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背景下,农村小学美术教育逐渐引起了人们关注,而组织美术兴趣小组是践行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方法。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先分析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实施重要性,再阐述农村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实施策略,旨在更好地发展学生美术学科素养,加强学生鉴赏能力、创新能力等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农村;美术兴趣小组;实施
前言:美术兴趣小组作为农村小学美术课堂的延伸,它有着灵活性特点,可给农村小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令学生产生浓厚的美术学习兴趣。在这一背景下,应重点关注农村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实施具体情况,结合云南地区特色,给学生创造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促进学生素质的更好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更多美术技巧。以下就是对农村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实施中相关问题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提供有利参考。
一、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实施重要性
从现阶段来看,农村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实施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农村学校角度来看,组织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可令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学校里每一个角落的美术作品,为学校的完善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从农村学校老师角度来看,由于农村学校中的很多美术老师根本不了解美术,也不具备发现生活中“艺术美”、“形式美”的能力。因而,强调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组织,可促使老师加紧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弥补自身不足之处,更好的胜任美术教育工作[1]。
第三,从农村学校学生角度来看,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实施可令学生养成奋发前行、自主创新等良好精神,更好的完善自身智力水平。
总之,农村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实施有着一定积极作用,应注重探索活动实施策略。
二、农村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实施策略
(一)传承民间艺术
云南地区的民间手工艺品制作已经经历了多年发展历程,在农村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实施过程中传承云南民间艺术,可令学生在民族特色环境中养成良好的个性和情操,获取更多美术作品创作灵感。
例如,某教师在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实施过程中,为了激起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利用休息时间深入乡村学习了云南地区各种民间手工艺品,组织了一次手工艺制品展览,里面有石林撒尼族和楚雄彝族的刺绣、大理白族的大理石工艺品、手工刺绣、扎染,还有丽江的皮革制品、银器饰品、东巴造纸和香格里拉藏族的天珠等等,学生们完全被这些手工艺制品吸引住了。随即,教师开始教学生如何制作比较简单的天珠,先给大家发放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一些红、黑玛瑙。然后,要求学生将碱水、白铅等涂料涂在玛瑙上,待玛瑙上形成白色线条,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都更加心花怒放了[2]。
由上述案例可知,家乡的民间手工艺制品更加有特色,可吸引学生的关注,令学生在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参与过程中受家乡民族特色熏陶逐渐形成良好的艺术情操。
(二)利用乡土资源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素材较少,因而,为了组织丰富多彩的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应充分挖掘农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
例如,某教师在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组织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学会用线表现形的不同特征,结合云南当地特色罐子比较多的特点,为学生带来了云南当地高矮、大小、形状不同的罐子,要求学生先对罐子的特征进行分析。待学生已经了解到了罐子的基本画法之后,鼓励学生深入到本地农村观察各种各样的罐子手工艺品,将自己最喜欢的罐子画下来。
上述案例中,通过对乡土资源的充分挖掘,丰富了农村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中的内容,拓展了学生美术知识学习视野,令学生美术学科素养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三)组织美术竞赛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在农村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实施过程中,应尝试组织一些美术竞赛。
例如,某教师在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组织过程中,围绕“创意云南”这一主题,组织了一次美术竞赛活动,并以展览方式将学生的参赛作品展示了出来,有的学生以油画、国画、版画的方式展现了云南地区的人文历史,有的学生以风景画方式展开了当地的自然风貌,一共有40多件作品展现了出来[3]。
通过上述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组织,促使学生开始学会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深入生活,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丰富自身绘画作品,掌握更多的绘画知识,且将绘画与当地特色结合起来。
结论:综上可知,传统的美术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素质教育新要求,此时,为了更好的贯彻素质教育计划,应强调农村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实施。同时,在活动实施中强调对云南民间艺术的传承,并尝试利用云南乡土资源,组织一些美术活动,令学生在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参与过程中,真正学到美术知识,达成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目标,推进我国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事业的更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英俊.浅谈开展农村美术“第二课堂”的方法[J].美术教育研究,2017,12(06):141.
[2]戴静.农村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分析及实施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5,11(01):13.
[3]李璐.云南省农村小学美术课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以武定县田心小学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33(S1):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