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10期   作者:霍汝锋1;赖艳2;彭江1
[导读]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内涵式发展,

         摘要: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内涵式发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探索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模式。通过讨论当前思政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完善网络教育载体,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革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等措施拓宽教育路径,创新教育方法,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习近平总书记给思想政治工作赋予新的内涵意义和引领新的发展方向,通过深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涵意义,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拓宽教育路径,革新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法。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的学习变成相对灵活自由,通过自主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以新媒体为载体发挥教育的实践性和差异性,实现因材施教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2]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传统的思政教育课程一般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地抑制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专任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深入交流环节,导致课堂效果不佳,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久而久之,思想政治课程成为学生眼中枯燥的课程之一。发掘新媒体良好的互动性、沟通的及时性、使用的便捷性等优点,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利用微信、微博、钉钉等移动工具,进一步拓宽与学生交流的路径,通过关注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剖析热点问题与学生分享观点,从而在讨论过程中产生共鸣。通过丰富教育教学的素材,不局限于固定的课堂,突破固定的时间,学生可以通过碎片化的学习方式进行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学习。
         2.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进行开展,将新媒体技术贯穿教育育人的全过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普及使用新媒体软件,区别于以往的传统教育,学生从网络获取的信息更为便捷,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采用新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与新媒体技术有机融合,以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形式,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
         1.大学生价值观易受新媒体错误信息影响
         新媒体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引导。[3]在互联网上发表言论自由和信息管控松散的特点,导致部分新媒体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一旦学生接触这种复杂的不良信息,他们无法快速甄别出信息的好坏。如近几年一些商家推行享乐主义,主导年轻人需要及时行乐,部分大学生陷入新媒体的诱导消费,为了追求潮流衣服和电子科技产品,不惜走上借贷甚至是违法的道路。此外,新媒体充斥着哗众取宠的网络直播,网络直播的内容良莠不齐,对于正在树立价值观念的大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积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教育引导,学会辨别信息的好坏,为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2.教育针对性不强,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和学生接受情况进行制定教学方案,系统性地传授国家主流思想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新媒体的内容倾向于自主创作、标新立异,但其工作的准入标准低,创作文稿、录制视频以作者本人的主观意愿出发,大量非主流的视频以爆红的形式出现在网络,大学生接受非主流的文化会一定程度地冲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难以确保教育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此外,教师需要花时间在网络寻找匹配的素材运用于课程,大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和信息查询等形式可同步寻找到相应资讯,导致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再权威,教师需要提升工作的技能和提高抗压能力。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1.完善网络教育载体,加强思想上引导
         在新媒体时代,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完善网络教育载体,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4]与时俱进将学生喜闻乐见的鲜活素材融入教育教学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思政教育不仅内容新颖和形式吸引,而且教育内涵丰富。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作用,选择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易班等平台,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遴选优质的校内资源和网络资源。鼓励学生系统性课程学习与碎片化自主学习相结合,向学生定期推送优质视频和深度的课程,如学习强国软件有大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精品材料,潜移默化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完善网络教育的途径,多角度、多方位地培养高素质的新时代青年。
         2.革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教育思路
         在新媒体时代,需要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育思路,培养一批得力的教师骨干,担当教育改革的先锋。首先,通过转变教师教育观念,通过培训、会议等形式在校园内加强宣传教育的改革,传达思政教育与新媒体融合的精神,让教师深刻地感受到信息时代需要与时俱进地改变教育教学的思路,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思政教育的改革事业。其次,倡导教师参加专题培训班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合理采用新媒体软件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利用大数据调查和分析,学会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寻找不足,分析现象,解决问题,探索思政教育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方法,严格把控教育过程,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3.创新育人模式,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政工作活起来。[5]利用新媒体的良好互动性,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沟通进行需求分析,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能力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线上交流和线下授课的方式,创新教学的模式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此外,通过“新媒体+思政教育”创新实践育人活动,让更多学生干部以管理员、志愿者的身份自觉加入学院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创新实践育人活动采用理论指导结合实践操作的模式,学生干部充当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带动同学们参加实践活动,通过传帮带实现全方位育人。通过主动引导学生,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作风优良的新时代青年。
         四.总结
         随着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普遍使用新媒体应用,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采用新媒体技术,开展进行线上交流和线下授课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推动思政教育的改革发展。教育工作因势而新,通过新媒体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思路,分析新媒体影响学生成长的不良因素,缓解思政教育工作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的矛盾,通过完善网络教育载体,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革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教育思路等方法,探索出提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建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0(06);88-90.
[2]叶进,董育余.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势及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20(03)106-110.
[3]张逸飞.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路径创新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18;56-57.
[4]肖文政.基于手机媒体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05);16-17.
[5]徐崔.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策略探讨[J].赤子.2018(17);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