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10期   作者:孙凌
[导读]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理念是

         摘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理念是:“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个性发展,理解多元化文化,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这对高中音乐教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教学实践中推动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改革,建构为新课程改革需要的高中音乐新课堂。
         关键词: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对策
         新课程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即在开展学科教学工作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建立充满艺术色彩的音乐“乐园”,在迎合新课程要求,符合课程标准下建构新课堂。
         一、明晰目标,关注素养,照亮音乐教学之路
         新课程改革强调,在开展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情况,而不是单纯的将知识传递作为教学的方向。高中阶段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相交于中小学而言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与提升,教师应当在把握学生这一特点的基础上,设定符合课改要求的教学目标,从目标的创建入手,照亮音乐教学之路。
         高中音乐核心素养具体分析,表现为以下内容:
         (一)自主音乐需要:是指学生能够对音乐产生兴趣爱好,主动将音乐作为保持心理健康和谐的工具,利用音乐来提高自我文化修养;
         (二)音乐实践能力:包括音乐表达与表现能力、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音乐创造与想象能力、音乐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音乐情感体验:即能够在听、唱、奏、动的音乐活动中通过直接音乐体验以及简洁音乐体验,感悟音乐情感,抒发自我情感;
         (四)音乐文化理解:即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能够对音乐做必要的文化理解,了解其音乐主要形式、艺术特征以及文化价值。
         教师在明晰音乐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可以针对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由过去的知识传递目标,转移到三维目标的建设上,以响应教改要求,明晰教学方向。
         如在学习“强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高昂的西北强,教师就可以将学习目标界定为如下内容:
         (1)聆听不同版本的《脚夫调》,比较舞台演出与原生态演唱带给人们的不同心理感受,引导学生认同民歌的艺术价值,学会情感真挚表达;
         (2)认真聆听《脚夫调》、《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感受、理解三首民歌内容上、情感上以及风格上的不同,基于此作审美评价;
         (3)对民歌的基本概念有初步认识;
         二、趣味导入,激发兴趣,奏响趣味学习旋律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将学生引入到音乐殿堂,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注意导入的方式方法,要趣味导入,上课伊始便抓住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自然而然能够配合教师进行后续的音乐学习活动,后续的音乐教学活动也能够顺利开展。
         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为了响应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要求,变化过去直接“开门见山”的教育形式。高中音乐教师就必须结合具体的高中音乐教学内容选择对应的导入方式,如情景导入、温故知新、谜题导入、故事导入等;
         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血与泪融合的年代,究竟这首歌被后者设了什么样的故事。这样的直观展现,能带给学生视觉冲击,也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触及学生的心灵。学生的情与意被调动,学习欲望被激发,自然能够投入到音乐学习的课堂,以饱满的态度配合教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音乐课堂也会因此而更有效,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实现了对音乐作品最深入,最有效的理解。
         三、多样教学,注重体验,摆脱单一教法束缚
         新课改下音乐课堂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新方式,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音乐之奇妙、艺术之魅力。高中音乐教师就要找到新式教法与音乐知识之间的关联点,要注意冲破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的禁锢,摆脱单一的教学模式。且新课改强调学生在音乐课堂的主人公地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注重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将体验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合作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引入到音乐课堂。
         如在学习《孟姜女哭长城》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孟姜女”这一人物形象,体验“孟姜女”在旧社会遭受的一切,引导学生深刻体验当时劳动人民的悲苦生活。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小剧场“孟姜女话剧”,让学生们对其中的一些画面进行演绎。这采用了体验式教学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音乐伴奏,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于该作品的内涵理解,能够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这样设计教学活动,符合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要求,也符合高中音乐欣赏课程开展教育目的,更从侧面提醒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注重灵活运用各种教法,推进音乐教学改革。
         如在学习《草原放牧》时,该首歌曲是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们》中的一部分。为了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理解音乐的旋律,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在音乐鉴赏教学时创建问题情景,即“这首歌影子是一个由圆号奏出的‘小姐妹’音乐动机,引子后的旋律是一个由琵琶演奏的由低到高、由弱至强的经过句,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你又如何理解呢?”这一问题具有开放性,没有一个特定的答案,且能够延伸学生的思绪。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
         四、丰富内容,学科融合,打开音乐世界大门
         音乐世界多种多样,魅力无限。且新课程强调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要注意学科融合。为了满足新课程需要,改变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做教学丰富与教学补充。
         首先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内容,带领学生探析教材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与学生一同回到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作者身边,让学生感受其音乐作品的价值以及文化色彩,开拓学生的眼界,做教学补充。如在学习《京剧大师梅兰芳》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现代京剧,京剧的发展,著名的京剧人、著名的京剧曲目等,让学生了解有关京剧的文化,了解梅兰芳的一生,实现文化的传递;
         其次教师基于学生个性需要,做教学方法拓展。如基于学生个性需要,做教学方法拓展。在原本的“演示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拓展到“体验式”和“情景式”教法,改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实现教法的延伸融合;如基于学生兴趣需要,做课堂知识的拓展。教师可以将流行音乐引入到音乐课堂,找到流行音乐与教材知识之间的关联,做横向拓展。音乐知识的延伸能够补充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对原有的音乐知识是丰富和发展。学生如在学习《谁不说俺家乡好》时,教师就可以基于我们知道的、教材中的《祖国颂》、《我和我的祖国》等进行教学延伸,补充《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
         其三教师可以找到与音乐学科相关系的其他学科,做学科融合。如在学习《西出阳关无故人》时,教师就可以联系语文中的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进行教学;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就可以联系思想政治学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五、开展活动,拓展课堂,音乐生活巧妙融合
         高中音乐教师要注重拓展多样化音乐课堂,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实现音乐与校园生活、与日常学习的联系,在课后的音乐教学中实现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培养。
         定期开展学校的文艺汇演活动。如五一文艺汇演、元旦晚会、五四唱歌比赛等;其二高中音乐教师可以在学校内部组建音乐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音乐辅导活动,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学校音乐专场表演的活动中,通过实践参与、实践体验的方式走进音乐。在实践中明白不同的场合音乐的选择、不同的音乐舞蹈的搭配、不同的音乐情感的对应等,这都能够达到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同样能够延伸音乐课堂,在校园生活中实现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再次将建构高效精品课堂作为教改重点,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科教师基于学科特点优化教学的全过程。音乐学科作为学生美育、智育的重要学科,其学科重要性不可忽视。教师应当充分把握音乐学科的课程标准,乘坐新课改之航船,建构新式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伍裕生.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路径[J].艺术评鉴,2019(02):72-74.
         [2]李娜.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路径[J].智富时代,2018(6X):240-240.
         [3]崔金花.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路径[J].北方音乐,2019(10):222-222.
         [4]王春燕.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18):83-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