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对标准化病人培训体系的分析,首先分析出SP的招募条件,其中包括年龄、职业背景、学历、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应变能力、责任心和恒心;其次分析出了SP的培训流程;最后分析出了表针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 培训、标准化病人、标准化体系
引言
标准化病人(SP)是经过系统的训练,能恒定且逼真地复制临床情况的人。他们基本都是从事医疗工作的人,经过培训后可以很好的扮演病人,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在专门设计的表格上记录评估医师或者医学生的操作技能,从而充当评估者和教师的角色。SP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优势。早在1963年国外就已经有了SP的雏形,而在国内SP起步较晚,现在医学院校存在着临床资源匮乏,医学生理论多余时间的问题,再加上近几年医患关系十分紧张,医学生在附属医院接触病人的机会越来越少,基于此类问题,SP的出现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这种问题,也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锻炼了学生的实操技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如何选择和培训一批高质量的标准化病人是本文主要的探究方向。
一、SP的招募条件
(一)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具体符合条件
1、根据SP角色的需要,能尽可能模仿角色特点,严格按照病案细节表现,有适当的表演才能;
2、SP受训者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并能接受学生的检查及检验。在进行问诊及体格检查时能够专注,结束问诊以后,能够正确回忆护生表现,并能记录下来;
3、SP受训者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重复演出,且每一次都能灵活机动,能正在表现出该病人应有表情、声音和动作;
4、具有敬业精神并乐意接受此项工作
(二)职业背景和学历
此类SP病人为简易标准化病人:一般指由在校护生经严格培训合格后扮演的病人,可用于对护生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技能的训练和考核。此类SP病人由于医学知识较为丰富,培训较为简单,但可能由于临床知识过多造成一定模式化。教师标准化病人:一般指由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临床护理教师进行施教,对护生进行各项技能的训练、指导和考核,能较好的发挥作为模拟病人、考核者、指导者的三大作用。
(三) SP的培训剧本是病史资料和标准查体技巧的培训。这两大操作对SP技艺的能力和已选址时的理解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能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病例,我们也尽量选择有医学背景的或者是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
语言表达表演能力和应变能力,SP需要将病例模仿出来,尽可能还原真实的临床实际情况并接受问诊时能够让学会说呢过听懂表述。这杨以来对SP的普通话要求就很高。同时在模拟病理室,还要能准确表演出该病种的状态。比如在表演哮喘患者时,需要表现出气促,胸闷,咳嗽等状态。在实际考核中,一些学生因为紧张或者准备不足,会提问与病例无关的问题,也就是在SP的培训剧本外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SP有较强的医学常识,但如果肯定的去回答是与否,可能会妨碍学生诊断病情。
(四)有责任心和恒心
SP的培训是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的,培养一名丰富的SP更是拿上建安。所以SP的流失率很高,因此,我们更愿意招募一些非常有责任心和恒心的人来完成这个使命。
二、SP的培训流程
SP的培训科目包括医学基础知识的、问诊、体格检查、SP作为评估者、SP作为指导者这些方面的培训。
正式培训主要是通过培训师的模拟问诊和查体来实现的。他们一次培训6名志愿者左右,统一哥病例有两名志愿者来进行表演,这也是为了减轻志愿者本身的身心负担。一般时间在一个晚上或者一个半天,有培训室进行一对一的问诊和查体,同时也会故意问一些剧本没有的问题,来考验参训者的临时反应能力。在此过程中,其余志愿者就是观众。当测试全部结束之后,会给志愿者一些时间来让志愿者针对医学常识部分或其他疑惑提出问题,这些项目结束之后,表演相对完整的志愿者就可以通过初选了,结果不理想的志愿者要再进行一轮测试,第二轮测试通过后方可结束培训,这一轮的测试结束后会有一个为期3-5天左右的缓冲期。下一轮就是为培训师带一位低年资的意识再考核,由低年资意识进行问诊和查体,培训师在一旁评判,次轮没有明显失误的才能通过最终考核,成为正式SP。
三、标准体系的建立
这几年培训工作让我们到SP的标准化管理很重要,想让SP培训能够长久的进行下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成立专门的SP培训及管理队伍,树立起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2、制定专门的SP管理制度和章程,通过制定有关制度保障SP的合法权益,对长期稳定的SP进行定期体检等。
3、引导SP之间的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经验体会,促使其业务能力的提升。
SP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现代医学教育成果评估的必然趋势,SP的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考核体系的质量,所以为了确保SP的统一性和标准化,我们一定严格制定统一的标准,形成标准化体系。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SP在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流程以及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的设置,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方案和建议,从而达到推进SP在我国的“标准化”进程。经过几年的实践返现,完善SP标准化体系对考核质量的提升起着很大的作用。标准化病人(SP)在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国内虽然比国外应用的较晚,但是做的也相对很好,只是当今社会稀缺有信心有恒心能做好SP的人才,我们应该想办法使行业人才流失率降低。
【参考文献】
[1]戴玲丽, 张军芳, 奚桃芳. 完善标准化病人培训体系的探索[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6, 30(002):150-152.
[2]戴卉, 张凤琴, 张静,等. 基于中医型标准化病人为主的心内科SP培训体系的构建[J]. 全科护理, 2019(28).
[3]郑洁, 金瑞华, 潘欣,等. 本科护生OSCE中SP的培训与实践[C]// 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2011.
[4]吴驻林, 王李安安, 潘沙沙,等. 从文献分析我国标准化病人培训的发展[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