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孩子天真烂漫,淳朴善良。青山绿水是他们嬉戏的天地,田间地头是他们的乐园。他们本应该拥有快乐无忧的童年,然而为了生活,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离开了他们到热闹繁华的城市挣钱去了。以至他们缺少关爱,缺少沟通,缺乏教父母的教育与引导,长期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久而久之老一辈的一些陋习,他们耳目染濡。
明媚的阳光,美丽的校园里,一群群天使般的孩子们在课间玩耍嬉戏一切是那么的美好。上课铃响起,孩子们一窝蜂地往课室跑去,沸腾的校园安静下来了,这时你会发现,操场上,草地上,一些零星的小纸屑,饮料瓶,零食袋,像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悠然自得躺在凳子地下睡懒觉。放学的钟声响起时,一群群孩子从教室里蜂拥而出,热闹的饭堂里,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打饭,吃剩的饭菜也随手倒……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未来的接班人,培育他们成才,让他们健康成长,就要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如何才能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就谈谈我肤浅的认识。
一、我认为要培养农村小学内宿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老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反思,学会如何做学生的引路人,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引,同学的陪伴下健康快乐的成长。记得班是,有这么一个的孩子性格孤僻,卫生习惯也特别差,经常乱扔垃圾,他的床上,桌子下满地都是垃圾,床上袜子,衣服,衣架杂乱无章;课堂上,搞小动作,讲话,撕纸,弄得满地的是纸屑,最糟糕的是他还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屡次批评教育他,但他却屡教不改。当时气得我火冒三丈,打电话给家长投诉,但仍然没有效果,我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我尝试改变了自己教育理念,不再一味指责他的不是,不再以老师跟学生交谈的口吻去询问他,而以朋友的方式跟他聊天,经过接触了解,才发现孩子从小就没见过妈妈,妈妈在他和姐姐很小的时候,因为家里穷,离家出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过,爸爸出外打工挣钱,一年回家就两三次,而奶奶耳朵有问题,爷爷也年迈多病。了解孩子的情况后,我不禁心疼他,同时也感到自责,没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知道这些情况后,我改变了教育方式,从小缺少关爱的他,需要关心,需要爱。于是我经常对他嘘寒问暖,亲自教他怎么样折叠衣服,摆放日常生活用品,鼓励他做个自律的人,课余时间还会给他普及一下法律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关爱、耐心的引指导下,他慢慢地转变了自己的态度,上课不再捣乱,不乱扔垃圾了。不仅没有偷偷拿别人的钱了,还能把在饭堂捡到钱交给生活老师。
放低姿态,学会倾听,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的想法,知道孩子的心声才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引他们,在孩子们眼里老师是坐标,孩子们是漂浮海上的小船;老师是明灯,孩子们是寻路人;老师是风筝线,孩子们是风筝。在老师的指引下,孩子们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奔跑。
二、如果说老师的指引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那么树立目标则是学生的心灵鸡汤。目标为培养孩子养成自律能力,孩子有了自律能力,才能更好的约束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才能让自己更加的优秀。那如何才能让学生树立目标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1.明确树立目标的重要性,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言传身教,常常跟讲讲自己的亲身经历会让孩子从中得到收获,找一些树立奋斗目标,为实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故事材料跟他讲讲,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熏陶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明白树立目标的重要,激发他们树立目标的欲望。
2.目标的确立可以分阶段性目标,中期目标,后期目标三个阶段,在目标确立之前需要老师的不断鼓励,耐心的教导,让他们明白目标无关大小,但要有所追求才能不断的进步。如果没有目标,那只能在原地踏步。
3.老师可以根据孩子们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情况给予适当表扬与奖励,才能激发他们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才能吸引孩子们为自己制定奋斗目标。
记得班上有这么一位女孩子,每次自己找小组合作学习时,发现她总是独自一人,没同学愿意跟她一组。经过了解我才知道,她常偷偷拿别的洗发水,沐浴露,橡皮筋,洗衣液来用。但她家庭条件不错,父母为她准备齐全的生活用品,不知道她为什么要拿别的同学的,百思不得其解,找她聊过后,才明白她这么做的原因开始只是贪玩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良的习惯。为了让她把不良的习惯改正过来,我问她:“你知道警察叔叔是做什么的?”她沉思了一会说:“捉坏人,捉小偷的。”“如果让你选择,你是愿意做警察还是做做坏事的人?”她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警察来了。”答完后,她警觉了,低下了头说:“老师,我没拿别人的东西。”“我没说你拿别的东西,但我们做错了事就要敢于认错,知错能改还是一个好孩子。”她低头不语,过了不久,她眼里泪光闪闪,“老师,我错了……”我表扬了她的勇敢,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跟她立法三章,一起制定了三个目标,小目标:想用别人的东西之前,先问问别人,学会控制自己。中期目标:学会分享,有好吃的零食或好玩的东西分享给同学。大目标:看见有需要帮助的同学能主动去帮助同学。经过一段长时间观察,发现她不但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了,还能主动帮助同学,拾到同学的东西能主动还给失主,上课也能认真学习了,她还个自己定了个奋斗目标:好好学习,将来也要成为一名老师。
三、班会课,品德课上如果一味的强调,灌输他们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话后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为此,我还专门为学生编写一则有关良好行为习惯的顺口溜: 生活你我他,自觉靠大家; 节约不浪费,开关随手按; 洗手通风勤,健康跟我走; 走路停一停,礼让他先行; 一言一行,言行举止文明; 一前一后,守秩序队伍齐;一二三,勤俭节约你我他;三二一,文明礼仪伴我行。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让学生们懂得了节约,懂得了不浪费,讲文生 讲礼貌,……在学校就餐能做到文明就餐,遵守各项规则制度。在家能做个力及所能的好孩子被动为主动,既可以让孩子快乐的接受,也能让孩子们从中明白怎样做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注意那些方面的要求,从而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去学习。针对孩子们存在的问题,为他们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四、“实践出真知”为了培养农村孩子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开展各种各样的相关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既可以让学生学到快乐的学习相关的知识,也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有一次,在班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举行了一场激烈的生活用品摆放的比赛。赛前让孩子把比赛所需要的被子,衣服,鞋子,杯子牙刷。比赛前先让学生明白比赛的规则:比赛分三场,第一场叠被子,要求叠成方块。第二场叠衣服,要求整齐好看。第三场鞋子,洗刷品摆放,要求摆成一条线。比赛开始了,孩子争先恐后地把凌乱的被子,衣服,鞋,被子摆放得整整齐。还让孩子们自己做评委,说说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次的活动,孩子们热情高涨,宿舍的卫生,日常生活用品的摆放越来越好,课室干干净净,课桌也摆放得整整齐齐……
在老师循循引导下,精心培育,细心的呵护下,相信农村小学的孩子们的表现会越来越出色。只有师生共同努力,孩子们才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礼仪之花也会处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