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自主学习”课型,探索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10期   作者:潘友连
[导读] “爱种子”课堂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摘要】“爱种子”课堂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协同创新能力。通过借用“自主学习”课型,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不断探索强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有效;策略
         目前,大多数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对互联网、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思维、方法和作用认识不足,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不高,课堂教改模式中够支撑开展真正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的教学模式不足,大多数学生不能高效率地开展自主学习。
         “爱种子”课堂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基本知识,然后教师组织课堂互动,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互动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协同学习,让学生在浸入式学习场景中理解、掌握并运用知识,“爱种子”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自主学习”课型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协同创新能力。教师应充分借用“自主学习”课型,深入研究与探索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用好生活现象的有效策略
         农村小学的学生,大多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较差,基本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为此,教师要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形象化,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视角来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蕴藏着的数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呈现的主情景图都与学生的生活现象相关,且色彩鲜艳,童趣味十足,吸引学生眼球,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那么,怎样才能用好生活现象呢?
         1.深入理解图中含义,精准把握教学目标
         教材上的主情景图是编者根据自已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及对数学的理解而设计的,每一幅主情景图都有深刻的含义。教师设计导学案时一定要对每主情景图进行深入的研究,把握好其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主情景图。在教学时,要突出“主情景图”的数学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更精彩。
         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花生》中的主情景图(如下图):
         一年级的学生,单从这幅情景图中看,他们可能就知道淘气和笑笑各有一盘花生。但其实编者的目的是要从学生熟悉的花生入手,通过想知道两人的花生谁多来激起数数的欲望,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主情景图设计多样化的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自己经历多种数数,这样既能扩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习惯,又能从中体现数数乐趣。
         2.挖掘图中数学信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教材主情景图的设计内容多姿多彩、童趣味十足,数学学习价值大,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小学阶段的孩子想法比较单纯、单一,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很关注,却容易对主情景图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忽略。《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和反思等方面获得提升。因此,教师在运用情景图时一定注意把握好图中的数学价值,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逐步学会提出问题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快乐的家园——认识1到5》中的主情景图:
         这是一幅美丽的山村图,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一呈现就会吸引学生的眼球,他们会很快会被图上的房子、大树、小鸟、小狗、小鸭、鲜花等吸引,光让他们说,可能就只会说图上有小鸟、小狗、小鸭、鲜花……这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图上有一个太阳、一座房子、一棵树,先从1入手,再引导学生思考:小鸟有几个?小鸭有几个?鲜花有几朵……从而自然地引出2、3、4、5的认识与学习。这样既让学生学会思考,从思考中寻找到生活中的数学,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挖掘出来,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3.结合图中人文因素,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小学数学教材的主情景图中不但蕴含了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还蕴含了各种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也要多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把生活现象中的各种人文因素优化组合,让学生体现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教育、情感的熏陶等人文价值,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
         二、个别探究的有效策略
         个别探究是以导学案为指导基础,以微课为帮助,改变一问一答灌输式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个别探究环节是以问题导学进行尝试性学习,老师从中观察并进行适时引导、个别辅导。在这个环节中,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教师必须要精心设计个别探究的问题、任务单,让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1.激发学生个别探究的欲望
         在新课开始时生活现象的重现中,学生容易在新旧知识点的衔接上或过渡处,遇到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无法解释的新知识或生活经验与现实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顺势利导,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兴趣和学习动机,自觉进入自我探究的角色。
         如在教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圆锥的体积》这节课时,我出示了书11页的情景图(如下图)
         并问:同学们家里收稻谷的时候一般会堆成什么形状?学生都会回答是圆锥(这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接着我问:如果老师想知道它的体积,你有什么好方法吗?这时候,学生就会想到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也会想把圆锥分割成若干等份组成我们熟悉的形体来计算(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然而学生会很快发现圆锥上下不是一样大的,要把它分成若干等份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容易,那会不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无法解释的新知识)?圆锥与圆柱的体积之间会不会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呢?圆锥的体积能像圆柱的体积那样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吗?一连串的疑问会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时候,教师顺势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容器,通过把圆锥装满大米倒入圆柱的实验,自行探究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既达到了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目的,也让学生体现到了成功的喜悦,把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充分的激发出来。
         2.设计好能指引学生有效探究的任务单
         探究任务单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向导,探究任务单的合理性、针对性、导向性强不强会直接影响学生探究活动的效率与效果。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这课时,黎老师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的探究任务单:
         你会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请你动手试一试。
         要求:1.每个同学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并把它剪出来。
               2.和同伴说说你是怎么剪的?
               3.把你剪的图形贴到表格中。
 
         提示:你可以这样说:我先把一张纸对折,接着(    ),然后(    ),最后把它展开。
         以上的设计,既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又让学生自己摆弄操作,而且有合理性、针对性、导向性,必要的时候可以像以上任务单中一样,给出提示。
         3.活用微课,自我修正
         微课是“爱种子”数学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它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简明,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在自主学习课中,一般会在个别探究环节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学习任务单元后再观看微课,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并根据微课中的知识修正自己的答案。微课可灵活播放,遇到学生不懂时可以多放一次;遇到基本都懂时,可以选择课后播放,做为复习巩固;在观看微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微课知识点的呈现选择分段观看。
         如卜老师在教北师大版三年级《笔算乘法》时,在学生完成学生任务单后,并没有急着让学生汇报,而是先让学生观看微课,在观看到12×4的竖式计算时(如下图)选择了暂停,并在这时候适时的抛出了4位同学的不同计算方法,并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自己的算法、算理,对比哪一种计算才是最简单而有效的,从中得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发挥了主体地位,将自己在自主学习中习得的知识与微课中讲解到的知识进行对比归纳,在完成自我修正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协作建构建模的有效策略
         省教厅林君芬博士提出:协作建构环节是学生知识建模过程,学生提出想法,小组成员加以对各种信息进行转换和组合,检验和修正,直至得到正确的结论。完成协作建构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并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正确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精心设计好协作探究任务单
         各类文献中早已指出,学习是作为一个生动、主动且有个性的过程。为此,学习单的设计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心理特征和兴趣等方面考虑,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能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单的设计还应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让学生在完成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究性任务中,获取知识的同时还发展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并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关系,形成系统的结识结构。
         在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单的探究内容时,教师要避免因学习单过于抽象、填写量过大等增加填写的时间和答题难度,使学生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
         如在设计《植树问题(两端都栽)》协作建构任务单时,原设计如下:
         四人小组合作,汇报自己的画图情况,再进行小组交流讨论
  


         这样的任务单填写的信息量大,而且“我们的发现”没有提示,比较抽象,学生完成时会觉得有难度。出于这一考虑,我把以上的协作建构任务单进行了修改,如下表所示:
         四人小组合作,汇报自己的画图情况,再进行小组交流讨论

         以上修改过的任务单指引性、实用性、针对性强,而且学生要填写的内容不再那么抽象,学生在填一填中能把自己的发现准确的表达出来。
         2.科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在“爱种子”教学理念下的课堂中,“协作建构”教学环节里常常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合作来完成任务。鉴于农村小学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不强,教师更应科学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1)科学搭配、分工合理
         学习小组的组成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与管理能力、性格与性别等进行统筹安排。“爱种子”课堂下的学习小组一般以4人为一组,分别由一个优生、两个中层生、一个学困生组成。优生安排当组长,组织与管理小组活动,确保小组活动顺利、有效开展,同时对小学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两个中层生中选一个作为记录员,另一个做展示员,学困生为检查员。这样的分工,责任明确,小组学习时每个学生各司其职,自然地参与到讨论中去,使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也收到成效。
         (2)科学调控小组合作的秩序
         课堂上,学生能小组内互助学习、有效学习,需要建立在有序的合作秩序上。在合作学习中,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在课堂上一次组织者、引导者和监控者的角色,并能有效地监控学生行为,让合作学习健康、有序进行。例如: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顺利开展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当学生对小组的任务理解不透或对操作有疑问时,教师要细心引导学生弄清任务的内容和操作的程序。当学生小组讨论遇到困难或偏离主线时,教师应及时点拔、及时纠正,确保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3.建立小组合作评价机制
         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由于缺少教师的直接指导,学生容易出现散漫现象,为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能顺利、有效进行,避免流于形式,教师要建构合理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准则,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自信心,让班级形成互帮互助、互教互学、竞争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评价的主体要全面,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具体化,可以是小组评价、个人评价、师生评价、 生生评价,同时要保证评价的公平、公正、及时。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家出版社.2010:86
[2]林君芬.广东省互联网+“爱种子”教学模式改革 [R].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2018.6
[3]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刘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浅谈 [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