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目现阶段高中英语课堂中,小组活动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小组活动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目的在于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培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小组评价、自评、互评
一、研究背景与理论依据
1.小组合作的理论依据
约翰逊兄弟(1991)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学习形式,学生共同活动,以使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取得学习进步。王红宇(1991)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小组合作性学习程序和方法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利用小组合作性人际交往促使学生认知、情感发展的教学策略。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组中利用所有的教学动态因素如生生、师生进行互动学习,以小组团体总成绩为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实现学习目标的活动,以促进个体最大限度发展。
二、小组合作的现状:
1. 很多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为了丰富课堂活动而安排小组活动,没有挑选出适合小组合作的学习任务,更没有明确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或者小组合作的规则不明确,或者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不知所措,更别提合作完成任务了。
2. 分组不科学,小组的组成没有按照学生的水平层次,性格特点均衡分配,小组与小组之间水平差距较大,一来不利于思想的碰撞产生较为深刻的看法,也不利于最后的组间竞争,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
3. 部分学生认为小组合作活动是形式主义,不主动参与,抱着侥幸心理等待小组里面其他同学提出答案,滥竽充数。导致小组内不能进行热烈的讨论,没有思想的碰撞。活动基本停留在个别人的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而使小组合作仅仅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
4. 有些小组合作的任务是课前布置的,需要学生提前分工准备,但是有的学生没有认真准备,在没有经过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就匆忙展开小组讨论,部分学生坐享其成,或者人云亦云,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这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机会,有悖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
5. 在小组合作互评作品的时候,学生碍于面子,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对方缺点,只是一味说优点,没有使成员们成分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利于共同学习促进成长。没有达到小组互评的目的。
三、高中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应用策略
1.选择适合小组活动的话题和任务
教师要做到熟悉教材,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适合做小组活动的任务,笔者经常用到的小组活动的有课前预习——分组收集相关知识,再交流;名著阅读圈,作品展示活动中设计小组活动。只要进行小组活动,就一定要有分工,有规则,学生非常清楚自己的任务,不能滥竽充数。有时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很多小组活动在课下进行,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保证学生课后的英语学习时间。
2.科学合理的分组
根据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按照性别,性格,兴趣爱好,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英语水平,表达能力,积极性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组,组内的成员要有差异性,有利于成员之前互相学习,要有一个组织能力和号召力较强的人来担任组长。 同时,还要确保小组和小组之前的水平基本平均,这样在进行分组任务和组际竞争才会确保公平,并保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明确小组活动规则,任务
在进行小组活动中,为确保每一个组员都能参与进来,不会在活动中依靠能力较强者,而自己滥竽充数,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活动,确保每一名成员都能充分的参与进来,既有独立完成的部分,也有合作的部分。
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一课时,采取了多维多次分组的预习方式。课前教师明确分组规则,组内分工,需要学生分组去查阅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介绍,由来,习俗,庆祝活动和传统食品等相关英文表达,教师将学生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F组,每组6名成员,分别为A1, A2, A3, A4, A5, A6, B1, B2, B3, B4, B5, B6, 以此类推,所有36名同学都有编号,每组经学生讨论确定一个传统节日,大家明确分工,每人负责一个传统节日的方面,搜集资料,再碰头汇总,交流,通过大家的互相合作,最后每个成员对于该组负责的传统节日的个方面内容非常熟悉。
第一次分组示意图如下:
......
第一个任务结束后,学生重新分组,按照编号,这次分为1组,2组,3组,4组,5组,6组,1组的成员有A1,B1,C1,D1,E1, F1组成,2组的成员为A2,B2,C2,D2,E2, F2,以此类推。
第二次分组示意图如下:
......
分好组后,每一组内的成员都是负责不同的传统节日,再进行第二次组内交流,每一名成员负责把自己负责的传统节日的内容,讲述给其他成员,合作交流后,每组内每一名成员应该了解全部的6个传统节日的所有相关内容。活动到现在,每个成员都活动起来,每个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至少在交流活动中进行了两次,全班36名同学对6个传统节日有了了解,锻炼了独立搜集,并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还锻炼了表达与合作的能力。最后为激发学生积极性,在课堂上的热身环节,举行一个小型的知识问答,检验是否每个同学都熟悉了课前搜集的内容,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学生的积极性也被激活,这一节课进行的十分顺利。在课后的产出中,也能看出学生对于知识和语言掌握的也十分牢固。此次多维多次分组效果显著。
4.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
无论是学生在课堂的表现,还是课后的作业都要有评价。首先,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要有明确的规则,多关注过程和结果,及时表扬学生的亮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作为指导者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协助学生及时改进。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了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笔者还设计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表(见附件1,2),让学生对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等进行评价。为了避免学生碍于面子不便评价不足,互评采取无记名方式,同时鼓励学生真诚的位同学负责人,认真评价。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机会反思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习别人的优点,改进和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包括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活动,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Johnson , D W , & Johnson , R.T.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ve , 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 learning [ M ] .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 1994
2、Slavin, R.E. Cooperative learning : Theory, Research , and Practice ( 2nd Ed ) [M ] Massachusetts : Allyn & Bacon , 1995
3、王红宇 美国小组合作学习简介【J】1991.5
4、王坦 小组合作的理论基础简析 【J】课程教材教法2005.1
5、熊慧芳 高中英语合作学习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动机及成绩的影响研究 2014.3
6、杨翠林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小组互评策略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