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水平已经逐年改善。人们开始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并制定了许多学习方式。而在目前许多的相关教育部门更加重视的是对于一些参加应试的科目的教育方法的研讨,如数学、语文、英语等。而对于一些像美术、信息技术、体育这种课程的教育就有些疏忽了。这些课程虽然对于应试考试的影响不大,但却可以培养学生的全能性,是值得相关教育部门加以重视的。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前言:在目前的大多初中信息技术数课堂上,都以老师讲课为主,学生大多都只是被动接受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而这种填鸭式的教育,也就导致了许多学生缺少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为了弥补这一缺点,调动课堂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掌握程度,相关的教职员工也研讨出了一些教学方法,本文便是对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探究。
1.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的
1.1提高课堂效率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中,培养一个学生的思维是很重要的。信息技术所锻炼的也是学生的一种理解运用能力以及一种应用思维,因为信息技术与现实的联系是很为密切的,许多信息软件的运用都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中。由于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都很难整节课的集中,因此将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率提高是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所应该重视的问题之一。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注意力也会越来越分散。而让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便是很有效的一个方案。为了不给自己的小组拖后腿,学生就会比正常更加用心地去听课。并且在有不懂的地方时,也可以询问其他组员。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客观评价,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1.2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理解能力
无论是在课堂还是生活中,与人交流都是一项很必要的技能。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需要有一支优秀的团队的支持。因此,在课堂中注意对合作能力的培养即使脱离了信息技术课堂,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而积极的合作意识、广泛的合作关系、良好的合作能力、和谐的人际交往常常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工作上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而这种能力也不会是与生俱来的。通过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学习的习惯便可以浅层次的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这也是合作学习不可忽视的一个好处,它的实际意义远比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更大。
1.3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信息教学时,还应该注意地便是培养学生们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师的教学内容也要贴近学生们平常在互联网上使用的一些软件以及未来所需要的一些必须技能。教师要强化课程的实用性,从学生们的爱好出发,选择一些较为有趣的内容来讲授。并且,老师要运用合适的教材进行教学,可以根据老师的讲课内容,适当地对教材进行调整,使课程和教材更加同步。
教材的选取和教学语言的应用要契合学生的兴趣点,在选材上要按照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们喜欢上课,增强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
2. 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
2.1提高教师本身教学素质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灵魂。授课的每一个阶段都制定科学合理并且丰富的教学任务,让教育教学阶段都能相互呼应,相互联系。让学生在学习时,既能掌握新知识又能复习和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因此相关的高校教师也应该做到积极的构建实践性教学新体系,以此为新课程建设的有效落实奠定坚实可靠的依据以及基础。
2.2建立更加有效的教学体系内容
在如今对于初中学生进行一定的教学时,高校也应该建立更加有效的教学体系内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锻炼思维,并掌握一些未来需要掌握的一些必备技能。所以信息课程的开设是一定要注意实用,要让学生未来工作能够用上课程的所学内容。在教学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并且教学内容除了要更加实用以外,还要更加灵活,老师要定期检测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进行更改和调整,对于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适当地进行删减,而对于学生普遍掌握够不好的内容,可以进行重点的二次讲解和强化。这样可以节省老师重复教学的时间,还可以清除在知识掌握上的盲区,让学生对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更加全面。
2.3采用恰当的分组以及评价
在进行信息课程的教学时,将学生们合理地分成小组对课堂效率以及实际效果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同龄人间往往具有更为相近的思考模式,有些课堂中听不明白的部分由组内的其他同学来讲授会比老师再次讲解的效果更好。并且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小组还要做到定期对于职位进行轮换,保证让每一个成员都体验过组内不同的职位。小组管理并非组长一人的事,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并且每个人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这样组员就会更加有责任感、荣誉感,就能够更加为小组尽心尽力地付出。并且在不同的职位时,所锻炼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这样分组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全能性,并且可以体验到身处不同职位的不同感受。这就会让他们更加能够做到推己及人、感同身受,了解到每一个职位的不容易,使小组管理更加容易。在整个信息技术课堂学习结束后,老师对于整个过程的总结与评价是尤为重要的一步。学生大多都是渴望老师的认可和表扬的。在评价时,要针对整个活动来说。这就需要老师在活动时对于课堂进行的顺利程度、教学方法的优点缺点以及各个小组和学生的表现格外的注意。在必要时,也可以对于想要评价的地方进行记录,使评价的条理更加清晰。
3.结语:学校和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提高对于信息课程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更坚定的对相关课程进行改善。信息技术的实用性的非常强的,学生在具有相应的学习能力时对于其进行认真地学习是很有益处的。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的为国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1]冯爱芬,常志勇,杨德五.理工科院校数学模型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3.79-82.
[2]魏志渊,毛一平,杨启帆等.加强数学建模课程建设,促进高校教学改革[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3.5.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