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10期   作者:郑克校
[导读]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得到的快速的发展和推广

         摘要: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得到的快速的发展和推广,为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高中地理是一门贴近生活的综合自然学科,将互联网+应用于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中,将传统的“先教后学”转化为“先学后教”模式,使学生在课前也能够借助微课、互联网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在课上针对重难点知识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本文从高中地理借助“互联网+”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字:互联网+,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对高中地理教学而言,“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出互联网资源丰富、灵活性强、互动强的优势,使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
         一、“互联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从老师角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导学设计和自学计划推送至网络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借助微课或网络平台的教育资源来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导学设计中可以是新知识内容中的概念、定义也可以是本章节的重难点知识内容,学生在课前预期过程中可以及时将预习结果反馈给老师,然后老师课堂教学时结合学生反馈的问题以及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促进“以学定教”模式的应用。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来开展课堂教学设计,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案,突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老师也能够优化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2、从学生角度
         “互联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内容变得生动、立体、直观,将静态学习转化为动态探究,而且能够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使高中地理教学变得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互联网+”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借助微课的回放和反复观看在课后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并及时针对未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与老师通过互动来完成个性化指导,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1]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高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学科,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内容,而且知识点庞杂抽象性较强,单纯凭借文字描述学生通常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因此生活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生活实例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形象,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认知来对知识内容进行探究,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抽象知识内容的理解难度,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但是现阶段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未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2]
         1、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不足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部分老师认为创设生活化情境存在较大难度,而且高中地理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步骤有着较大差异,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依然停留在墨守成规的阶段,导致高中地理创设生活化情境时存在创设不足的问题,难以为学生呈现出真实的生活场景,重现生活案例,学生也无法在情境中唤醒情感意识,从感性认识逐渐向理性认识转化,影响了生活化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对教学生活化资源挖掘不足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教学手段有限,老师在选取生活化资源时存在较明显的局限性,往往给学生老生常谈的印象,教学内容缺乏新意,难以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生活化资源挖掘的不足直接到账了教学内容生活化资源的利用程度偏低,影响了生活化教学效果。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借助“互联网+”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借助“互联网+”开发生活教学资源
         高中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要立足教材但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用更加丰富的生活资源来弥补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开发教学内容与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契合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切实联系起来,将教学延伸至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高中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和魅力,实现了“在生活中学,在学中生活”的教学效果,构建出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
         比如学习“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这课时,需要学生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来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影响,从而通过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为了增强知识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随机说出城市名称,然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出当前城市的地理环境、地域文化,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地理环境的不同带来的地域文化的差异,并探寻其中存在的原因。在“互联网+”的辅助下学生生动直观的看到地理环境与地狱文化间的紧密联系,了解到地域文化的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从而轻松完成了知识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2、借助“互联网+”创设生活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借助“互联网+”来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对新知识内容的深入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为老师讲解新知识内容做好了铺垫。以“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这课为例,老师可以借助微课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漫步在校园中绿色的草坪中点缀着各种姹紫嫣红的鲜花,随着微风在摇曳,花香与绿地,时而飞过的小鸟相映成趣,但是我们的地球事实却并非如此,虽然拥挤的汽车拖着黑乎乎的尾气,刺鼻的空气中天空灰蒙蒙的…..在信息技术辅助下为学生呈现出生动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走进情境中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去观察、分析、反思,理解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进而将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行动。
         3、借助“互联网+”实现课堂翻转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传统课前预习学生需要结合教材中的文字描述来理解知识内容,常常预习效率低、质量差而且较为枯燥,学生缺乏课前预习的积极性。现在老师借助“互联网+”来为学生加强抽象枯燥的理论内容与生活化教学素材相结合,增强了课前预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并结合知识内容为学生在网络平台中提出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引导性问题,使学生在生活化问题中对新知识内容展开思考和探究,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前预习的效率和质量,老师课上只针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重点引导和讲解,构架出“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比如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这课时,老师为学生制作了微课,并提出引导性问题: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有什么样的特点?地貌景观的形成和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借助微课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不同地貌景观形成的原因进行思考分析,并对微课中展示的长江虎跳峡的风光来思考河床应该出现的形态,进而深刻认识河流地貌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地表形态的变化,提高了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为老师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总结:
         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中引入“互联网+”的应用,不仅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使生活化课堂更加生动直观,同时也丰富了生活教学资源,构建出“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大大提高了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鸿斌. 基于“互联网+”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J].中小学电教.2019.
         [2] 李红.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赤子.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