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材中增添了一些新的较难的知识,教材的不适应,家长的不重视,学生兴趣缺乏等诸多原因,造成越往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越严重。教师因材施教,建立家校联系,培养学习兴趣等策略,可以有效遏止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让每个孩子在数学领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 :
数学 两极分化 原因 对策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材中增添了一些新的较难的知识,越往高年级,学困生学习越吃力。再加上我校留守学生居多,很多家长忙于打工挣钱,疏于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导致越往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越严重。为了有效遏止我校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趋势,我们从教材、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自身的状况,多方面分析造成高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积极探讨出改变学困生的学习方式和数学学习态度,努力减少高年级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
一、形成小学高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
1、教材不适应,感觉吃力
新教材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为了降低难度,对有些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和修改,重组和编排,使得知识的跳跃性较大。在学习方法上,将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对优等生来说,影响不大,反而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困生来说,就很难接受,觉得无所适从;对教师来说,挑战性也很大,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教法,灵活运用新理论,更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但是,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顾及学困生,时间长了,分化就加剧了。
2、家长不重视,缺乏动力
在农村小学,由于很多家长都忙于打工挣钱,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平时与老师沟通交流甚少,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状况。爷爷奶奶只能满足孩子生活上的需求,对于孩子的学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让孩子参加课外补习班,但效果不甚理想。我校五年级有一个名叫小君的学生,从一年级起,每天放学后都参加课外补习班,辅导老师换了一个又一个,成绩也没多大提高,小君也只是每天习惯性的应付,久而久之,渐渐对学习丧失了信心。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闻不问,忙的时候无暇顾及孩子,不忙的时候只顾自己玩乐。我经常会看见这样的现象:大人在玩手机,孩子跑过来问:“妈妈,这道题我不会做,您教教我。”家长看都不看,回答说:“不会做,明天到学校去问老师。”或者大人在打麻将,孩子在一旁做作业。试问,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怎么能安心、认真地学习?这种家庭的孩子,也不会把学习看得很重要,导致成绩与其他同学相差甚远。
3、兴趣不浓厚,减少活力
由于学生智力水平的差异性,随着知识的不断抽象化,到了高年级,学困生由于总是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成绩一直不理想,导致对学习数学兴趣的缺乏。我校六年级有一位叫小颖的女生,由于接受能力较差,从低年级开始,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她都听不懂,连基本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也记不住,每天做作业对她来说比登天还难。久而久之,产生了厌学情绪,成绩一落千丈。因为数学是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的学科,当前面知识已经脱节时,到了高年级,只会脱节更严重,因此,高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更明显。
4、学习习惯差,学有阻力
如果在低年级没有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主动学习探究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在学习上就会依赖老师和家长的辅导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在低年级,课程少,内容简单,通过课外辅导兴许能跟得上。到了高年级,随着课程的增加,内容的繁琐,这些学生明显感觉吃力,时间长了,就会越掉越远,直到自己和家长都主动放弃了。例如:在高年级的课堂上,老师会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体现思想和方法,如果上课对要点没听到或没听全,对概念、公式、定理一知半解,只能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若是稍微变换一下题型,他们就不能融会贯通。再加上学生个体的差异,有些同学思维能力有限,不能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解答问题,接受知识越来越困难,与其他学生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二、减少小学高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的对策
1、认真研读教材,因材施教
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教师必须先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学困生降低难度,只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对优等生加大难度,要求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做到学有所获。
例如:在执教《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对学困生的要求是“能够清楚地认识分数单位,并初步认识一个分数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对优等生的要求是“利用所学分数知识来表示某个具体事物”,如利用“米”这一计量单位去表示数学书的长度和宽度,从而培养优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总之,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中,能够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调动他们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在以后不断地积累和巩固中逐渐缩短和优生之间的差距。
2、建立家校联系,及时沟通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学校,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不知情,所以,教师可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思想等状况,家长也应当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来。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更全面的了解每一位学生,也可以让家长知道孩子在校各方面的表现。这样,孩子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才会被及时纠正或制止。
3、培养学习兴趣,激发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当他们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时,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激发出来,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所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解决两极分化问题上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比例尺》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上课伊始,先给学生打个脑筋急转弯,“一只蜗牛从上海爬到北京只用了2分钟,这是为什么?”,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有效的激发出来,会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全神贯注的投入到教学进程中,继而了解到蜗牛是在地图上爬行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通过观察地图,直观了解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另外,采用闯关练习、运用多媒体、奖励机制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完善学习习惯,缓解分化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是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中最基础的部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以后的数学学习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二是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勇于提问的习惯;三是培养学生课后及时整理归纳,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四是培养学生坐姿端正,书写工整以及作业完成之后认真检查的习惯。只有这样,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才会提高,才能缩短与优生之间的差距。
总之,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有很多,每位教师也都有一套自己的经验和做法。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会有效缓解小学高年级数学两极分化。
【参考文献】 :
1、《我教小学数学》 ,李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8
2、《2017数学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