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机械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近些年得以迅速壮大,机械企业基于机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日渐增长的趋势。作为向社会输出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在技工学校机械教学中恰当的应用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必然趋势,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文章首先阐述了产学研一体化在技工学校机械教学中的实施意义,以此为基础论述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产学研一体化;技工学校;机械教学
前言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强调学生实践应有能力的培养,可帮助学生基于实际问题入手,强化自身的岗位操作能力,且能够为学生的经验积累提供帮助。实践来看,在技工学校机械教学中恰当的应用这一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强化教学效率,且可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产学研一体化在技工学校机械教学中的实施意义
(一)推动教学的开展
机械专业的核心在于应用,在该专业的教学之中,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教学任务的核心。恰当的将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入到机械专业的教学之中,一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的自主能力提升创设了条件,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环境下锻炼自身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提升其的学习积极性。
(二)强化教学的专业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多接受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再加之缺乏实训基地设施,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锻炼,而且部分教师为规避实训中的安全问题,尽量的缩减实训课程,机械教学的专业性并不突出。众所周知,机械专业的就业方向以应用型岗位为主,在教学中也需要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专业性发展是不相符的。在此种现实情况下,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实施产学研一体化教学, 学校为学生提供完备的场地设施,并积极的寻求企业合作, 既能够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带领学生参与到实践操作之中,也能够为学生的职业培训提供支持,在企业之中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产学研一体化在技工学校机械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一体化课程设置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首先需要基于具体的学情设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使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材达到协调统一。就大多数的技工学校的机械专业的课程安排而言,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年以文化理论课程的学习为主;第二年以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主,然后会适当的穿插实训室上课与车间参观等;第三年重点进行技能实习与顶岗实习。在这一阶段中,课程设置一般讲究由易到难的原则,且注重课程的系统性以及完整性。由于教室与车间难以集为一体,因而理论课与实训课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的,往往会在前者的基础上再进行实训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高。而恰当的推行一体化教学体系则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现状。以能力为本位,重新整合理论课与实训课,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最终的学习目的,将车间作为教室,把貌似很难理解的理论引入到实践教学之中。除此之外,可基于企业实际的生产需求与学校的技术等级鉴定等,将课程分为几个大的模块,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
产学研一体化体系的构建依赖于专业素质高的教师团队,培养双师型教师尤为重要,所谓双师型教师指的是理论知识牢固,且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能够为学生传输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指导技能训练,强调的是教学者的综合能力。对此,应为让如下几个方面培养双师型教师:
其一:深入企业实践,跟岗展开学习。技工学校的教师大多由学校毕业后就开始上岗,尤其是一些年轻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为改善这一现象,要求教师在上岗前应当进入企业学习,到生产一线熟悉相关的专业操作,明确机械专业的发展动向,分析企业的管理方式及经营模式等。有效的企业实习,能够丰富教师的职业生涯。技工学校教师可充分的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生产一线进修,不断的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在与企业在职人员共同探究生产问题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实操能力。
其二:教研活动与一体化培训班。学校应当定期的组织教研活动,通过行业内专家以及上级领导的考察,及时的发现问题,从而促进同行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学校教师了解到行业内发展的最新状态,以便于更好地将其融入到机械专业的实际教学之中;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到一体化培训班之中,通过学习较为成熟的教学经验与理论,从而更好的将一体化教学模式落实到实际的教学课堂之中。
其三:技能竞赛。对于学习者而言,竞赛是促使其不断学习的有效动力。通过良性的职业竞赛能够起到以赛促学的目的,从而强化知识与技术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使教师已有的理论知识结构得以重塑,也能够快速的提升其的实操能力,对于年轻教师而言更是有效的激励方式。
(三)开发校本教材
模块化教学是产学研一体化常见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效率的提升,单单依靠以往传统形式上的教学大纲显然已难以满足要求。对此,学校可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机械专业的教学需求、学生当前的基础技能水平与岗位需求等编制相对应的教学大纲及校本教材。积极的听取行业内专家与企业人士的建议,以企业实际生产数据与案例等作为依据,把实际生产所应用到的新技术、新工艺恰当的整合到教材之中。
(四)构建一体化教学中心
兴趣与热情是学生学习积的主要动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而言,应当为其提供相对应的一体化实训场所,配备其所需要的一体化学习设施,例如班班通、多媒体设备等,通过这些设施轿车可首先完成基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或者布置相对应的学习任务,然后带领学生到训练场地开始实践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及时的发现学生不懂的问题,然后再进行集中的讲解。在实习车间的设置上,应当依据模块化、一体化的授课的需求,配备相应的实训室等。强化校企合作,积极的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方面能够为教师深入企业深入学习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更好地开发教材,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使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结语
总而言之,机械专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向社会输出应用性实践人才,所以,在技工学校的机械专业教学之中,教师需要基于具体的学情,推行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求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的就业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璐玫.高职机械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设计和实践[J].速读(中旬),2018(2):53.
[2]李宝成.浅谈高职学校机械专业车工一体化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9(11):202-203.
[3]王钊.机械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21):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