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学生物学教育是我国的关键和挑战点。为了提高生物科学领域的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必要稳定作为基础科学的中学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小学科学教学是要教学生生物学知识,因此学习后,学生将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理解,这将极大地帮助学生将来获得生物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初中生物教学;关系衔接
1.引言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是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并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国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六三”学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六三学制的”优点是注重基础教育,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小,课程丰富。而到了初中阶段,小学增加了许多课程量,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技能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六三”学制在实践中也出现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端,由于它将义务教育切割为小学与初中两个阶段,这就造成了学生在科学概念学习上缺乏系统性和不连贯性。这些现象势必会造成学生在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中产生不利影响,使学生不能良好的适应初中的学习。面对“六三”学制义务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教师需要针对两个学段之间的差异及联系,研究设计出促使小学与初中两个阶段教学顺利衔接的方法。
2.衔接好中小学生物的教学的重要意义
教育必须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当其不满足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要求时,教育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就需要作出调整,此时就需要教育改革。因此,在一线的岗位上的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首先,是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教材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要素,教师主要依据教材来设计教学。教材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教材的编写是否合理能够直接作用于教师教学的实施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因此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对教材的改革。对于教材好坏的评价,在对内容的选取上不仅要体现课标的要求,还要体现出小学和初中衔接的学科课程特点。其次,在教师设计教学时,教师应该将初中《生物》和小学《科学》衔接列入教学活动中,以此促进对生物教学的深化改革。因此,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3.初中生物教学与小学科学衔接的发展策略
3.1转变课程标准维度
初中生物在小学科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师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将小学科学基础知识作为切入点,逐步引入新的课程内容,再加以拓展延伸。小学生和初中生分别处在两个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思考问题的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小学生在学习中惯用形象思维,学习缺乏自主性,习惯机械背诵和识记,过度依赖老师的示范和指导。而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开始发展为理性思维,能够由表及里的对问题进行自主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教师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学会能力要求更高的学习方式,如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要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不同,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趋势,做好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的顺利衔接。
综上,初中生物教师教学要以学生己有的知识基础为起点,在顺利承接小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上,进一步寻找能够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提升初中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方法,使学生顺利地过渡小学科学和初中生物课程的衔接,学好生物。
3.2转变教材维度
初中生物提升了实验的地位,开始重视定量研究。生物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实验活动,鼓励学生主动踊跃的参加探究活动,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通过通读教材,熟悉教材基本内容、知识编排体系、领会教材编写内容的思路。分析小学科学、初中生物学教材是小初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项基本功,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教师能了解教学的基本要求,把握教材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衔接点,明确对教学策略的要求和各种实验的安排。明确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要求等。为有效进行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教学衔接,教师除了要熟悉和掌握本学段的课标和教材外,还应对彼此学段课标和教材进行分析,就是要求小学、初中教师将科学教材和初中生物学进行整体分析,研究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的内容选取的价值取向、内容体系、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安排、呈现方式的异同,就能很好地找到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教材衔接的切入点。
3.3转变教师教学维度
在讲授知识前,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并且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适当的开展复习课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小学科学教师中毕业于生物学专业的人数所占的比例很小,这是因为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而科学教育专业在高等院校中才开设不到十年的时间,所以目前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是由毕业于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的。但是仅靠生物学教师进行衔接研究是不够的,希望能通过本研究让非生物专业的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的生物部分时能有所借鉴。小学与初中学校应该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初中物理、生物、地理教师和小学科学教师到彼此学段组织教学活动和听课等,既让科学教师能了解分科教学中不同学科的要求,从而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让分科教学的教师能了解学生在小学科学学习后己有的知识、技能等基础,从而确立合适的教学起点,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3.4转变学生学习维度
学习新课前预习,听课过程中,接受、思考和理解问题,对习得的知识进行回忆整理,并深化和迁移。预习阶段,在小学阶段,学生自觉性较差,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在每节课开始讲课前,给其充分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将要讲的课本内容看一遍,并请学生简单说出要学的内容是什么,即时指正和表扬。在进入初中阶段以后,教师可以将预习环节放到课外,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针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一步步仔细阅读,并把不懂的问题写出来,在上新课的时候,将课上学习到的内容与自己的问题进行对比,并向教师请教。听课的方法,听课不单单是学生听教师讲课,而应该是接受、思考和理解的过程。复习的方法,学生可以利用复习环节来进行查漏补缺,同时复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这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4.结论
尽管小学科学和初中生物在形式上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但在实际实施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教师一旦走上岗位,就固定在某一学段教学。这就导致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沟通,每个阶段的教师只是各司其职,但对其他阶段的教学全然不了解。教师在一个岗位教学多年,会导致失去对工作的新鲜感和积极性,造成对职业的倦怠感。而且两个学段之间的教师很少有相互交流的机会,导致教师只在意自己所教的学段而对其他学段缺少关注和了解。因此,两个阶段的学校应该联合创设教师学习的活动,让中小学教师有沟通的机会,在增进不同学段教师之间的交流的同时,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也有利于两个学段的教师互相了解彼此学段的学情以及对教学的切磋,促使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顺利的完成教学衔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丹晨. 初中生物教学与小学科学衔接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2]刘泉.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初中生物衔接的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7.
[3]过仁英.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模块的问题情境教学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4]林治妍. 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8.
[5]陶瑜. 人教版初高中生物教材衔接的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6]杨曼. 初中生物教学中嵌入科普的实践探究[D].河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