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10期   作者:黄日平
[导读] 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身心素质形成的重要时期

         摘要: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身心素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做好小学生德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是非观,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进入新时期以来,小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在德育工作中主动加强创新。本文将就此方面的问题展开分析、论述。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在小学阶段,少年儿童的身心素质逐步形成。做好小学生德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是非观,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进入新时期以来,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道德水平却明显滑坡;在社会思想领域,出现了复古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利己主义等各种思潮;这些都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构成了冲击。另一方面,小学班主任的教学任务繁重,很难有精力抓好德育工作。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在德育工作中主动进行创新。
         一、德育工作从小学生心理入手
         做好小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求小学班主任必须掌握各个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再根据学生心理的特点开展德育工作。具体来说,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好奇、好动、好模仿,依赖性较强,但情绪变化无常,行为难以控制,容易冲动、特别敏感[1]。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竞争意识和上进心;三年级的小学生初步具有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感情极易爆发、意志薄弱,持久性较差,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四年级的学生初步形成是非观,但无法分辨复杂的生活现象;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自尊心觉醒,渴望被尊重,但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六年级学生则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但他们缺乏判断能力,难以正确分析抽象信息,又缺少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对一年级小学生,班主任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阳光教育,满足他们的依赖性,引导学生学会讲礼貌;对二年级小学生,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比拼谁更关心同学、更关心父母;对三、四年级的学生,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热爱生活,并着重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五、六年级学生,班主任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并帮助学生养成自强、自信、自爱的品格。
         二、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主体间性理论指出:任何单独个体都无法形成具有普遍意义上的认识。但各个主体之间可以通过平等的交流、对话,达成相互认识与相互理解,从而将个体认识上升为普通性认识。——这告诉我们: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必须与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班主任每周都要抽出固定的时间,与班上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心[2]。在交流过程中,班主任必须进行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伙伴,对学生微笑,引导学生打开心扉,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小秘密(但必须绝对保守每个学生的每个小秘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并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小麻烦(许多在小学生眼中不可克服的困难,在成人视角里不过是小菜一碟)。——这样,班主任不仅可以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还可以赢得学生的尊重。


         三、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
         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品格。因此,构建良好的环境,可以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这方面,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做很多工作:① 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具有绘画的天性,因此,班主任可以要求班上每个学生每周用五颜六色的彩笔创作出一幅儿童画,并组织全班学生评选其中最美丽的作品,用这些作品布置教室的墙壁,每周更换一次,使学生接受环境美的熏陶[3];②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因此,班主任可以要求班上的学生每周开展一次讲故事比赛(在故事的内容上,可以不作硬性规定——学生可以讲自己喜欢的《丁丁历险记》,也可以讲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好孩子的故事);并组织全班学生评选谁讲的故事最好,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接受语言美、思想美、人格美的熏陶(一个优美的故事,必然具有浓厚的语言美与思想美;故事中的主人公必然具有人格美),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观。
         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在德育工作中,小学班主任必须不断探索新思路。具体来说:① 传统的德育工作属于封闭式德育,由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唯一主体,令班主任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因此,班主任可以尝试进行开放式德育工作,引导学生的家长参与德育;② 传统的小学生德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灌输式教育,把活泼、可爱的小学生训练成了“机器人”,因此,班主任应当在德育教育中引入建构主义,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自己的道德观念。③ 进入新时期以来,互联网快速发展,而网上的信息又良莠不齐,对德育工作构成了冲击。但班主任可以尝试依托互联网开展德育教育,譬如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去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酸甜苦辣,从而增强学生的同情心。
         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
         小学生心理异常敏感、脆弱,因此,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与个性。班主任不能摆出一幅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架势,更不能对学生大吼大骂(尤其不能体罚学生);相反,班主任要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任何合理的愿望,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允许学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调皮捣蛋、犯错误[4];同时又不能搞无原则的溺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并在快乐中养成自己的道德品格。
         结束语
         进入新时期以来,小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上加强创新:掌握学生的心理,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环境,并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从而打开小学生德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赵一彪. 新时代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策略[J]. 文学教育(下), 2020(06):146-147. 
[2]胡志刚. 浅谈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J]. 才智, 2020(17):197. 
[3]侯亚萍. 基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探讨德育实施路径[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14):63-65. 
[4]来光耀. 新时期小学生德育管理工作有效策略探究[J]. 甘肃教育, 2020(08):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