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为提高广州市轨道交通施工单位的质量管控水平,规范工程桩的施工和检测过程,使施工单位全面了解施工对检测的影响关系,文章结合笔者负责的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八号线和二十二号线建设方的建设管理部门质量检测工程项目,对项目相关施工步骤、要点及影响检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广州市轨道交通;检测要点
为了保障广州地铁的施工工程质量,更好的配合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本人根据相关的规范和规定的要求,结合以往多个类似项目的工作经验,以陈头岗停车场的工程桩施工过程为例,撰写本文,重点讲解施工过程中影响检测的要点,以便施工单位能进行统一的技术交底,保障施工工程质量。
一、工程概括
新建广州地铁二十二号线起始于番禺区番禺广场,终止于荔湾区白鹅潭,线路全长30.3Km,均为地下线;设站8座,换乘站4座。本线设置停车场一座,为陈头岗停车场。
陈头岗停车场自陈头岗地铁站引出,位于东新高速以西,石北工业路以北,大石水道以东的地块内,车场呈南北方向布置,紧贴东新高速公路。选址现状为农田,规划为商业及绿地。地块长约1220m,宽约200m,占地面积约25.2公顷。
陈头岗停车场承担二十二号线列车月检、列检和停放,陈头岗停车场设20列位停车列检、2列位周月检线、1条临修线、1条镟轮线、1条试车线,预留上盖开发条件。
二、施工情况简介及特点
本工程盖板部分采用钻孔灌注桩,总桩数3531根,桩径分别为800、1200、1400、1600mm。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桩型为摩擦端承型,桩端支承岩为中、微风化岩,岩石天然湿度的单轴抗压强度fr为7100-25100KPa,桩端嵌入岩层一米,沉渣厚度不得大于50mm。
轨道交通停车场占地面积大,工程桩总数多,为了满足施工进度,基础施工过程中采用分区管理、分区施工。考虑到各工区分管人员水平不一,以及各班组人员对管控措施执行力的参差不齐,很有必要对本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进行统一的技术交底,以落实质量管控措施,避免问题没能及时处理纠正,发生大面积的质量问题。
三、施工影响检测的要点
(一)施工前的准备
1、根据设计图纸,列出工程桩所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包括钢筋、钢筋焊接、混凝土,计算其用量。结合钢筋加工的进度和钢筋原材进场计划,做好检测计划。与检测单位沟通对接,了解各检测项目的时间节点,杜绝少检漏检。
2、在施工前,建设责任主体五方会同检测单位,根据现行的相关规范和规定,编制满足验收要求的检测方案。根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 15-60-2008、DBJ/T 15-60-2019),对工程桩总数超过2000根的大型工程,抽检比例可适当减少。本项目符合该规定,但需经过参建各方及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3、工程桩需进行承载力和完整性检测,承载力检测中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需制作桩帽,灌注桩的完整性检测中的声波透射法需预埋声测管。
施工单位应根据检测方案的要求,提出制作抗压静载桩帽和处理平台支墩地基的时间节点。各钢筋加工场派专人学习和负责安装和绑扎声测管的方法。预埋声测管的工程桩数量建议不少于检测方案中检测数量的130%,这与施工单位的钢筋笼制作、混凝土浇筑和破除桩头浮浆等过程对声测管的破环损耗密切相关,即与施工单位的现场管控相关。
4、施工单位需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验证,由监理见证,到商品混凝土搅拌桩进行原材料取样,按搅拌站的配合比,送检测单位进行配合比设计验证。
(二)钻孔成孔
1、钻机机位基础需平整稳定,杜绝偏位和沉降,钻头中心与钻孔中心位置偏差控制在2cm以内,确保成孔垂直度满足设计要求(<1%)。
2、钻孔达到设计孔深时,采用全自动超声成孔成槽检测仪对孔位、孔径、孔深和垂直度等进行检查,对孔底渣样进行确认,并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确定终孔,监理单位旁站并保留相关记录,确保成孔指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3、施工单位采用泵浆式进行置换泥浆清孔,向孔内注入经过处理的泥浆,换出孔内含悬浮钻渣的泥浆,测试清空后的泥浆指标,确保孔内排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不大于1.1g/m³,含砂率<2%,粘度17~20s。
4、检验孔底沉渣厚度是否小于允许标准,桩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50mm,以保证与持力层的接触质量。孔底沉渣可用多种方法多次确认,可进行二次清孔。
(三)钢筋笼的制作和吊放
1、钢筋笼施工的钢筋原材均需由监理见证取样送检,检测不合格时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进行复检,复检不合格的退场处理。严禁使用未经检测合格的钢筋原材。
2、钢筋机械连接应按规范进行抽检。若发现大量不合格现象,需对施工工艺、操作工人、设备和机械连接套筒进行查验。
3、根据桩径大小(钢筋笼大小),合理布置声测管。本项目中,桩径800mm预埋2根,其余预埋3根。声测管呈对称布置,与桩长基本一致。
4、声测管下部管口需封底,不能漏水。声测管连接宜采用螺纹套筒连接,不能使用橡胶接头。声测管用铁丝绑扎固定在主筋上,间隔不大于1m。绑扎声测管的主筋在桩底内弯处可适当减少内弯幅度,确保声测管能顺利延伸至底部。
5、钢筋笼逐节安装时,应先对接安装主筋,后连接声测管。每段钢筋笼安装完成后,对声测管注水,检测其密闭情况。整个钢筋笼连接完成,确认密封良好后,使用配件密封顶部管口。
(四)灌注水下混凝土
1、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现场检验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及含气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按照规定制作标养试件(建议多预留一组标养试件),预埋信息芯片。
2、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制,罐车运输配合导管连续灌注,避免长时间间隔或卡管,导致混凝土产生分层,影响完整性检测。建议在夜间灌注,减少交通和温度对灌注过程的影响。监理单位在混凝土供给达到一定方量时,需对搅拌站的原材、配料和配合比进行抽验,从源头上确保质量。
3、避免钢筋笼上浮,导致声测管与桩长不一致。及时调整导管埋深,适当放慢灌注速度,减少混凝土的冲击力;也可以在孔底设置加强环形筋,并以适当数量的牵引筋牢固地焊接于钢筋笼的底部。
4、根据桩径和桩长,计算和控制混凝土灌注方量,控制有效混凝土需比设计标高高30cm,确保桩顶混凝土质量。
5、在拔出导管和钢护筒时,减少触碰钢筋笼,以便损伤声测管及其接头。
(五)桩头破除
1、根据设计标高和桩径,对桩头上部混凝土进行破除。破除作业前,需将预埋声测管的工程桩桩号和预埋位置与施工人员进行交底。破除过程中,注意保护声测管,严禁因野蛮施工破环声测管。
2、破除后,桩顶混凝土需达到设计强度,施工单位应采用回弹法自检合格,监理单位抽验。否则应继续破除浮浆至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六)检测准备工作
1、声测管应提前需进行测量和冲洗,确保声测探头能到达声测管底部,有效检测深度与桩长基本一致。
2、进行钻芯法检测的工程桩,桩周需有安全、坚固的平台以安放钻机。当单桩质量评价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用水泥浆从钻芯孔孔底往上进行回灌封闭处理;当单桩质量评价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封存钻芯孔留待处理。取样完毕剩余的芯样由监理单位妥善保存。
3、进行低应变法检测的工程桩,桩头混凝土应密实、平整、干净、无积水,桩顶钢筋应不影响试验,桩顶混凝土需按检测要求打磨检测点和锤击点。
4、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工程桩需预先制作桩帽,桩帽的相关图纸由检测单位提供,桩帽的混凝土需添加早强剂,待达到桩身混凝土强度后可开始进行静载试验(可采用回弹法自检)。静载载重平台的支墩基础需换填、夯实或浇筑混凝土板,具体要求视载重平台情况和桩周土情况而定。
5、进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的工程桩的钢筋需掰直,桩头混凝土密实无裂缝无破损。受检桩反力平台的支墩基础需处理,参照静载载重平台的处理。
(七)检测与验收
1、检测单位应按各方和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检测方案进行检测。检测时监理应旁站,并对检测量进行签证确认。
2、进行检测时,受检桩周边应无震动或噪音,避免干扰检测设备,影响检测结果。
3、检测单位在规定时间里提供检测结果和检测报告,出现检测异常时及时通知业主和监理。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需确保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再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
4、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验证和扩大抽检。若需进行验证、工程处理或补桩等,设计单位需提出具体检测方法和数量。
5、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分别建立工程桩相关台账,除了含工程桩相关设计和施工信息外,还需包括检测信息(方法、时间、结果等)。每次检测完成后当天内更新,每周对照并上报。建立管理制度,避免人事变动导致资料丢失或断档。
四、结语
施工要前期做好准备,中期做好管控,结束做好分析总结。良好的工程质量依靠的是良好和落实到位的生产管理,不是靠监理和检测。作为建设方的质量管理人员,需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配合多种有效的试验和检测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有力的监管,不断提供工程质量水平。
五、参考文献
[1]广州市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指引 穗建质[2016]926号;
[2]《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 15 60-2008);
[3]《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T 15-6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