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理论下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0期   作者:王茂潇
[导读] 本文从当今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现状出发

         摘要:本文从当今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现状出发,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在生态系统理论下,结合社会工作专业,从宏观层面的政策倡导、中观层面的群体教育、微观层面的个人发展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生态系统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不只是生死教育或死亡教育,而是全人教育,帮助生命个体探究生命的本质,从源头获得力量,学会运用正确的态度看待生命过程、直面生死,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依照台湾彩虹爱家生命教育协会的界定,我们可以从个体层面、他人层面、环境层面、生死层面四个维度来理解生命教育。
(二)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在情境中,把个体生活所处环境看作是社会性生态系统,对个体生活经验与成长有重要影响。将个人问题社会化,重视社会系统与个人的交流互动。结合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现状来看,可从宏观层面的政策倡导、中观层面的群体教育和微观层面的个人发展提出相应策略。
        
二、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开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于2016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力量、政府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开展仍存在一定问题。
(一)个人资源方面的匮乏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与上辈亲人生活在一起,缺乏家庭教育,学校也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留守儿童对于生命意识的认识薄弱,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往往表现为在对死亡的认识上,受到传统观念中的避讳谈死,对死亡缺乏正确认识;在对自身的认识上,行动缺乏自信心,不能正确自身认识优缺点。
(二)社会资源方面的匮乏
         首先,在父母教育缺位情况下,留守儿童大多由其他亲属或朋友进行照顾,很难对其进行生命教育。其次,学校对生命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教学条件较差、设施设备不齐全、相关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不足,同时受到师资力量的限制,由专门老师开展生命教育难度较大。最后,缺乏开展生命教育的专业组织,目前针对儿童开展生命教育的机构在沿海地区十分常见,但这些机构大多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想要得到相应服务需支付不少费用,这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三、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介入策略
(一)微观系统
         微观系统是指个体与环境直接接触的,对个体产生一定影响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由于此阶段儿童的价值观与生命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尤其是在家庭结构残缺的情况下,家庭沟通存在障碍,留守儿童在面对挫折或重大问题时,缺乏有效指导,可能走向极端。同时,受自媒体的消极影响,可能采取偏激行为。通过生命教育活动开展,让留守儿童了解生命历程与意义,建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对危险事物进行风险评估,在面对问题时可以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实现自我价值。
(二)中观系统
         中观系统是指对个体有影响的小规模群体,对留守儿童来说包括家庭群体与学校群体。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介入策略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1.加强家长生命教育意识与能力
         在解决留守儿童生命教育问题时,因运用“人在情境中”这一工作原则,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分析家庭环境带来的影响。

首先,应该促进亲子沟通,社工可运用家庭工作的方法,加强亲子间有效沟通,关注孩子心理需求,丰富内心世界。其次,家长应该正视生命教育,真正认识生命意义,不再避讳和孩子谈及生死问题。最后,家长应该学习生命教育相关知识,学习教育策略及方法,让孩子在身心健康和家庭环境良好的情况下顺利成长。
         2.提高农村老师生命教育观念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老师的教育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农村老师不应该只把提高学生成绩作为教学目标,还应该积极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对农村老师进行生命教育培训,鼓励学习生命教育相关知识,提高生命教育观念,并积极运用到课堂实践当中,只有自身做到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才能更好的将生命意义传递给学生。
         3.加强农村学校生命教育活动开展
         学校在推动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首先,学校应该重视生命教育,组织开展生命教育课程,为学生普及相关知识,让其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能够充分认识自已,接纳他人,融入环境,认识生命的开始与结束。其次,学校应该引进相应的人才,不再将学生成绩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鼓励老师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最后,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课余活动,感知生命的美好与珍贵,密切关注思想动态,必要时可采取学校社会工作的方法。
(三)宏观层面
         宏观系统是指比中观的小规模群体更大的群体和系统,对中观系统和微观系统起着一定影响,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理解:
         1.社会组织应满足留守儿童的层次需求
         社会组织虽然开展许多留守儿童的福利项目,但大多属于事后援助,是以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需要、帮助留守儿童达成心愿、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心理进行辅导,是以需求为本的帮扶模式出发,并未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能力,不能真正做到预防问题。社会组织除了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需要,更应该注重满足其精神需要,发掘真正需求,培养生命意识,帮助留守儿童实现自我价值,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助人自助”。
         2.社会工作者应该进行倡导社会
         社会工作者作为社会政策的解读者和倡导者,应该链接相应的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首先,国家应加紧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的立法,加强执行力度,立法保障学生获得生命教育的权利,目前国家虽出台相关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章“战略主题”中指出要坚持全面发展,重视生命教育。但许多学校对生命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特别是西部贫困山区,缺乏相应的条件,生命教育开展面临众多障碍。最后,国家可以编排相应的生命教育课本,为学校、老师提供相关的课程体系,为西部贫困山村学校提供相应的条件。

四、总结
         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的推广面临着以下障碍:留守儿童在此阶段自身辨别能力差,自身生命意识淡薄;家庭生命教育缺失;学校对生命教育不重视;传统观念对生命教育的误解;生命教育社会组织的缺失;自媒体的消极影响。我们应该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采取相应措施。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生命意识,加强学校、老师、家长生命教育观念,鼓励社会组织关注留守儿童精神需求,倡导国家政策出台,保障留守儿童获得生命教育。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个人、家庭、组织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1.
[2]段书祥.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西华大学,2017.
[3]李佳莲.社会工作介入儿童生命教育的内容与优势探究[D].贵州大学,2015.
[4]钟柱锋.流动儿童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D].云南大学,2015.
[5]孙秀丽.社会工作介入高校生命教育的路径探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2016,35(03);124-127
[6]李菊.留守儿童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0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