生破坏。通过后浇带的设计对裙房结构设计足够冗余空间。在后浇带施工设计前计算、核对整个裙房的结构,以及基础强度[[[]]]。这个过程里的施工顺序为:先进行建筑结构的主楼施工,然后进行裙房方面的施工,再进行后浇带方面的浇筑施工[[[]]]。
        3、后浇带的钢筋施工要点
        后浇带的钢筋绑扎应尽量使用完整钢筋,减少接头使结构稳定性得到保障。由于后浇带功能自身限制,其设置位置即为结构最薄弱处,使用连续钢筋可加强后期后浇带整体受力的稳定性。在跨度较大后浇带处布置时可适当断开,在浇筑前进行精细焊接。后浇带钢筋布置严格遵循结构设计期间的要求,以确保实际工作的稳定性。不同断面上的后浇带应曲折连通,且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内力较小的部位,而不要在一个断面上[[[]]]。
        4、后浇带的混凝土施工要点
        4.1 后浇带浇筑要求
        后浇带的钢筋布置选择结构中受力最小的地方布置。由于建筑结构受力复杂,在结构受力最小处铺设后浇带可将结构的整体性影响减小到最小,后浇带的布置要避免主楼位置或主要沉重结构位置,能避免因剪力过大或扭矩过大造成结构破坏。混凝土浇筑前应保持模板保持24小时湿润,使用无收缩类型的膨胀混凝土,使结构斜街紧密。当设计上有特殊要求时可将后浇带处混凝土等级提高标号。
        4.2 后浇带龄期要求
        对于伸缩后浇带,应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60天时封模浇筑混凝土;对于沉降后浇带,应在主体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结束后14d后封模浇筑混凝土[[[]]]。当结构设计阶段有单独要求或者根据地勘单位测量有其它需求时,可按照设计和地勘要求对后浇带进行浇筑。混凝土浇筑前需对后浇带情况进行检查,由于后浇带露置时间较长,钢筋易出现偏位或者锈蚀情况,浇筑前需将钢筋位置重新检查固定、并对锈蚀严重的钢筋采取除锈处理。。后浇带两侧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后浇带的浇筑对温度也有严格要求,为保证混凝土浇筑后结构整体的连续性,后浇带处混凝土浇筑时其室外温度应低于后浇带两侧结构浇筑期间的温度,使得混凝土在完成收缩膨胀后对结构的温度应力能与两侧混凝土形成整体。
        5、后浇带施工的注意事项
        (1)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侧面钢丝网由于其受力能力较差,在结构两侧混凝土浇筑时容易被踩踏出空隙,造成泥浆侧面流入后浇带部位。可通过在止水钢板上下分别焊接钢板网和钢丝网作侧模,将其整体焊接在钢筋骨架上,同时后浇带顶板采用木方封堵。
 
        (2)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不合理,易造成后浇带两侧模板变形,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流入后浇带内。可通过采用钢筋斜撑的措施以保证侧模位置和几何尺寸的准确,防止两侧混凝土回流。
 
        (3)后浇带在没有浇注混凝土之前不能拆除支撑及模板,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中受力最小的位置。通常选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适中。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该位置虽弯矩大,但剪力小。对后浇带的选型能有效将结构中最薄弱处分隔,使结构受力得当。
        (4)对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处理应在混凝土浇筑初凝期使用压力水枪冲洗清楚外漏的浮浆等骨料,钢丝网保持洁净,在混凝土结构达到终凝期时拆除钢丝网,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确保整体表面的观感质量。
        6、小结:
        后浇带的工艺随着近些年来大量的运用已有不同阶段的创新。但针对裙房等结构的沉降后浇带,已在新的施工工艺改进中有力取代的手段,例如北方城市由于其地基较好的天然条件,土质沉降不明显,在实际检验中可以取消或者提前浇筑后浇带。同时由于现在管桩工艺与钻孔灌注桩工艺的成熟运用,南方城市也可以不再使用后浇带,对于后浇带的取舍与否一定要提前得到设计单位的认可方可抉择。
        后浇带的引进使得结构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得到有效控制,但后浇带的钢筋配置及混凝土浇筑都对工程施工造成了难度,后期养护也较为困难。后浇带从进度、质量、环保、安全、管理等方面给施工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对施工的沉降控制、温度应力控制等有较好的表现。
        现行工艺中在后浇带工艺上改进出来的跳仓法对大面积混凝土施工带来了便利。但跳仓法对房屋建筑施工中楼板的浇筑又带来了局部限制,后浇带依然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工艺。
        参考文献:
        [1] 刘兴法. 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分析[M].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1.
        [2] 盛利. 论建筑工程后浇带结构设计与施工[J]. 民营科技, 2012(10):292-292.
        [3] 周新营, 徐明柯. 建筑工程后浇带的设置与施工技术[J]. 科技致富向导, 2014(30):298-298.
        [4] 刘震, 张明朗. 后浇带的结构设计及施工[J].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00, 007(003):28-30.
        [5] 吴金胜. 关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实践分析[J]. 江西建材, 2016(24).
        [6] 詹启明. 后浇带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常见问题分析[J]. 山西建筑, 2010, 36(034):129-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