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技能需求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策略研究 ——以XX中职院校为例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10期   作者:王珏
[导读] 近年来,余杭区内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开始设立电子商务专业

         摘要:近年来,余杭区内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开始设立电子商务专业,但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表现出了诸多的问题,尤其突出的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与企业所需要的岗位人才不对称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了解余杭区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情况,分析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社会发展现状,从电商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关系的角度,提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的新思路,包括明确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方案、推进校企合作、组建创业团队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岗位技能需求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商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较大,许多的中职院校开始集中力量建设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领域,它的知识面涉及广、知识内容更新快。学校在建设电子商务专业中,对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问题产生了诸多的分歧,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能从事什么工作?企业所需要的电子商务类的专业人才需要哪些技能?而这些问题的背后,最终需要实现的是中职院校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使得人才的供应与需求相一致,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规划与企业岗位的技能需求相匹配。
         为了进一步了解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和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笔者对余杭区内几所中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见附件),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展开调查。线上线下总共发放问卷910份,收回有效问卷862份。
         结论:在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学校要注重了解企业的工作岗位的实际技能需求,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岗位人才。中职院校在制定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因而,我们所研究的“人才培养与岗位的技能需求的关系”是电子商务学生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了解岗位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要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要了解电商企业真实的岗位需求,确保人才培养的目标准确,专业定位方向清晰。我们从行业、企业出发,对临平地区的电子商务型企业进行岗位需求和动态的抽样调查和访谈,并通过网络数据分析方法,对招聘网站进行人才需求的调研,包括赶集网、58同城、智联、拉勾等网站,从中概括出电子商务相关联的5大类岗位,包括运营管理、营销推广、视觉设计、供应链管理、客户服务与管理,一共有27个相关岗位。
         这五大类岗位群里包含一系列的具体岗位,如运营管理这个岗位大类,里面包括产品运营、内容编辑、网店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数据运营等具体岗位,这些具体的岗位职责不同,工作内容不同,因而对人才所具备的技能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制定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细分岗位技能,制定课程方案
         中职院校要培养面向社会所需要的电子商务型人才,在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后,学校要构建与岗位技能要求相匹配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要坚持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与职业岗位对接的原则,将电子商务的相关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进行细分,根据细分内容将课程资源进行分类、整合、重组,针对每个职业岗位,规划出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
         从2014年11月份开始,浙江省教育厅下发《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第二轮中职新课改正式启动。

这次课程改革,将赋予学生更多选择课程、提升职业素质、发展自我的权利与机会,在电子商务专业方面,课程内容主要有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两大类,其中必修模块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基础的综合职业能力(应用型中初级专门人才)。值得一提的是选修课程模块,限定选修课程面向电商专业学生的人才输出方向,根据各个岗位的需求来设置课程内容,比如销售方向、美工方向、物流方向等,学校可以结合企业的人才的实际需求,自主开设相对应的课程。而自由选修课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从自身出发,满足自身个性的发展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提升沟通能力、社会活动力、资源整合能力等。
如若某学生从专业能力、个性特点、职业倾向等角度选择网页/淘宝美工作为今后职业的发展方向,他除了要学习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外,还可以选择本校的限定选修课,方向为美工方向,课程包括Photoshop、网页设计、Flash动画教程等基础专业课程,自由选修课为web前端开发、网络工程师、商业网站案例等技能优化课程。
         (三)推进校企合作,提升岗位技能
         教师进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活动,可以考察真实的岗位环境,明确企业的岗位需求,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通过下企业获得新的认识与技能,反作用于学校的教学与育人工作。教师进入企业参加实践活动,明确企业可以为电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哪些工作岗位,了解电商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专业技能,从而根据当前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调整教学目标,使得教学目标与岗位的技能需求相匹配,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且教师可以引导在校学生做出真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有计划地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
         学生进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周边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通过校企联合招生、开展职业初体验、双向课程植入、团队创业孵化、企业轮岗实践等形式进行分阶段培养,使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明确电商专业的就业方向,学习企业岗位的专业技能,进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相应的规划。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自开展“园校一体、植入孵化”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来,专业教师从课堂走进企业,师傅从企业岗位走向课堂,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接受企业专家指导,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毕业时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实习企业就业,学习成效更具指向性和社会性。2019年,我校17级电子商务专业就业方向的学生走进余杭经济开发区电商孵化园的18家结对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轮岗实践活动。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总结会上,余杭经济开发区电商孵化园的施总经理对学与园区的合作表示了充分的认可,对参加实践的电商专业学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希望园校以后能进一步密切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共同为园区培养企业需要的一线技能人才。
         (四)组建创业团队,体验创业环境
         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从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优势出发,考虑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在校内组建创业团队。创业团队的组建,不仅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更早地感受社会的创业环境,熟悉企业的运作与管理过程。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体验各个岗位的工作环境,了解各个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学习各个工作岗位的知识技能,从而实现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岗位的技能需求相结合,学校可以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校内组建了“源计划”、“生鲜汇”、“群英荟”、“蚂蚁的奇迹”等六个学生电商创业团队,每个创业团队都配有专业的指导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电子商务专业15届毕业生小姚在校期间就开始创建团队,现已成为华硕主板省级一级代理,个人年收入达20多万元。除此之外,我校还积极组织创业团队参加各类比赛,通过比赛竞技提升团队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吴清烈,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误区与专业发展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5,(02).
         [2]杨洋,中职电子商务人才企业需求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