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阅读指导策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0期   作者:王晓利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非常的重要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非常的重要,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系统地理解阅读中的诸多要素,根据课程标准规定要求下,只有掌握科学、高效、实用的阅读方法;并结合阅读方法,循序渐进而灵活多样地组织、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习得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鉴于此,本文对优化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进行分析,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小学;中高段;阅读;策略 
阅读对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开阔眼界至关重要,关系到以后的成长发育,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独立阅读能力更是重要。所以,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提升和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进行分析,教师只有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学识、身心特点和在各个不同阶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正确的指导方法,不断提高小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1提高阅读能力认知
         对于一些人士来说,阅读能力究竟指的是什么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其实阅读能力主要包含的是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还有对于课本知识的记忆能力。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之中,扫除一切障碍、明确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方向,紧跟着教师的步伐。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能力。
1.1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想要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去阅读文章,就一定要让学生了解阅读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阅读的一个窍门就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读着、读着,自己就会领悟其中含义”。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作品,就可以使得学生的内心世、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进行阅读的环节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平时说话的语感,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之时见到更多的额词汇,以此来丰富自己空虚的大脑。
1.2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人们经常会对学生说一句话,那就是只要读书头脑就可以丰富。书中有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黄金屋,也有美若天仙的女子。自然这个都是激励学生读书的方式,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书读得多,人们的视野就会发生改变。读的书多了就知道如何选择读的书本去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从内容上吸取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识,掌握更多的技巧之后,在自己的写作文章中加以引入、借鉴。时间久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就会因为读书读多了,而有所提高。
2目前小学中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缺乏策略引导
         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内容比较肤浅、比较表面化。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碎片化阅读方式较多,一般都是老师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再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机械化,刻板生硬,欠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教学氛围,老师所提出的看重的问题,学生未必能够说出自己所理解的答案内容,很可能许多学生精彩生动的看法被屏蔽掉了。教师也习惯于过去的这种问答模式,而没有特意的去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立的理解与思维,缺乏自身的策略引导。


2.2教师对阅读知识认识不到位
         由于教师缺乏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忽略了文章的理解以及投入,教师缺乏对教材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教师在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时,学生没有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造成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在加上学生的自制力差,无法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上,而教师并未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解决,而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使学生和教师在中分离开了,整个进度慢,效率低,无法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学习习惯,从而降低学生在阅读学习的效率。
3阅读策略
3.1鼓励学生质疑,在阅读后提问(预测)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在进行不断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指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问,并通过共同的探索解决出问题的应对策略。对阅读文章的质疑是学生思考的表现,学生通过提出的问题可以与教学老师展开一系列的互动,增强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学生对文章的质疑是教学中重要的课题,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通过对阅读不解的地方提出质疑,是学生努力的表现,教师在阅读课开始前,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展开阅读课程。例如:小组在阅读过程中,每个小组要提出两个问题,找出对文章不理解的地方,教师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对阅读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育的教学质量。当然,在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就告诉教师,而是当整个文章阅读完成后,在进行提问,可能通过后面的阅读找到问题答案。通过解答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2利用媒介,开放多元地阅读
         纸质阅读是基础。当前课堂教学仍是纸质阅读为主的,而新媒介阅读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前期的准备工作、阅读方法介绍和学习课外阅读初步体验等活动,建议以纸质阅读形式展开,让学生沉下心来,打好基础。合理使用电子阅读器、电脑、手机等新媒介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提升学生阅读效率、节约阅读成本、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3.3读写结合阅读
         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引导学生整本书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中的读、写相结合,可以快速的提升自身对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对小学中段学生的要求是通过自己对外界事情的观察,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所闻,可以更好的进行阅读和写作。书本阅读是知识获取的过程,也是给写作素材积累的过程。中年段的学生对自身的词语积累已经有一定的基础,通过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优化自身的写作能力。在进行书本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加入分享的环节让其他学生的思路也能够刺激自己的思维,从而喜欢上阅读。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需要从阅读、鉴赏、认读、理解等方面展开引领学生正确的阅读。在进行阅读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才能提升小学中年段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洁.群文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J].读与写,2019,16(29):90.
[2]黄晓春.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中预习策略初探[J].中外交流,2019,26(21):135.
[3]李阔.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中预习的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12):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