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儿童绘画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部分,它的线条可以用来表现直观的事物,根据线条的粗细变化,轻重变化和排练方式变化也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性格、观念等。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线”是十分关键的,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表现性,线条可以表现世间万物,所以它是绘画的“生命线”。因此只有充分的理解线的概念,才能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
关键词: 线条 生命线 艺术美感
引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线条的学习和应用贯穿小学美术教学的始终。点、线、面是构成画面的最基本元素,也是儿童绘画语言的基本单位。任何美术作品,都由“点、线、面”组成,点构成线,线构成面。在儿童绘画的教学中,“线”是十分关键的,可以夸张点说,掌握了线的应用,就掌握了绘画的生命。达·芬奇说“线条从本质上来说既不是实质的,也不是物质的,可以说是一种虚构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真正的物体。”线条赋予了所描绘对象生命,使欣赏者体味着这生命的痕迹。
一.线的起源
线条来源于生活,通过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把他们以线条的方式在绘画中体现出来,来反映生活中的“线条”。从原始彩陶开始到夏商周青铜器、汉代石刻、敦煌壁画、宋元水墨画、书法、建筑和园林艺术等,无不彰显着中国人对线条天生的领悟力。而西方人重视线条甚于色彩。以康德为代表的西方美学传统一直贬低色彩,重视线条。他认为,“渲染着轮廓的色彩是属于刺激的,它们固然能使对象本身给感觉以活泼的印象,却不能使它值得观照和美。”(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中西皆重线条,可见线条的重要性。
二.线的变化
线条是千变万化的,在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第三课《点线的变化》就接触到了线的简单变化,而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线条的魅力》则深入的揭示了线条变化的艺术美。
(1)线条的长短变化
在儿童绘画中,最常用的是长线条和短线条,而长短线条的绘画着重点各不相同,细致刻画往往用短线条;背景处理,轮廓塑型往往用长线条。而长短线条的结合变化可以使物体突出轮廓以把握坚固实体感觉。尤其是线描人物中,更能表现人的柔美和修长,使画面整体流畅并赋予生命。
(2)线条的粗细变化
在儿童绘画中,粗线条会给人以厚重感,粗犷有力并有阳刚之气。细线条则纤细流畅,精致而锐利。粗细线条的变化使画面增加了灵动性,有了活力。
(3)线条的疏密变化
线条组织要整体有序,间距小而线条密集,色度就会重: 线条间距大并且稀疏,色度就会浅。线条疏密变化就是素描排线的基础,是光影的秘密。
(4)线条的虚实变化
用线条来体现画面的虚实变化,不光要靠线条在色度上的深浅变化实现,还要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来达到视觉上的虚实效果。粗线条给人以“实”的感觉: 相反,细线条给人以“虚”的效果。线的虚实变化可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使二维的画面具有三维的效果。
三.线的分类
线条在绘画中主要分为轮廓线、结构线、投影外沿线等。
轮廓线,就是物体的构图线条,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区分线,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分界线,也是边缘线的一种。线描画就是轮廓线的练习手段。
结构线是绘画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线条,它主要运用透视规律,抓住物体内在的、本质的造型规律去塑造物体,表现物体。我们常说的“明暗交界线”就是其中一类。
投影外沿线是物体在光的照射下所形成的一个影子的外形,这条线具有虚实、浓淡之分;同时,它也受到它投射到物体的影响,这个物体的形状和外貌会改变投影外沿线的形状和虚实。3D画就是投影外沿线的延伸画。
这三种线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这三种线两两或者三个之间都有可能重合在一起,所以一幅好的绘画美术作品里,这三根线的运用一定要合理、精准。
四.线的用途
众所周知,线条是绘画的骨架,也是作品的“生命线”,它是一种极其富有表现力的造型手段,能够直接勾画出对象的外形和结构特征。线条在绘画中主要有三种用途: 表现纹理质感,给人产生丰富的视觉想象。营造物体的空间感,使人产生视觉空间错觉感。所描绘事物体积感,让人感觉真实存在。
五.线的意义
儿童绘画中的线条不仅是绘画手段和物质载体,更多的是绘画创作审美核心。苏珊?朗格说“艺术是人类的情感符号”。那么线条,一种人类最古老的艺术,绘画语言中所表达的符号,至今仍在绘画中展现着它的生机和美学的蕴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欣赏并且爱上“线条”胜过学习和应用“线条”。即使是最简单的线条也可以描绘轮廓、表现方向以及捕捉动态,不论是有意识绘出的线或无意识绘出的线,都可以传达出作者对所描绘对象的独特见解,(心理学HTP检测由此而来)从而使观者领悟到画面的内容与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
由此可见,这些绚丽多彩的线条是小学儿童绘画教学中“生命线”。
参考文献
[01]阿恩海姆(美).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02]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03]方珊.美学的开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04]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M].桂林:广西大学出版社,2002.
[05]陈聿东.名画鉴赏[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06]李莉艺术美学导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10.
[07]樊波.中国书画史纲[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
[08]史风华.阿恩海姆美学思想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09]仇永波素描形式与语言[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1-11.
[10]阿瑟。C.丹托美的滥用一美学与艺术的概念[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7-1.
[11]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袁建芳刍议线条在素描中的表现魅力[J] 美术界,2010 (12)
[13]李钊浅析素描中“线”的艺术[J].大众文艺,2011(6)
[14]孙亚华:设计素描中线的造型刍议.[O] 美术大观,201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