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质量安全 梁建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1梁建 2陈树菊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本身就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所以在对其技术进行设计时要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保证建筑工程设计的质量。
        1身份证号码:21088219860520xxxx    2身份证号码:35223119820815xxxx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本身就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所以在对其技术进行设计时要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保证建筑工程设计的质量。同时在建筑工程施工时,要充分保证施工的安全就要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和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1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分析
        1.1建筑的通风和空调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现在绝大多数的建筑都使用大型的空调机组为用户提供最舒适的使用环境,空调机组可以根据室外温度及天气的变化保证室内处于冬暖夏凉的状态。而对于建筑内的楼梯、电梯间与地下车库还需要设置通风及排烟系统。施工中应严把各种设备的质量关,坚持事前控制的原则,对于风管的安装、正压加压风机的质量以及空调的使用性能等应严格检查,确保通风管道、空调水循环系统和制冷系统的畅通,于此同时还要依据绝热与防腐的规定对空调通风系统实施详细的调试,审核并调节各项工程的综合效能,在施工时要充分保证科学、文明的施工,努力为用户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1.2建筑的结构层施工技术要点。对于一般建筑来说,因为建筑物的下部受力大、上部受力小,固在建筑中强调下部建筑的刚性,下部建筑中的墙体多、柱网密增加承重的能力,到上部逐渐减少墙体和柱的数量,并且扩大轴线间的距离。可是建筑的结构特点却与一般建筑物相反,建筑要求下部建筑的轴线距离大、上部进行小空间轴线布置,这是因为建筑的下部承受来自上部楼体的压力较大,随着楼层的升高,离建筑上部越近的楼层承受上部楼体的压力就越小。因此,为了适应建筑的结构功能特点、实现建筑稳定、安全的屹立,我们在对建筑开展结构施工时必须采取逆向思维,在建筑的下部实行大空间轴线布置、在建筑的上部实行小距离轴线设置,下部结构采用刚性较弱的框架柱,上部结构采用刚性较大的结构剪力墙。而为了满足建筑的建设需求,我们在施工中需要设置必要的转换层,而在当前的建筑中,剪力墙转换层是相对来说功能最完备、适用范围最广的施工技术。我们通过对转换层的上层和下层的角度位移、内应力的变化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应用剪力墙转换层技术后,高层的抗震等级主要受转换层的高度、转换层的上下层的等效刚度比例、转换层和上层的侧向结构刚度比等因素的影响,而筒体结构的抗震能力主要受转换层上层的外筒高度、转换层的设置高度和转换层的上下层的等效刚度比的影响。
        1.3建筑的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项目主要包括变配电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照明电路系统、通信系统和防雷接地系统等一系列复杂的施工环节,由于建筑中用电设备多种多样,复杂的电气结构,使得电气施工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来实现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筑中的很多电气设备消耗电能较大、对供电要求较高,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电力施工技术满足建筑的建设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照明系统的构建,施工中应加强事前控制的力量,在土建过程中就要考虑到照明的施工要求,对于走廊、楼道、电梯、车库等公共场所的照明系统和应急照明、楼道内地额疏散指示照明以及建筑室外的照明等,施工中要预留合适的位置,建筑的照明设备应符合自动控制的功能,以满足节能的要求。建筑的电梯设备是建筑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高层电梯的配电、照明通风等应采用独立直流电源,实现电梯的稳定、舒适。由于建筑的高度较高,并且建筑之间距离较近,施工中要充分重视防雷的施工,科学合理的采用先进的防雷技术,并善于利用建筑内部的柱梁或者桩基里的钢筋作为防雷接地线,保证施工的质量,坚持因地制宜的施工原则。


        2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
        2.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督人员一旦开始监督工作,就应对施工单位的现场质量问题有所了解。检查技术指针、管理体系、施工质量监测制度及综合施工质量水平等都在考评范围内,并监督施工单位落实到位。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应按照图纸及合同的规定落实相关内容与标准,并按规定将建筑工程的内外全部清理完毕,再竣工。除此之外,建设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及时收集并整理建设项目的各环节文件资料,建立并健全项目归档,在竣工报告后,建设单位应参加到相关单位的竣工验收工作中,并完成项目归档,建立备案手续,手续齐全有效后,工程项目方可投入使用。
        2.2加强施工材料管理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材料品种复杂、数量庞大,不同材料的档次与质量相差悬殊。在材料进场前需要先报验,将经过业主审批的材料一式两份进行封样保存,一份留项目部,一份业主或监理保存;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按照样品和相关检测报告进行报验,只有通过报验的材料才能正式投入使用;还要严把材料关,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
        2.3加强施工队伍的素质培养施工人员是实施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人员,只有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工人熟练掌握本工种相关岗位工作的操作技术,安全生产技术,才能有效控制施工质量与进度,有效保证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因此要加强施工队伍的技术培训,提高质量、安全方面的意识。一方面,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和主要施工人员,根据不同专业工艺、技术加强培养,没有经过培训或者培训部合格的人员不能进场施工;另一方面,施工队伍应建立责任制,将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贯彻到施工质量的管理过程中,并监督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3.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建筑施工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多种因素相互交错,管理难度比较大,因此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而且,这些原因又在不断变化。因此,施工安全管理是个整体的动态的概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构成安全管理的三大要素是人、机、环境,因此将安全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这三者之间既紧密相连,又各自独立,只有这三个子系统互相协调才能达到整体功能的最优。操作规程是法令、工作指令、规章制度对人的约束;社会实践的体现是安全技术水准;周围因素对人的作用是环境干扰,而心理行为是来自人自身的影响。
        3.2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实现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能不能对施工现场的各项安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关键在于现场的管理人员是否具备较高的素质、管理才能等等,企业应该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例如,可以定期地对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现场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现场管理能力。
        3.3建立起完善的安全责任体制。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设立“安全负责第一人”的角色定位,要让该项目经理和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各自承担起这个“安全负责人”的角色,要熟悉的认知安全生产的法律规条,加强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领导和管理,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同时,也要负责把不同的工作安全责任分派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个人身上,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结束语
        近年来,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 建筑工程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建筑业的发展为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更好的外部环境,公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迅速提高。 但是,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出现使建筑工作更加关注。 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程勇,韩冰.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