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思想、理念、要求的践行,实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已成为新时代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与核心。一方面,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中占据很大比重,而且很多化学公式、原理、内容的学习与掌握,都离不开实验的支撑;另一方面,学生在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其悉心观察、缜密思考、深度探究、科学研判的意识也会得到切实增强,对于学生化学素养的培育将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以新课程背景为导向,开展高专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创新、策略优化、路径拓展、内容整合,便成为每一个高中化学教学应该思考的主要议题,而且随着诸多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实验教学措施的落实,高中化学整体教学效率也会得到切实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开展化学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也会逐步增强。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化学;化学实验;创新;探究
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中占据主要位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塑造。但是,尽管新课程实施后,高中化学教材中新增了更多的学生实验、探究实验,且很多教师也在有意将教学侧重点向化学实验倾斜、偏移。可是与现实预期不相契合的是,目前很多化学实验在开展时,依然存在照不宣科、按部就班的弊病,很多化学实验的实施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演”或者“回放”,并未将对应化学知识与相关化学内容有机串联起来,导致实验教学效率仍旧比较低下,对学生思想、意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塑造体现不够充分。这些问题,必将成为今后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也为教师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指明了方向。
一、适时优化实验策略,创新实验导向
新课程背景下的很多高中化学实验,都有着比较宽泛的内涵和外延。而且,由于实验导向、探索流程、目标定位不同,同一化学实验在组织设计与开展实施中所需要的实验方案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学生化学实验创新时,应该加强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研判,实验导向的创新与优化,以确保其真正服务于教学活动开展与学生素养提升。一方面,在实验教学设计上,教师应该以学生实际与探究需要为诱导,就实验的环节、流程、器材、内容、条件等科学研判,并确保早发现问题,早着手处理,以确保实验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偏差被有效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避免由于实验设计不充分而对于学生参与探索产生不利影响,制约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育与塑造。另一方面,在实验方案规划上,应该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对于一些探究性实验,应该多创设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让学生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在合作研讨、交流互动中结合教师指导自主构建实验框架,设计实验方案,以化学实验导向的创新来激活学生认知能力的蜕变。例如,在进行“检验某盐溶液是否含有SO42-”这一探究性试验中,教师可以动员学生结合所学SO42-的特点及检验条件,分组开展理论剖析,并结合分析结果,自主构建探究实验方案,并选用辅助性检验试剂与化学物质,来验证自己的推断结果。这一实验探究过程中,由于整个实验活动的开展、进行都以学生活动为主,既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又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灵活变革实验方式,创新实验内涵
在每一项高中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之中,经常会出现部分学生因为自己的不良习惯影响、不当思维误导、不佳意识束缚而出现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与缺憾。对此,教师应该加强关注并及时指导,以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认识不足、纠正错误中实现实验内涵的创新。首先,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出错、犯错的机会,并以实验操作过程及总结分析中出现的不同错误为驱动,指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实验能力层面存在的欠缺,在正视错误、化解错误的过程中提升其实践能力。
其次,对于不同学生在实验探索中产生的新问题、新想法、新困惑,教师应该及时解答,并和学生一道探索分析,将创造能力培养与化学实验探索充分整合起来,让学生在充分实现自己的同时增强其化学综合素养。例如,在“盐类水解”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分组实验的方式,组织学生运用pH 试纸分别检验CH3COONa、Na2CO3、Al2(SO4)3、NaCl等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并针对不同实验现象,合作研讨盐类的水解规律和特点,就不同小组的实验结论在班内分享交流,让学生在彼此补充、综合、探究中全面提升其综合应用能力,在实验创新与方式变革中促进学生发展。
三、切实拓宽实验路径,创新实验手段
众所周知,由于高中化学实验中所涉及的实验类别较多,不同实验在具体要求、创新定位上也有着很大差异。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实验需要,就实验指导路径适时延伸且拓展,将化学实验与生活实际、媒介资源、多元素材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同实验导向与方式的驱动下,实现其科学精神、化学情怀、社会责任等深层次意识的全面塑造。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不同实验,去探索其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生活应用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于潜移默化之中凸显化学实验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就同一实验,尝试借助不同试剂、器材、药品等重新构建,在制作实验微课、自制实验器材等过程中,增强其实验应用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例如,在“金属活泼性验证”实验中,尽管学生都知道“活泼金属可以置换出不活泼性金属”这一化学原理,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之中,却经常见到金属钠无法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这一现象,其也成为很多学生心中最大的疑虑。在传统实验中,最常见的实验方案是:钠与铜盐在熔融状态下反应。但是具体实验过程操作起来比较繁杂,而且需要投放保护气体,最终的成功率并不高。对此,教师可以就实验方案予以创新。采用钠与氯化铜的乙酸乙酯溶液反应(氯化铜可溶于乙酸乙酯)这一方案,首先取适量乙酸乙酯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铜固体搅拌至不再溶解为止,即配成饱和溶液,将金属钠切成钠片(增大接触面),并置于表面皿上。接着用胶头滴管吸取已配好的饱和氯化铜的乙酸乙酯溶液滴在钠表面上。随后,即可看到反应快速发生,且在钠表面很快有(紫)红色铜出现,现象比较明显。这一实验路径的拓展与创新,既证明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科学性,又给予了学生更为充分、直观、科学的教学指引,而且对于实验效率的提升,学生素养的增强,也给予了坚实保证。
四、结论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实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既顺应新时代的高中化学教学导向,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因此,教师在践行具体创新措施时,应该加强探究、科学研判、积极实践,在充分关注学生基础、切实激活学生思维、有效提升实验效率的基础上,就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策略路径、思路导向、内容方案等予以灵活创新,进而让学生在科学、多元、丰富的实验探究、操作、落实中为切实提升化学实验教学效率而奠基铺路,给予保证。
参考文献:
[1]胡建德,周巧玲.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实验的创新与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207.
[2]陈刚.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优化策略[J].名师在线,2019(35):34-35.
[3]张秀卿.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探究策略[J].求知导刊,2019(44):20-21.
[4]孙隆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