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1018419860819XXXX,河南新郑 451150
摘要: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给建筑施工企业创造了广泛的发展空间,随着建筑施工行业的不断扩张,施工量、建设规模的庞大势必会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的持续增加。因此,笔者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及现状分析,力图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改进目前的财务管理方式,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与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
1 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担负着多种生产管理职能,与一般企业不同,其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特点较为明显,即建设规模的庞大、工作性质的复杂决定了在建筑施工中企业所用设备的众多,不仅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因此势必导致企业对设备引进、管理、存储、维修、报废、更换、组装、搬运等一些列环节的资金投入。可以这样说,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金额要远远超出其他投入。而这一现象又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当固定资产使用一定时间后就会出现折旧、损坏的现象,而维修又会进一步带来固定资产的减值,使附加费用进一步扩大,这将造成企业为了弥补固定资产的减值而挪用盈利的一部分用于维护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另外,建筑施工企业的盈利需要大型建筑项目的依托方可实现,没有施工项目的开展,施工企业将成为空壳。而施工项目的不同又导致了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不断变化。用于这一项目的施工设备在下一个项目中可能根本用不到,因此随着项目的变迁,新增固定资产的机率将会大大增加,这也进一步加大了施工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
2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2.1 会计信息方面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在建筑施工企业的资产总额中通常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对企业会计信息、经营成果等造成较大影响,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体系需不断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将固定资产定义为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年限超过一年。3、单位价值较高。同时附加了两个确认条件:①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尽管《企业会计制度》有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但企业在实务中可根据不同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结合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具体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从而导致了不同企业相同时期的会计信息不再具有可比性,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也不再具有可比性。此外,《准则》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减值准备等方面的规定虽然也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强调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与管理;但此举实际为某些企业人为控制利润创造了条件,增加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2.2 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企业可以自己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部分企业不完全合理地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部分本应该进入固定资产核算的资产不再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尤其是部分金额较小的辅助经营设备,如:办公设备、通信工具、生活用具等,此类资产的管理程序、方式变得粗糙、简单,使得该部分设备远未到达使用年限,便被企业当作“废品”提前处理,使企业资产流失现象加剧。在施工企业这种现象尤其发生的频繁,通常有的辅助经营设备在一个工程项目(通常为18-24个月)结束后便被变卖、处理,严重导致了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
2.3 影响固定资产使用者的价值体现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地较分散,同一设备在不同项目部、不同使用者之间经常变动;而对于同一设备来说,购置使用初期明显生产能力高、维修费用低,使用后期则刚好相反,对于使用直线法折旧的企业来说,同一设备前、后期的使用者却承担着相同的折旧费用,这就在使用者价值体现时显失公允、形成了明显的偏差。随着施工企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械使用费在工程造价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目前,机械使用费在工程造价中通常占18-25%,这种偏差必将愈加突出。
2.4 改进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在今后的实务工作中应当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1)由于《准则》没有明确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似乎已经落后于现在的经济发展现状,各企业为了核算的一贯性,势必自己制定并提高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由于各企业管理者思路的差异,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有区别,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为消除这种现象的发生,由建筑施工企业总部根据施工行业的生产特点,生产设备、辅助设备的使用特点等因素,制定一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并在经济环境变化不大时保持相对稳定,使建筑施工企业行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一致,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内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保持一致,从而保证相当时期内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内同一企业及不同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在总部制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后,企业在实务中不能再将金额相对较小的辅助经营设备作为当期费用项目进行账务处理,企业的固定资产必定变得繁多,管理变得更加费时、费力,为避免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耗费过多的资源,企业可以将固定资产从购建、使用、再到报废、变价处理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对固定资产进行则进行分级管理:大型、关键的固定资产由公司总部核算与管理;项目部管理小金额的、对经营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的辅助设备,但此类设备的核算与管理必须遵循公司规定的固定资产核算原则,公司总部对此类设备的核算与管理进行监督:建立台账,在报废、变价处理此类设备时予以审核、监督,从而有效地避免资产的任意流失。企业为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的发生,还应加强盘点工作的实施,盘点工作最好由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参加,全面盘点工作则保证每年进行一次。
(3)目前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固定资产核算若采用加速折旧法,基本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各项条件和要求;然而,如果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那么同一固定资产前、后期使用者的价值体现显然有失公允,而且建筑施工企业的设备使用情况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有些项目还有冬歇期,这样更加重了固定资产使用者价值体现的失衡。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来处理:将大型、关键设备由集团公司总部管理,折旧由集团公司总部每月计提,集团公司根据设备的新旧程度参照折旧金额每月对项目部收取租金而不是按折旧金额收取费用,以此来平衡同一设备前、后期实现效益的差异。集团总部统一购置固定资产,统一调拨。避免盲目购置固定资产,使本来可以重复利用的固定资产闲置,造成铺张浪费。
(4)为防止企业随意调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恶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在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审计,出具报告判断该企业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社会有关部门则可以对会计信息评估结果差的企业加强监督,对连续会计信息评估结果差的企业则进行相关处罚、直至停业整顿等。
4 结束语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关键就在于是否能用严格的规章制度、高效节约的管理意识、完善的监督体系、紧密的管理流程、统一的管理平台来构建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全新模式。因此,我们只有本着统筹兼顾、科学创新的意识才能最终使建筑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在切实的服务中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邝瑞娴,招投标中低价中标的利弊和对策[J];广东建材;2008年02期
[2]聂雪艳,加强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09年07期
[3]丛丽娟,浅谈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弊端及改进[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