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钦北区自然资源局 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更明确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顶层设计,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各项工程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对环境地质的影响,在进行工程建设前要依托前期对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的深入分析,进行地质数据的充分掌握,进而为逐步完善建设工程的方案提供条件,用科学、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制定保护措施避免水工环地质灾害的产生。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
引言: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就是在施工前对施工所在地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一系列系统的勘察调研,然后对工程建设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精准的评估,因为工程建设基础性较强,并且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所以如果发生地质灾害,可能会影响边坡工程、地基工程和移民工程等建设,从而影响生态环境。
1 水工环地质灾害的表现及其特征
地质灾害的发生必然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而影响地质灾害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随着我国工业化产业的增加,在社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在一步步的工业开发中,人为地影响生态的发展,造成地质灾害频发。近几年,常见的地质灾害中地震首当其冲。由于我国很多城市处在地震高发带区域,随着生态环境的不稳定,深受地震影响。尤其大型地震灾害的发生,不仅造成人们的财产损失,甚至威胁到人们的人身安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痛苦。地震是由于地壳不断运动所产生的,这就决定了地震的突发性,我们无法预测地震何时来、何时走,只能被迫接受地震所带来的伤害。所幸的是,我国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现在已经可以凭借科技来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虽然察觉出地震的时间有限,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破坏。
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塌陷灾害总是会随着地震灾害而到来,与此同时,因为全球变暖、降雨减少的原因,人们为了使生活环境的湿度与人体更加适应,使用人工降雨等措施,由于长期的人工降雨导致土质疏松,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泥石流的产生和破坏力度。植被过度开垦导致的水土流失也成为山体滑坡的重要影响因素,地质离开植被的保护,很容易受到雨水冲刷的影响,而过度开采也是人类为了满足经济需求所采取的破坏生态结构的人为行动。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而生态的破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长期毫无节制的人类活动中,地球疲态尽显也是人之常情。地质灾害的频发是生态做出的最后抵抗,在深受地质灾害影响的今天,人们除了预防,更多的应是反思地质灾害的发生,到底是不是人类自己一手促成的。
2 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现状性问题
2.1 灾害危险评估能力弱
水工环地质灾害的危险评估尚存在勘探技术落后、勘探设备有限以及勘探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不足等问题。水工环地质灾害的危险评估需要兼顾水文、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中的各项因素,我国复杂的地质条件使工程项目在勘探技术普及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存在不足,使评估准确性及指导意义大大降低。不仅如此,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以及评估数据的不准确、相应设备在数量、种类及型号上的落后现状等情况共同制约着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能力较弱。
2.2 对于灾害危险评估的重视程度低
该问题时常会导致相关勘查技术人员在勘查过程中丧失积极认真的精神,导致检查不到位,埋下隐患的种子。勘查人员的失察行为直接导致的是评估报告与现场实际环境产生状况差异,使工程项目缺失了对于水工环地质问题掌握的准确性,提高了施工的盲目性,极易招致安全灾难。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在国内执行时间较晚,实施的区域受一定的限制,在国内相对落后的山区,地质灾害频发,部分地区由于地质灾害治理的资金远远超过工程投资本身,造成地质灾害评估结论及建议得不到采纳及实施。久而久之对于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
2.3 灾害危险评估监督体系不完善
我国部分地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监督机制尚不够完善,也未形成统一标准,加之审查编制资料不够严格、监管不全面,极大妨碍了地质灾害防治和评估工作的顺利落实。没有良好的监督机制,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论及建议将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3 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3.1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勘查
为了解决水土地质灾害造成的危险,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为了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程建设的施工现场一般都在山区,所以我们要对这个山区的地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全面的勘测,这样就可以使工作人员对该地区的地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就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也就可以选取合适的施工材料并且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法了。这样建造的工程不但可以保证质量,而且还可以降低危险性,保证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2 加强对地质环境的勘查
现在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地质环境勘察的工作,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评估中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对地质环境进行科学的勘查,提前勘察地质环境可以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为了施工工作可以安全如期的进行,首先要对施工现场周边的地质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然后根据施工现场的状况结合专业的施工团队用专业的技术方法进行分析,最后经过专业的分析得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3.3 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评估方法的改进
还有什么可以改善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的评估方法呢?除了对施工现场的勘察外,技术人员的勘测技术和专业水平也必须有保障。因为现在工程建设使用的非常广泛而且很频繁,所以地质灾害的评估质量也应该更加的专业,这时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跨领域的评估体系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通过高科技手段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提高了勘测质量,不但节省了勘测时间,而且还提高了准确性和科学性。
3.4 工程建设安全生产
国家为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下达了针对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管理条例,希望可以建章立制,落实好安全生产工作,保证工程建设可以顺利的进行,该条例要求首先要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各级单位的管理;其次要开展项目法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和优秀的工作单位交流学习,希望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用于提高工作质量;然后要加强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希望可以将自然灾害防患于未然,国家希望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可以运用先进的技术,从而推广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管理;最后建设单位应对施工单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证施工现场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基础措施,不得压缩合约工期,为建设单位提供相关的可用资料并且进行科学的管理。
3.5 建立健全地面沉降、塌陷及地裂缝防控机制
除了以上的工作措施外,还要建立健全的地面沉降、塌陷及地裂缝防控机制,要将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结合起来,共同完善重点地区的沉降监测网络,监控好地面沉降与地下水的联防,加强对地下水开采的管理,并合理的实施下水禁采、限采措施和人工回灌等工程,防止地面沉降、地裂缝进的进一步加深。对地面坍塌易发区、危险区进行进一步的防护。
结束语
地质灾害影响着人类的正常生活,因此,在人类活动中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式降低灾害的影响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水工环地质灾害的影响方面,首先应该认清地质灾害的危险系数有多高,然后在清楚如何防御的情况下降低损失,保证人类活动的正常进行以及基本设施的科学完善。
参考文献
[1]汪丽,崔媛媛.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策略分析[J].节能,2018(6):37-38.
[2]李涛.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现状、问题及其完善方法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14):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