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 警钟长鸣 确保新校建设安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0期   作者: 李强
[导读] 麦市中心完小是一所有着70年办学历史的农村小学

         麦市中心完小是一所有着70年办学历史的农村小学,现有1200余名学生70余名教职工,校园狭小拥挤,校舍陈旧落后,经局党委和麦市镇党委政府研究,已经开始了校园整体搬迁工作。作为校长,我认为应未雨绸缪,超前规划安全工作建设,确保校园建设顺利开展。
         一、建立安全监管责任制度
         新校建设动工之初,学习就应成立整体搬迁领导小组,建立以校长负总责,综治、政教及各年级分管领导、各班班主任层层责任包保制,保证教师人人有责任,学生人人受保护的安全防护网。校委会夏琦副校长、何尧安主任、葛朋来主任以及报账员冷冰均是土生土长的麦市人,在麦市任教多年,具有较高的信誉和威望,心系学校,长期以校为家,为青年教师树立榜样。综治主任龚勋更是青年老师中的佼佼者,责任心强,纪律性好,特别是在班主任安全工作中总是再三叮嘱、反复强调,亲自送上门、坚定问到底是他的一贯作风。
         本次学校搬迁工作筹备期,校委会班子多次讨论安全问题,实地探查,以学校主人翁精神带好头,确保学校整体安全。
         正是这样坚强的领导班子和健全的安全责任制,我校安全工作才能防微杜渐,才能得到可靠保障。
         二、树立教师安全底线思维
         学生生命安全是一切的根本,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树立安全底线思维。本次校园整体搬迁工作量大,情况复杂,不确定因素多,特别加之疫情和全国各地溺水事件的影响,安全工作实乃重中之重,教师必须树立底线思维防范意识,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通过走访、电话、相关课程与家长取得密切配合,形成家校合力,杜绝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摸清校园周边安全隐患
         从老校园大门锁不住,校内住户进出不锁门,校园拥挤设施陈旧落后,到新校园工期紧促、紧邻河边、相对偏僻,学校教职工进行了周密考虑,通过调查讨论,整体搬迁可能存在以下安全隐患:
         1、新校园工期紧迫,9月开学可能存在部分道路、墙体、食堂未及时建设,班级设施未及时安装。
         2、新校园只有河堤一条路出入,学生多、车辆多,路面较窄,部分路面未硬化,下雨天泥泞难行,易滑倒,学生上下学、教职工上下班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3、沿河无护栏,极易引起溺水事件的发生。
         4、搬迁时,物品多,易对师生造成伤害。
         5、新校园附近山体较多,视野不开阔,易对师生产生不良心理影响。
         四、制定整体搬迁应对措施
         1、搬迁之前,制定详细的整体搬迁方案,分别召开行政会、班主任会、教师会、全体学生会,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包保到人,分批次分时段,有组织、有秩序、保安全、保质量。
         2、对所有物品进行登记并造册,贴上标签,采用室长负责制,对应包装,避免混乱,夯实责任,遗失损坏,承担责任。
         3、争取政府对原有道路适当拓宽、进行维护,消除坑坑洼洼;同时,在沿河危险路段安装防护栏,张贴警示标志;严禁家长用麻木、三轮车、电动车接送学生,要求学生最好乘坐校车;教师坚持路队护送,危险路段上下学安排老师值班。
         4、学校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体现地方特色,又突出办学理念,更要渗入安全教育。同时,在放学时,根据现状,可以考虑错峰放学,避免大量学生同时离校,造成拥堵。
         5、校内交通标标识应规范,并建设停车位,校外应该规划好车行道、人行道,实行人车分离,各行其道。
         6、新校园教室临操场的一边窗户要高一点,避免因为操场的活动影响上课的学生,窗户宽大一些,便于通风换气;走廊的护栏要在1.5米以上,避免学生攀爬。
         7、规划设计电线、网络、监控安装暗线,便于班班通,一键式报警器及校园广播系统的使用,完成电化教学设备的升级换代。


         8、课间活动分区域、分班级开展,并安排行政值日和教师值日到学生聚集的地方维护秩序;另外可以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在班级里开展活动,比如手语操,各种棋类等,杜绝追逐打闹,更不允许跑到施工地段玩耍。
         9、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旦决定搬迁的时间,倒排日期,赶建食堂,并按照市场监督管理局要求,“生进熟出”的原则,把临时食堂搭建好,学生午间就餐在各自教室,班主任与学生同餐、行政值日陪餐,并做好详细记录。
         10、安全是底线。搬迁后,迅速筹措资金把临时围墙搭建好,配备保安室,并成立护校队,不定时在校内及周边巡逻排查,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各楼道、路口的监控安装到位,晚间值班保安24小时值班,确保校园财产无损失。
         五、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宣传
         根据学校整体搬迁应对措施及要求,在搬迁前、中、后期加强对学校搬迁安全教育,制作微视频发至班级微信群指导学生,特别是防溺水教育不能放松,要常抓不懈。只有学生安全,学校才能安全,只有安全常伴,健康才能常有。
         无故之利乃祸水,警钟长鸣方平安。校园安全无小事,只有未雨绸缪,才能防微杜渐。告别七十年卧薪尝胆的艰苦岁月,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将砥砺前行,团结合作,用全体师生的心血和汗水,做到紧而有序,忙而不乱,人人以大局为重,个个为学校尽力,按时顺利完成整体搬迁工作,绘就校园整体搬迁后新的蓝图!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
         李欢欢
         农安县龙王乡初级中学
         摘要:教师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也是教育大纲的要求,这也是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等各方面的准确定位。然而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更是尤为重要,在语文课本中古诗文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对古诗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极佳途径之一。
           一、从创作背景的介绍中渗透德育
         古诗文的思想和内容极其丰富,抒情言志是古诗文创作的指导思想,所以大多数作者都是在当时的背景影响下,用古诗文寄托自己的志向、情怀、理想、远大抱负。因此,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背景介绍”这个角度下手,让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古诗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理解,从而让他们在背景介绍中受到德育教育。
         如文天祥《南安军》的写作背景,南宋被元军攻破,文天祥被俘,北上过程中经过家乡南安军,决心绝食,死在家乡,让灵魂得到宁静,背景中让学生感受到诗人以高亢的诗篇唱出他爱国之志。
         二、从情感体验中渗透德育
         古诗文是诗人寓情于景、寓情于物的文字载体,很多古诗文都蕴含浓厚的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他们不仅感恩父母、思念故乡、珍惜友谊,而且还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因此,教师可以在初中古诗文课堂上从“情感体验”的角度渗透德育。
         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品味和鉴赏古文中的最后一段,领悟作者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的政治抱负。在古诗文的赏析中,慢慢走进诗人内心,学生也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渗透也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实现。
         三、在反复诵读中渗透德育
         古典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价值观念,人格魅力和审美意识。对孩子人格的塑造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培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所以反复朗读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进而受到情感的熏陶,最后实现在反复朗读中渗透德育的目的。
         中华诗文博大精深,值得语文教师坚持不懈的去探索钻研,在初中古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这些精神滋润学生的心灵,让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而提高他们的自身道德修养和品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