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杨继臣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杨继臣
[导读] 摘要:通过合理应用防火技术能够确保民用建筑产生良好的防火效果,对建筑安全起到良好保护作用。
        齐齐哈尔市佳维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祥达分公司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通过合理应用防火技术能够确保民用建筑产生良好的防火效果,对建筑安全起到良好保护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综合要素影响,目前部分区域建筑设计中应用的防火设计还存在相应问题,导致火灾安全隐患不断增加。
        关键词:建筑防火设计;民用建筑设计;运用
        1 民用建筑火灾特点及危害
        1.1 人员疏散难度较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资源也越来越紧缺。人们对建筑技术的追求也开始变高,现在的民用建筑相比以前建设高度较高且层数较多。因此高层的民用建筑中内部人流更复杂、人员的集中率也相对较大,疏散通道非常紧张且狭小。当火灾发生时,大多数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涌入安全通道,极易造成安全通道拥挤、混乱的局面,那么建筑内的人员将很难进行疏散。民用高层建筑中的电缆井、水暖井及垃圾通道等设施,由于其横、纵向多层贯通,导致设计难度较大。一方面若不能根据国家规范合理规划与部署民用建筑内部的安全通道等防火场所,一旦火灾突发且迅速蔓延时,极易造成人员拥堵堵塞,影响建筑场所内高层人员的迅速逃离。另一方面对民用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封闭的空间结构,当火灾发生时,一些不耐火材料燃烧形成有毒浓烟,更容易被被困人员吸入体内,严重者可导致昏厥或窒息,也进一步加大了被困人员疏散以及逃生的难度,进而导致火灾发生时伤亡事故惨重。
        1.2 火势蔓延速度较快
        按照建筑建造标准,外墙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一般不低于B2级的可燃材料。而该种材料具有很强的助燃性。高层民用建筑中有消防楼梯间、电梯井等竖向空间,因而当民用建筑物设计或施工时未对相应的防火隔层空间进行必要考虑时,一旦不能及时的扑灭火灾,保温层也会被迅速引燃,进而导致火势的加大,使得内外火势上下串连。
        1.3 救援难度大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高层建筑的内涵进行了规定,即高于27m的住宅建筑以及高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高层建筑有利于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也有利于人群的生活、娱乐、休闲活动。但是高层建筑物因其特殊的构造,人员需要较长的时间通过防火楼梯间逃离至地面。消防人员在开展救援行动时也将受到很大影响。建筑物的高度使得在实际消防救援过程中,水炮、水枪、云梯等消防救援设备发挥的作用将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这些都将导致火灾的蔓延速度进一步加快。尤其是高层民用建筑外围常见的裙房,一般会停放许多车辆,消防员的登高、供水等都是救援活动的难点,这些将严重阻碍火灾发生时消防人员的灭火行动。
        2 我国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现状分析
        2.1 防火分隔和安全疏散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的较多民用建筑在防火分隔以及安全疏散设计上都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这种设计不合理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当发生火灾时,火势蔓延得不到及时拦阻,居民也得不到及时疏散。因此,有关建筑设计部门要重视对民用建筑的合理设计,特别是针对于高层民用建筑物的设计,要重视防火分隔设计,预留足够的疏散通道。
        2.2 建筑材料选取存在问题
        开发商或者建筑商为了降低建筑成本,只看眼前的利益,从而选用廉价的建筑材料,这些廉价材料大多是不具备防火性能的。同时,在楼板施工中,并未使用分层隔离方式开展施工作业,这样民用施工建筑的防火性能就难以得到保障。
        2.3 结构布局与设置存在问题
        建筑物的转角防火墙以及防火墙周围的门窗设计难度较大,目前我国的民用建筑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应仔细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其防火性能。


        3 民用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设计具体运用探析
        某项工程为综合楼工程,项目主体是由综合楼与多个配套附属设备构成,建筑高度为60.60m,主体结构设计选用框架剪力墙结构,设备用房地上为一层,地下为一层,建筑高度在6.3m,结构是框架结构。主体综合楼地下一层设置为停车场,地上一层是办公门厅、多功能厅等,二层设置为餐厅、健身区。三层是办公区域。四层为图书馆及阅览室等。五层至十层是旅游客房。本项目工程属于一类公共性建筑,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一级。
        3.1 设计流程与设计方法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属于系统化工程,多个环节设计复杂性较高,首先需要对设计标准化要求进行分析,然后掌握建筑实际用途,确保设计实用性有效提升。此外,设计流程需要具备高效性与科学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设计目标。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明确设计范围,遵循防火设计基本思路,根据建筑建设要求明确设计重难点,划分设计范围。掌握建筑多方面信息,比如基本应用特性与服务对象等。在设计中需要明确防火安全目标,确保建筑环境能够得到最佳保护,防止发生较为严重的火灾损失。根据性能目标机相关指标对功能目标进行有效细化,更好地实现整体功能目标。设计人员需要全面遵循全新思路展开防火设计,对防火设计方案实用性进行评价,然后判断各个方案在火灾场景中的预期作用,在设计中对各个参数进行设置,能够掌握不同场景下火灾发生与蔓延变化前趋势,提高设计方案应用价值。
        3.2 明确掌握设计要点
        在标准层防火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是防火分区,在高层民用建筑中,标准层核心筒是重要空间,内部建筑空间都是通过实体墙进行隔离,可燃性物质较少,火灾发生可能性较低,在防火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防火门与防火墙的隔离,使得其他区域火灾对核心筒难以造成较大威胁。在安全疏散通道设计中需要根据规范化设计尺寸进行,确保出口位置便于逃生,还需要对出口数量进行控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设,这样当发生火灾之后,在多个逃生出口下能够防止发生较为严重的伤亡事故。
        从目前我国高层建筑基本发展现状来看,中庭空间较为高大,发生火灾之后,烟气会在短时间内快速蔓延,所以当前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烟气蔓延过程进行控制。烟气层基本高度需要适应人体可承受极限值。目前可以通过混合式、机械式、自然式等排烟方式进行区别处理,然后通过不同对比得知在民用建筑中庭设计中,再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取。在避难空间防火设计中,要考虑设计位置的灵活性,避难层和消防登高设备之间高度要相互协调适应。正常楼层间隔需要控制在15层范围内,间隔高度不能超出50m。当建筑发生火灾之后,避难层能够起到良好避难作用。在相邻楼层中需要通过耐火极限良好的楼板进行隔离。在墙地面材料选用中,要确保材料耐火极限能够达到3-5h以上。在多项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设置防火窗,避免发生较为严重的意外事故。
        3.3 选用防火材料以及设计电气防火
        积极构建防火安全体系。防火技术主要应用在多孔砖和钢筋混凝土,所以设计中需要选用更多新型材料与新型技术,全面提升建筑耐火性能。在民用建筑物中需要设置防火区域,能够起到良好的降低烟气毒害作用,在防火防烟区域设计中更要对建筑物整体布局以及结构性能进行分析,确保建筑物应用性能不会产生较大负面性。在设计中需要考虑防火墙设计,在合适位置设置门窗,为防火提供有效保障。在开窗需求中,可以选用防火窗,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结束语:
        当前社会越来越重视民用建筑的防火安全问题,虽然我国的民用建筑应用防火设计的启程期还较短,但是随着建筑设计人员对防火设计的不断钻研、以及有关部门对民用建筑防火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民用建筑应用到防火设计的进程也得以加快。基于此,要让防火设计更好的效力民用建筑,相关设计人员就要不断找寻火灾发生的原因和设计存在的缺陷,让防火设计方案更趋合理。
        参考文献:
        [1]李海峰.建筑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30):95-96.
        [2]岳建林.建筑防火设计在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5):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