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伊萨克·列维坦的艺术风格、技术特点及借鉴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0期   作者:焦方岳
[导读] 伊萨克·伊里奇·列维坦(Levitan Isaak Iliich,1860-1900) 是俄国杰出的写生画家

         摘要:伊萨克·伊里奇·列维坦(Levitan Isaak Iliich,1860-1900) 是俄国杰出的写生画家,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巡回展览画派的成员之一。列维坦的作品富有诗一般的意境,俄罗斯优美大自然的特点与多方面的优美被深刻而真实地表现出来。他创作的独到之处是:综合广泛、用笔洗练、、情感充沛,描绘大自然的状态以及自身精神感受的千变万化,显得忧郁又富有沉思。
         关键词:艺术风格;技术特点;借鉴
一、列维坦的绘画风格特点及技术特点
         列维坦的风景画以乡村景色为题材,赋予大自然以特殊的涵意,充分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他在作品中描绘出四季的变化、时光的流逝,画出了“金黄色的秋天”。
(一)列维坦绘画风格特点
1、列维坦绘画风格特点及技法语言
         1879年的秋天,列维坦完成了《索科尔尼基之秋》一画是他在树林、草地、河边画写生、研究大自然的结果。为了画好秋景,列维坦竟躺在草地上,仰面朝天,观看云彩的变化,体察天空的奥秘,完全把自己容于大自然之中了。这幅名画是他的处女作。画面上展现了灰蒙蒙的秋日,他从画面上散发出的余温,感染了每位观赏者:林荫路上洒满了纷纷凋零的秋叶,一位身穿黑色连衣裙的女子一个人漫步走来。她的歌声列维坦终生难忘:“我的歌声你听起来情意绵绵,却又使你痛苦不堪……”她一人置身于这片秋林之中,而这种孤独又使她的周围充满了沉思与惆怅。画面上阴沉沉的天色,灰蒙蒙的一片,又增加了几分低沉、忧郁之感。
         1886年,列维坦生平第一次到南方去游览克里米亚。他开始大胆地使用颜色,因而着色就显得流畅。他已具备了真正艺术大师所特有的使用线条的基本特征——即对绘画材料持奔放、粗犷的态度。这种特点是一切力求体现自己的思想与形象的画家所必备的。一个作家必须对词汇和自己观察所积累起来的知识、印象持大胆运用的态度。
         列维坦极其明显地感觉到,只有太阳才能改变颜色的色调。写生画最大的力量就在于阳光。研究阳光太阳和黑色是互不相容的东西。黑色,这不是颜料,而是颜料的尸体。俄罗斯灰暗的自然景色之所以美,也正是因为有那样的阳光,只不过是在它透过潮湿的空气层和薄薄的云幕之后变得微弱了而已。在克里来亚一行之后,列维坦意识到了达一点。他决定从自己的画面上除去阴暗的色调。诚然,这对他来说,并不总是如愿以偿的。 就这样,列维坦开始为画面上的明亮度而进行斗争,这一斗争持续了多年。 同一时期在法国,文森特·梵高正试图把火红的太阳光表现在画面上。阳光将阿里地区的葡萄园变成了紫红相映的金黄色。大约就在这个时期,莫奈正在研究里姆大教堂墙壁上的阳光。使他震惊的是,光雾竟能使这座庞大的教堂显得如此轻盈。它仿佛不是用石头砌成,而是用淡淡的涂着一层五颜六色的气体物质拼凑而成的。如不走到这座教堂的跟前去亲手摄一模墙壁上的石头,真不会相信这竟然是现实存在之物。
         《索科尔尼基之秋》是列维坦的唯一一幅画有人物的风景画,这正是那张尼古拉·契诃夫所描写过的作品。从此以后,在他的画面上再也没出现过任何人物,取而代之的只有树林、牧场、雾霭中的春风和俄罗斯的破旧小木房。
2、列维坦的绘画题材及构图语言
         列维坦的风景画一般以农村的平凡景色为题材,赋予大自然以特殊的涵意。在大自然面前,列维坦如此敏锐,而在列维坦的眼里,大自然又是如此生动,似乎每一个普通的角落都充满了诗意。列维坦创造的作品总是有纪念碑式的构图和朴实简练的艺术语言。他对自然景物进行高度的概括,创造出俄罗斯大自然具有深刻思想的综合形象。列维坦的画需要人们仔细去欣赏。它们不会令人惊愕,却象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那样质朴、昨确,越细细品尝,就越能感受到沉浸在寂静中的那些外省城郊、那些熟悉的河流和乡间土路是多么亲切可爱。他经常综合俄罗斯森林和伏尔加河沿岸风景特点创作出充满诗意的风景画,《晚钟》是列维坦的成功之作,与《寂静的修道院》一画相近,但构图独具特色。前景里,河水静静地流向远方,河对岸,秋天的丛林中,一座圆顶的修道院冲天而立,天的云彩、修道院的倒影,整个画面呈现黄昏时宁静、和谐之美。一片寂静、一片诗情。他的构图有种中国画“s”型似的构图,给人一种峰回路转,意犹未尽的感觉。


二、列维坦绘画的借鉴及创作实践
(一)表现技法的借鉴:
         这里以两幅画为例:《 金色的秋天》82x126cm创作年代: 1895风格: 现实主义题材: 风景规格: 82x126cm 质地: 布面油画。列维坦在19世纪90年代中期画了一些抒情性作品,杰出的有这幅《金色的秋天》。画家运用潇洒稳健的笔触和色块,高度概括地描绘了俄罗斯金黄色秋天的自然景象。这幅画是一首秋天的颂歌。秋高气爽,令观者心旷神怡。《三月》60x75cm创作年代:1895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三月》是以春为主题的一幅画,与列维坦大多数以春为题的风景画那样,《三月》洋溢着欢乐的情绪,充满着生机在早春温暖的阳光下,经受严寒的冻土正在解冻,使人感到最强烈的颤动。在这幅画中,我们可看到:白桦树冠上残留着金黄色的树叶,远处有深棕色的树林,沐浴着阳光下的木屋顶上的雪正在融化......
         列维坦艺术不限于画家充满热情地向我们展示大自然的生活,而有更加深刻的意义。大地上仍覆着厚厚的积雪,白桦树干仍是光秃秃的,但天已是蓝得令人陶醉,一切都显得那么明亮,木屋顶上的积雪也已开始融化,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
      他善于通过风景提示俄国的社会生活他的画启发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他使用响亮的,饱和的,大胆的对比色彩以极其概括的笔触画金黄色与天蓝色。他喜欢调子丰富的画,在一种颜色内部达到的非常幽雅的柔和的层次变化。
(二)创作思想的借鉴:
         学生时代的列维坦,生活窘迫。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到风光秀丽的南方写生。暑假里,他只得留在莫斯科郊区写生,恰巧,莫斯科郊区的景色又是他的老师萨弗拉索夫喜欢的地方。于是师生二人结伴而行,在写生的时候老师对他说:“当你全身心地热爱大自然时,你就能体察到她的诗意。”“艺术需要灵感,需要狂热……没有灵感,画家的作品是没有艺术性的。”他嘱咐列维坦:“好好地塑造形体,不会造型,对艺术来说,灵感也无济于事。”老师的话这些从无不从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他很少描绘富丽、华贵的庄园全景。普通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始终是他感到亲近的,他是大自然之子。他的创作思想也深深的影响了我。我也深深爱着身边美丽的大自然,希望自己能描绘她,表达那份喜爱之情。
三、创作草图与素材简介
(一)创作素材
         1、素描稿:
         素描稿就是反复画图的比例关系,了解画景物之中树与房子的关系,房子与房子的关系,明暗关系。拉开层次,以速写的形式表现,注重对细节的刻画。
         2、色彩稿:
         以形体为主,找寻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关系,拉开画面的层次。大色块与大色块之间的对比关系,光影之间的转换。用水彩表现出景物之间的大关系,不断的调整,使之和谐。
四﹑创作过程及创作思想简介,
         1、起稿阶段:找准形体的位置,一点一点拿木炭条起稿。找准每个点、每一条线、每个位置,避免以后画色彩的时候还要去找形体上的问题。
      2、铺大色阶段:简单的铺上大颜色,不先从细节着手,把握好大关系,整体感。色彩的对比强烈些,近实远虚。这样就能更好的拉开画面的关系。
         3、整理深入阶段:从细节入手,大胆的画出每个位置,
注重画面的完整性。
五、油画创作总结
         在不断的摸索中,我结识了风景写生的油画大师——列维坦,看他的经历,我感同身受;看他的风景,忧郁沉静。看看列维坦的画,就知道他是多么的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在画作中加入自己的思想。在我的画作中缺少的就是这种对自然的深入解读,和对大自然的了解。不断的向自然学习。是列维坦告诉我在绘画的道路上最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作者:全山石 ,《俄罗斯四大风景画家》,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3年1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