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分析 闫超泽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闫超泽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也愈加重视。
        尚志市检验检测中心 尚志  15000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也愈加重视。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一旦食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将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和危害。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相关安全检测技术和方法也呈多样化发展,为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来促进食品安全检测水平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影响分析
        1食品安全检测的常见方法
        1.1农药残留检测
        农药残留检测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粮食、水果和蔬菜等食品,究其原因在于这些食品种植过程中会使用大量农药来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及食品产量增产的工作,因此会在食品中含有大量农药残留。常见的安全检测方法有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和无损检测法等,其中酶抑制法原理为根据酶对有机磷和相关脂类农药的高灵敏反应进行安全检测,优点在于廉价、快速与便捷,而缺点则是对酶试剂质量要求高,并且应用范围较窄。免疫分析法原理为抗体对农药分子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特别是剧毒成分检测有着十分理想的应用效果,因此主要应用于食品安全的检测中。无损检测法是在保存食品商品价值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检测技术,主要借助 X 射线、高光谱图像等最新技术方法实现农药残留的检测。
        1.2微生物检测
        微生物主要指细菌、真菌和病毒,这些物质会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微生物检测是食品安全检测的基本内容之一。一般情况下,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由生物毒素确证检测技术和快速检测技术两大类组成,其中生物毒素确证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食用食品的安全检测工作中,借助高效气相色谱法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有效检测。而快速检测法则主要适用于一般的微生物检测,如荧光检测技术、免疫层析检测技术等。
        1.3重金属检测
        众所周知,重金属含量超标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影响和危害。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食品中重金属含量检测受到了更多地重视与关注。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包含铅、汞、镉、铜等,由于重金属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相关检测技术仍处于发展研究阶段。现阶段,离子质谱法是重金属检测的主要方式,借助原子荧光法、原子吸收法等技术能够对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但在检测精度方面仍有待提升,因此加快重金属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成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重要趋势。
        1.4超声检测
        检测食品时可应用超声波技术,对食品物料与低量超声波间的相互作用加以检测,确定作用的形成程度与具体类别,以此了解食品的化学物理性质,确定食品中是否存在危害人体的物质。进行超声波检测后,可确定食品的实际安全程度。
        1.5 红外光谱检测
        红外光谱技术是以依照红外线和分子作用出现的分子振动现象为原理,记录分子吸收红外光之后所表现的振动模式,形成红外光谱,通过对红外光谱的分析和记录,归纳食品中相关的检测指标,得出食品的有关性质和安全特性,鉴别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相关的污染物的种类,分析食品中的污染物。通过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全面检测到食品中出现地污染问题,对食品的检测更加科学、更加有保障。
        2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存在的不足
        2.1检测技术落后,检测方式不合理
        很多地区在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过程中,一直沿用传统落后的检测方式,检测技术落后,检测方式不合理,不能够满足新时期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要求。由于缺乏必要的检测技术和检测仪器设备,不能够对食品当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定量定性的检测,只能依靠眼睛观察,用手触摸,感官判断,使得很多携带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通过检验进入市场之后,影响到食品市场秩序安全。同时检测设备老化现象也十分严重,应用老化的检测设备不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上述种种都会影响到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工作质量的提升。


        2.2检测标准不合理
        最近几年,虽然国家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但是由于该项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发展较为缓慢,我国在各项检测标准制定和检测技术执行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国内所制定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标准与国际标准不相适应,导致我国食品出口存在很大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不容易被其他发达国家所接受和认可。再加上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很多居民偏爱国外食品,认为国外食品检测标准严格,质量安全,这就使得我国食品在进出口上面临着很大挑战,不利于我国食品产业特别是高端食品的发展。
        3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效果的措施和建议
        3.1加快构建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管理体系
        要想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高效稳定,高质量的开展,应该结合现阶段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和食品的生产情况,加快构建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管理体系,实行食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机结合制度。要始终坚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溯,质量可追踪,责任可界定的基本原则,针对现阶段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所存在的多种问题,科学合理的增加的安全检测机构数量,扩大原有检测机构的规模和提升检测能力,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质量安全的需求。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这是提高检验水平的前提保证。通过构建完善的法规机制,用法律法规明确检测机构的地位和检测职能,进一步明确各项职责,这样才能够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3.2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要想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质量,就需要建立完善的食品检测工作机制,实行对食品检测的科学规划,注重加强质检卫生部门的有效合作,实现食品检测的优势互补,从而显著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标准。在消除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法律法规方面不足之外,还应该构建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控制体系,建立合作监测工作机制,加强检测点配置,形成完善的内外部控制体系。保证各项仪器设备充分供给的基础上,还应该做好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全面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水平。
        3.3加强先进技术引进和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检测仪器设备不足、检测方法落后、工作队伍专业素质低下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快引进高精尖的仪器设备,这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质量的物质基础。例如要确保的检测点有显微镜、无菌操作平台。在检测技术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关标准严格选定,对于不同的食品要制定不同的检测标准,保证检测内容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另外还应该注重做好整个工作队伍的建设工作,在短时间内营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检测技术队伍,对现有的检测人员进行多方位全角度多内容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保证其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食品质量安全检测。
        3.4做好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工作
        提高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审工作效果就是对食品安全检测整体运行状况进行审核,将其作为参考标准,对安全管理的工作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对于安全管理中存在地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风险对于食品安全检测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对质量进行内审时,不能采用传统的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检测技术,提高内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同时在内审的过程中,需要对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进度进行明确要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水平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地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测,检测单位需要加大对于检测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程度,积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闫绍敏.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影响分析[J]. 食品安全导刊, 2019(30).
        [2]肖红.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J]. 中国食品, 2018, 000(008):138-139.
        [3]鄢兵华, 袁勇, 杜利利.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探讨[J]. 食品安全导刊, 2019, 000(015):86.
        [4]陈嘉莎, 林燕芝, 詹铁成. 浅析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J]. 现代食品, 2018(07):83-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