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10期   作者:吴爱华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正确认识数学表象,加深数学知识学习理解。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教学环境优化,创新课堂活动方式,强化学生综合能力,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提出几点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小学教育受到更多人的重视,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新时期的重要教学内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应当结合学生个性发展,优化课堂活动设计,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考虑学生学习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一、注重数学学习过程,强化数学意识素养
         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数学意识培养,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作为教师,结合实际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在课堂活动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掌握知识基本技能,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生活中可能基础的二分之一等分数内容,优化课堂活动设计,创设相应的生活化教学情境,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有两个一样大的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学生,每个学生可以分到多少?这样的问题,学生都能够知道每个学生分到一个苹果。如果只有一个苹果,将其平均分给两个学生,每个学生可以分多少?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入新课值,结合相应的直观操作,帮助学生对分数有一个初步了解,掌握分数学习的重要意义。在这样的基础上,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分数是以平均分作为基础,避免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借助折纸活动,帮助学生熟悉分数,形成良好的形象思维,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二、开展课堂创新活动,加强数学思维培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实现学生数学思维拓展,加强学生死我训练,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实现创新能力培养。在具体课堂活动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大程度的锻炼学生思维,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根据课堂活动内容,教师鼓励学生寻找生活的小数,加深小数知识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力。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小数,如超市的价签。在课堂导入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商品价格,结合价格展示让学生观察数字1.5、3.8、0.2等,让学生对小数初步认识。借助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思考和回答相应的问题。

在具体活动中,教师引入生活中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构建,组织学生开展摸钱活动,让学生写出自己所摸的钱是几元几角,如何使用小数表示多少元?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完整的掌握小数知识内容。小学数学课堂中,借助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活动方式,加强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数感素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借助数学实践活动,发掘学生潜能,加强学生数感培养,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在具体的小学数学实践中,应当从多个角度入手,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完善学生数学知识结构,实现学生科学数感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测量”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千米相关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构建相应的长度观念,加强学生估测能力培养,提高小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询问他人身高,明确不同物体测量使用相应的长度单位,思考生活中“千米”的应用。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估计一千米的长度是多少,生活中哪些地方的距离是一千米?结合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走出课堂,寻找相应的距离。在学生对一千米了解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实践问题:从学校门口出发,向西行走一千米大概是什么位置?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仔细估算,加深千米长度单位的认识。在巩固千米知识内容时,组织学生开展填空活动,如北京到南京的距离是1500(  ),小明的身高是155(  )等等。
         四、有效利用数学史故事,加强情感素养教育
         核心素养是数学文化的重要体现,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审图。作为教师,应当注重情感教育活动,深入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入相应的数学故事,实现数学知识和情感教育的融合,加强学生情感教育,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具体课堂中,应当根据课堂内容,选择相应的数学故事内容,通过趣味方式展示给学生,结合数学故事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内容,体会数学故事内涵和情感,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将知识内容和数学史有效结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我国是最早使用十进位制进行计数的国家,很早就有基于长度的小数表示和运算。在《九章算术》中有丈、尺、寸、分等知识内容,随着对精确度的要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生产的需求,小数也就随之产生。之后,将古代小数表示和记录和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借助数学史的利用,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内容,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小数知识的理解,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优化课堂活动设计,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五、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需要长期的坚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创新课堂活动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具体课堂中,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有效利用数学史知识,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文婷.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 2016, 000(006):00048-00048.
         [2]姚金楷.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J].中华少年, 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