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个性发展与全员参与有机融合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10期   作者:井润东
[导读]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关键词】:互动  主体  参与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陈设能引导学生猪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核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动脑、动口、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下面我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学生个性发展与全员参与的如何有机结合谈一谈体会。
         一、重视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学习动机就其心理成份来说,一方面是学生的志向,另一方面是学习兴趣,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因此,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成为启发学生参与,组织数学教学的前提,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热心、入迷的参与教学活动。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师先让学生随便说一些数字让老师判断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而师立即答出,并让学生验证老师回答都是正确的。学生便产生疑点:老师为什么快而准确地判断?这时老师必须给学生创设轻松的情境,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生1:老师肯定有什么技巧; 生2:是不是和2、5一样,只要看这个数的个位就可以了;生3:老师的方法真神,我很想知道,很想学习……),这样即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凸现学生个性,诱发个体创造的潜在意识。
         二、 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我出示课题后,诱导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自己度量求它周长所需的数据,教师巡视发现有各不相同的度量,故意惊奇地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只量两条边?”绝大部分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少数四条边的同学不好意思悄悄一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然后出示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启发学生编出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然后讨论各种算法:(一)6+4+6+4=20(厘米)  (二)6×2+4×2=20(厘米)  (三)(6+4)×2=20(厘米)。从而得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的计算公式。通过如此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并让学生在争论、比较中主动积极地学会了新知识。
          三、及时反馈调整,强化学生参与。
         教与学的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及时把学生参与学习结果反馈给学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和“万以内数的数法”时,用“开火车”游戏来检验学习效果,既省时又全面、有趣。再如在教学“列竖式计算两步式题”时,针对学生计算易出错的各种情况,安排了“争当合格小医生”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以一名医生的身份诊断病情,找出错误地方,并对症下药,将写错的题改过来,而教师则可以从学生反馈来的信息中看到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矫正,提高教学效率,促使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都能在参与中获得进步和成功。
         四、采用积极评价,促进学生参与。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积极和适度的鼓励性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体验评价的严肃性,获得学习成功,不同学生因各人不同进行评价,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自信心、自尊心,评点结合,发展参与,不断发展学生参与能力。例如,在教学“乘法的认识”时,通过让学生摆弄学具,摆出几个几, 用加法算和乘法算,通过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讨论乘法与加法的不同,初步得出乘法比加法计算简便.这时我对同学如此评价:“你们的发现非常重要.”这样的正面鼓励,使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进一步参与到教学中去.
         五、重视小结归纳,提高参与效果。
         小结归纳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师生的小结和归纳可以帮助学生将获取的知识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从而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参与质量。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归纳小结的:“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的基本知识,大家对此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回答:为什么二月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为什么有平年和闰年呢?同学们可以放学回家查找一些课外书籍,明天上课我们看哪一些同学说得准确。”如此结束,使全体学生再一次参与新知识的再现回忆,巩固了所学知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只有深入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提炼要探究发现的教学材料,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中鲜活的问题境;要让学生有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的机会,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随时可能发现的各种教学情况,以适时适当地给予引导。抓住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之优化,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