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幼儿在愉快的歌唱活动中能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发声练习环节是组织幼儿歌唱活动的必要环节,富有趣味性的发声练习,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歌唱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生理及心理上做好歌唱的准备。本人在组织歌唱活动时,注重发声环节的组织,促进了幼儿歌唱活动的参与。
【关键词】趣味发声 实践探索
当前幼儿园很多教师在组织歌唱活动时往往会忽视发声练习这一环节,或只是枯燥的进行“过场”。长期如此可能会损伤幼儿的嗓音,也会使幼儿失去对歌唱的兴趣。发声练习的进行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在唱歌时的呼吸不同于一般的呼吸,幼儿肺活量小,呼吸短浅,控制气息的能力差,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像成人一样面对枯燥的发声练习曲,不仅收不到练声的效果,还会影响幼儿参加歌唱活动的兴趣。[1]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激发幼儿兴趣,设计灵活多样的练声方式,激发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发声练习。
柯达伊指出:“学校里教音乐和唱歌所用的方法务必要让学生感到不是一种折磨,而是一种乐趣,向学生逐步灌输一种优美音乐的渴望,一种持续终身的渴望。”并确定了“通向直观的”教学指导思想。他指出:“不要从智能和理性的方面去接触音乐,也不要把音乐当做一种代数符号的体系或一种同孩子无关的密写语言来传授,应铺设通向直观的道路。”[2]在平常的歌唱教学中,一些具有趣味的发声练习的开展有效的调动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促进了歌唱活动的开展,以下是笔者总结出的一些趣味发声练习的经验:
一、运用“泛灵”妙发声
皮亚杰的“儿童泛灵论”被广泛的运用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教师利用儿童把一切事物看成和人一样有生命、有意识这一认识倾向,促进各种活动的开展。在设计学唱歌曲《彩虹》这一环节中,我就巧用这一理论,带领幼儿和彩虹打招呼进行高低音的练习。“雨过天晴,天空中来了位漂亮朋友,谁能用最简单的话,最好听的声音来和它打个招呼呢?”孩子们口中的招呼,从“彩虹你好”到“你好”又到“嗨”,话变的越来越简单,但是我的目的是进行高低音的练习,于是我调整自制的彩虹和幼儿间的高度距离,幼儿的反应很灵敏,近距离的时候发出的“嗨”又低又轻,当彩虹逐渐的升高,孩子们的声音也随之逐渐升高。高低音的趣味练习对接下来突破歌曲中的难点做好了充分准备,学唱进行的很顺利。在一次的校园公开课中,我开展的歌唱活动《唱唱我的名字》,原本设计用歌曲中的难句做为发声练习,但是孩子们入场后,面对很多的客人老师,而且又换了个环境,显得比较拘束,于是我带领孩子们和听课的客人老师进行打招呼,“前面的客人老师我们可以轻声的和他们打招呼”我还配合不同的姿体,蹲下身子挥手,幼儿发出很轻的“嗨”,慢慢的过渡到“后面的客人老师还没听见呢,我们的声音要再高一点哦”。孩子们模仿着我的动作,踮起脚尖挥手,高声的说“嗨”。简单的打招呼发声,缓解了孩子们紧张的心理状态,为歌唱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准备。幼儿园所教唱的歌曲类型有很多,但歌曲中的主要对象基本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有生命、有意向的如人,动物。另外一类是无意识无意向但客观存在的如植物,幼儿玩具,自然现象等等。第一类歌曲在借用打招呼的方式来练发声时,还可以加入双方的互动,第二类歌曲则可以借助“泛灵论”进行打招呼的发声练习。这种发声练习方式看似简单,但这简单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从生理心理上都做好了歌唱的准备。
二、常借实物巧发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生活中各种材料都可以成为开展发声练习的辅助工具。例如在音乐游戏《小老鼠上灯台》这一活动中,目标是让幼儿在边唱边玩中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在进行练声环节时,我就利用了班级区域材料中的毛线球,带领幼儿进行长短音的练习。我创设情境让幼儿都扮演小猫咪,我则扮演猫妈妈,猫妈妈给孩子们带来了它们最喜欢的玩具毛线球,想玩的小猫咪要用它的叫声来告诉我。一阵自由猫叫发声之后,又请孩子们根据我拉出的毛线长短进行发声。为了让幼儿能把握猫来了后的曲调特点,让幼儿更深刻体会猫一边跳一边叫着来捉老鼠的情境,我不断的向上抛起毛线球,让幼儿感受并发出跳跃的声音。借助实物开展的发声练习小游戏,即使是歌唱能力弱一点的幼儿,也丝毫感觉不到自卑,每个孩子都大胆自信的参与其中。
三、选取难点练发声
有些歌曲的难句幼儿学唱比较慢,一味的重复跟唱,会让幼儿感到枯燥,失去学习兴趣,如果不重点练习,又达不到教学目标,这样的歌曲可以把难句放在发声练习环节进行练唱。例如在学唱歌曲《秋天多么美》时,歌曲中的难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有14个来字,而且节奏也比较复杂,需要重点学唱才能把握。于是我将这句放在发声练习环节,“小朋友们,来来来,我们今天来学首新的歌曲,要跟我一起来吗?”语言提示后我开始清唱这一难句,并请想跟我学唱的孩子来试试,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进行模仿学习,既达到了发声练习的效果,也降低了歌曲学唱的难度。
四、角色扮演趣发声
幼儿的天性喜欢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幼儿喜欢扮演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在扮演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知。除了扮演生活中各种人物角色,动物角色的扮演也很受幼儿喜欢。在《狮王歌》这一歌唱活动中,我采用了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进行高低音的练习。大部分幼儿提到狮子就想到它是“森林之王”,他发出的吼叫声非常响亮威武,能够吓跑别的小动物。我准备了不同成长阶段的狮子图片,让幼儿扮演狮子,并给幼儿一段准备时间,梳理对比不同成长阶段的狮子所能发出的吼叫声的高低。孩子们沉浸在这样的角色中,到学唱歌曲时,孩子们看着威武的大狮子,再加上老师的语言提示,唱出的《狮王歌》曲调准确,气势雄壮。
五、歌曲问答齐发声
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儿童的动作、语言、技能以及行为习惯、品质等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模仿。利用幼儿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四大发明》歌曲教学中,我采用了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发声练习。孩子们在之前的科学活动中已了解了四大发明,我边弹琴边把问题唱出来,“小朋友,告诉我,四大发明有什么?”让幼儿模仿我的音调回答“X老师,告诉你,四大发明有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接着再请个别歌唱能力好的孩子来问其他的小朋友,此练声方式师幼,幼幼间的互动性很强,幼儿参与的主动性也被很好的激发。这样的问答发声练习可以运用于其他类似分段落,涉及科学认知分类的歌曲教学中,如《大雨小雨》、《四季组歌》等等,可以根据歌词内容进行简单改编,让幼儿在问答中体验歌唱的趣味。
幼儿的发声器官正处于初级阶段,发声器官的长短、大小和活动能力与成人不同,所以音色、音量、共鸣与成人也不同。同时幼儿声带短小,口腔内上颚、硬腭浅窄,喉肌调节声带活动的能力差。因而保护幼儿嗓子,科学培养他们的歌唱能力很重要。在歌唱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在趣味发声基础上提高幼儿的发声歌唱技巧。教师设计有趣的发声练习,让幼儿主动参与,激发幼儿参与歌唱活动的兴趣,在轻松,自由的过程中享受歌唱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不能忽视幼儿的歌唱技巧,让幼儿运用正确的方法歌唱,保护好幼儿的嗓子,使幼儿能长久的发出甜美动听的声音。
参考文献:
[1] 《歌唱教学中练声活动开展的指导建议》 曾淑娟 《福建教育:学前教育》2013年 第四期
[2]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启示》 马磊 《甘肃科技》 第19卷第12期 200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