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于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学习方法,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模拟大脑思考过程,体现了人们加工思维的途径,把复杂信息简单化,把平面的内容立体化,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因此,其在理解内容,记忆内容,甚至解决问题上有显著优势。
群文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之一,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情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阅读力就是学习力。可是以我从事高中语文一线教学十五年的经验发现,学生的阅读特别有限,阅读能力确实有待提高。而开展“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就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扩充学生阅读量、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的能力,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高效、卓越。
当思维导图遇到群文教学,势必撞击出更绚烂的火花……
用思维导图辅助诗歌背诵
统编新教材中有很多长诗,这种诗歌内容多而广,不易理解而且背诵困难,我致力于用简短的几个字词,概括出长诗部分的含义和句子的内容,做成思维导图,用形象感很强的图辅助理解和记忆。一般诗歌做思维导图遵循的原则就是层意、句意到具体句子的原则,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按照梦游的游踪设计成第二层级得四个的分支“梦由”、“梦境”“梦醒”和“梦悟”,把“梦境”又分成四个的分支:“月下清丽之景”、“日升明快之景”、“山中奇幻之景”和“夜晚盛大之景”。下面分支除“梦悟”部分是含义之外,其他部分均用句子中的地名、人名等关键词做提示做法如下图:
在《以入世的心态做事,以出世的心态做人——<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的群文教学中,我们分别给两首诗做了思维导图。曹操的《短歌行》主旨鲜明,就是一曲“求贤歌”,而作者写的非常委婉,用了很多比喻用典,言志的同时也委婉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
据此我们做了如下的思维导图:
在《情中有别 同中含异——<雨霖铃><声声慢>比较阅读》 的群文阅读课里,《雨霖铃》这首诗歌思维导图的设计就突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按照对整首诗的意思的理解划分的层级分支,分成了别前别中和别后三个部分,做思维导图如下:
用思维导图辅助古文理解
在《殊途同旨,万古同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里,《齐桓晋文之事》是统编新教材中比较长而难懂的一篇古文。本文铺张扬厉,纵横恣肆,论述问题先从侧面、远处、外围入手,逐渐引向主旨,形成了迂回曲折、波澜起伏的论辩风格。只要抓住他的中心论点“保民而王”,明晰他要论述的王道的好处,霸道的害处和实行仁道的具体措施这些主要内容,做一张思维导图(如下),那么文章读起来就变得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路非常清晰,逻辑特别严密。
用思维导图梳理议论文写作思路
议论文的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段落与段落之间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特别适合做思维导图。
在《<反对党八股>和<拿来主义>说理方法》的群文教学中,用思维导图直接梳理文章说理思路,看起来非常形象直观,不仅理解了文章内容,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可以说在群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是全篇一个思维导图,也可以是一部分的思维导图,还可以是两个文章的对比之处采取思维导图,主要在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我个人认为,其实思维导图的制作还是自己动笔制作比较好,学生在课堂上手画出来的才更加灵动,更加有生命活力。
都说现在是一个“读图时代”,图片能让我们便利地传递更多信息,刺激人的眼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学会做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开发他们的想象力,还能促进提升思考力,概括能力和筛选能力。不仅能在群文阅读中运用,还能举一反三迁移到别的学科的上。我相信在未来,比如去旅游,处理家务事,购物,说服别人都可以用上思维导图!国学大师翟鸿燊说过“知识不是力量,使用知识才是力量”,那么同样“学习不是目的,学会学习才是最终要义”!
参考资料:
乔力 《唐诗名篇的人生哲理》 海潮出版社 2006年版
徐永年等编著《唐诗鉴赏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版
吴小如.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