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10期   作者:吴秋杏
[导读]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更是我国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素质教育是原有应试教育的新发展,它将教育教学的重点由学生的分值教育转移到了德、智、体、美、劳的能力培养上,实现了教育重点的新发展,是教育教学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虽然目前素质教育的实施时间并不长,但实际上我国教育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文章也将以积极的视角看待素质教育发展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探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应和素质教育要求,建构新型课堂。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实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最大限度的组织和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全新的教育观念作指导,创造性的事实和深化课程改革,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课程改革工作,扎根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小学语文学科作为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学科,是学生的重要学习科目。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响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冲破应试教育枷锁,实现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实施,其对策如下:
         一、转变教育思想,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转变教育思想是小学语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子啊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更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分数提升上,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陷入了语文学习功利化的境地。而素质教育强调关注学生的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对原有的应试教育是一个冲击、挑战。
         思想实际上是最难以转变的一项工作,尤其是思维惯式的影响,导致很多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活动时难以顺利迎合素质教育的要求[1]。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先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一方面要认识到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各种培训活动、调研活动,深化自己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掌握新教育理念、形成新教育思维,从而形成主动发展的教育机制,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转变教育思想中,支撑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二、改革课堂教学,坚持以生为本教育
         素质教育最为强调的便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将学习的权利真正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公,同时变化语文课堂的原有说教式模式,关注学生与文课堂的学习体验。即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由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现在的“我要学”,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推进学生自主、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为了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教师就要在语文课堂上多提问、多鼓励、多讨论,落实因材施教。
1、多提问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反复的过程。教师应当尊重学生语文
学习过程中的这一规律,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有效的提问,听过问题的提出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和深层次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衔接学生的学习过程。
         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阶段必须精心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与之相对应的各种问题,要确保问题的层次性,并且在课堂上根据预设准备工作,将问题合理的利用在教学过程中。
2、多鼓励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就必须在贯
彻落实素质教育中将鼓励教学与课程教学相互结合,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学习的成功快乐,感受语文学科的别样魅力[2]。
         鼓励要求及时、要求丰富、更要求全面。即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以公平、善于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在语文课堂上完全被教师所激发。
3、多讨论
教师要注意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在尊重学生的学习结构、基本差异的基础
上促使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活动。这样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公,也能够在讨论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成为知识的直接探求者。
4、多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工作。

根据学
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进行针对性的语文教育,即视为学生答疑解惑。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教师针对性的指导下实现全面性的提升,语文教学才满足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能够切实将素质教育应用在语文课堂。
         三、坚持整体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柳斌同志说道“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即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坚持“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将教书作为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而将育人作为语文教育教学的最终任务。
         很多教师仍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语文教育看做是“智育”的舞台,素质教育对此做出了重新的界定。即挖掘语文学科的多样教育功能,利用语文学科实现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3]。
         语文课堂上的诸多内容都具有德育素材,教师应当基于教材深入挖掘,利用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一方面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基础,利用带有爱国主义色彩的文本,如《狼牙山五壮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也可以挖掘语文课堂上的行为教育内容,如《龟兔赛跑》、《珍珠鸟》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做有效的教育补充,将德育教育代入到语文课堂上,也能够实现德育目的;
         语文课堂是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重要场所。正如同素质教育提出的要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教师应当利用精妙绝伦的文字、趣味多彩的组合、每轮美化的语文画面、生动多样的故事情节等带领学生走入语文世界,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进而达到美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语文课堂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舞台。为了深化语文课堂上的感恩教育,在开展语文感恩写作活动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深入实践,帮妈妈做家务、帮爸爸做一件事、日行一善等,让学生们能够在实践活动,劳动参与中丰富自己的认知,增添自己的体验。同时将自己的体验与语文写作活动紧密结合,达到文字抒发情感,行为能力发展的教学要求。
         四、完善课堂评价,关注学生素养发展
         素质教育在深入开展中最重要的就是改革语文课堂上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在原有的语文课堂上,最常用的考核评价方式便是进行笔试试卷考核,将教学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结果上,采用“成绩+评语”的方式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做总结[4]。这样的考核活动过于片面化,且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限制了学生的素养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完善课堂评价的模式,采用“平时考评+阶段考评+结果考评+鼓励考评”的模式开展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满足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
         在平时考评方面,教师要注意考评的方法多种多样,原则即为“重评不重考”,考评的内容包括课堂练习、单元目标测评、课外阅读、拓展延伸等;阶段考评则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以等级评定的方式作考评,原则为考评并重。在考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多项能力;结果考评则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在考评的过程中改变排名式成绩评价模式,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绩进行横纵向对比,与自己比拼,这样的考评才能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意识;鼓励考评则是在考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针对进步的学生予以认可,针对落后的学生提供支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认知自我,突破自我,这样的考评才具有教育促进作用,才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内容。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以积极的眼光看待素质教育的发展,以素质教育为教育改革方向,在教学实践中从多方面变化语文教学活动,在齐心协力、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真正实践中将素质教育落实在语文课堂上,实现语文教学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禄.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教学中的实施[J].科幻画报,2019(06):194-194.
[2]许伟.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素质培养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8(14):64-65.
[3]梁斌,马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语文新读写,2020(02):33-34.
[4]覃汉梅.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实施[J].未来英才,2015(07):60-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