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常常说要打造高效课堂,那么为什么要打造高效课堂呢?打造高效课堂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就好比是牛不喝水强按着头,它也不愿意喝一样,作为老师如果能让牛主动地喝水,学生主动的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段语文课堂有时会比较沉闷,特别在班主任是语文老师的课堂,这样的班级大部分的学生比较听话,但也正是因为这样,课堂上,学生不敢发言,不敢活跃,课堂很容易就沉闷不堪,老师也常常因为学生不愿互动,而心生不快。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许多老师都在不断的尝试摸索,我也做了一定的尝试。
1.充满爱的师生关系
虽然是高段的学生,但学生在心智上并不成熟,行动、思维都具有很明显的感情色彩。学生常常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对这门课产生兴趣。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需要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老师。那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的,只有教师对学生充满爱,才会被学生接受,学生才会喜欢。别看学生看起来小,但其实是很敏感的,你对他的喜欢和讨厌,甚至有时候一个无心的举动都会影响他。
所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首先是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讲究爱的方式。说的简单点,就是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他才能喜欢你,才有可能喜欢你所执教的课程。
2、合理的方式
激发学生兴趣,我是针对学生不同时期,不同课型进行安排的。最开始的时候是从朗读入手的,六年级一来就是《山中访友》《山雨》这两篇文章,我就结合了这两篇文章的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练习朗读,并不断鼓励他们说读得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那么在刚开始学生对我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帮助他们积极的投入课堂,朗读过程中的积极评价也拉进了我和他们之间的关系。面对刚刚认识的老师,大部分同学都想留个好印象,那么在最开始,多鼓励,多表扬,也许就会让他在学习态度上发生巨大的变化。
当然,朗读激发学生兴趣也不是每一课都适用的。有一段时间在上的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时,学生在课堂上怎么样激发都没精打采。后来我就在精读课文上完后,在上略读课文时,让学生结合学习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彻底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自学。让小组在自学完成后,在课堂上再进行展示自学的学习成果,进行竞争,并给与优胜的小组适当的奖励,学生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
3、提高多媒体使用频率
在古诗教学中,现在网上有蛮多的古诗词教学,有的是以动画的形式,介绍诗人背景,写作背景,还教你怎么朗读的,有很多这样的素材,或者是上有一些课文时,比如一些战争类的,还有历险记什么的,有的课文会有一些电影素材,也可以穿插在课堂上,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比如在教学《鲸》这一课时,鲸是哺乳动物,在教学时,我播放了一段视频,精美的画面展示了不同的鲸在浩瀚的大海遨游的画面,当然画面还有背景音,阐述鲸的相关知识。我顺势一句“瞧,这条鱼游起来多么自由自在啊”,同学们立刻反应过来,举手回答道:“老师,鲸不是鱼,是哺乳动物”,我顺势接着问:“什么?他的样子看起来就是一条鱼啊?”同学们回答道:“他是哺乳动物,是用肺呼吸的,不是鱼,虽然他看起来像鱼”,瞧,也许我们读了一遍又一遍,讲了一遍又一遍,都不如一段小视频给孩子的印象深刻,像这样,借助多媒体手段,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对于孩子的学习效果是大有助益的。
4、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接受能力也有高有低。有的学生的能力比较强,而有些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有限,需要较长的时间去接受新的知识,但一旦学会就不会轻易忘记。最简单的以背书为例,有的孩子背书快,忘得也快,有的孩子背书慢,但一旦背下来就不容易忘记,我们老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分析不同的学生有其不同的特点,对症下药。作为老师,根据孩子不同特点,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动手能力的操作方式,讲授知识时也可以侧重更加形象的方式,比如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互相讨论,根据自己的实践得出结论。这样的认识,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形式,效果也相对来说更好。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感觉有兴趣就会去探素、去求知,不断地研究它,在研究中实现兴趣的提升和对知识的理解。兴趣和爱好可以激发孩子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开辟着他们智慧发展的道路。作为家长、教师要把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作为正在形成的某种思维能力的契机来培养。要启发儿童青少年的好奇心,发展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是促进其勤奋学习、发展思维的动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家长要设法扬起孩子兴趣的风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都在语文中,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兴趣变得尤为重要。高段语文课堂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高段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