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在2014年6月,在国家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组织编制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产业文化对专业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专业文化建设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逐渐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群体的广泛共识。而职业院校中专业文化与产业文化应当如何对接融合,成为摆在职教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专业文化;产业文化;产教融合
引言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支持,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深化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及其培训体系的完善,进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型人才,助力时代进步,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议题。
一 专业文化与产业文化的逻辑关系
(一)专业文化是培养人才的“土壤”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产业、行业需要,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技术与应用技能型人才。与之相对应,职业院校各专业的根本任务也就十分明确:培养相应产业、行业所需人才,帮助学生胜任相应职业,入职对应产业。(二)产业文化是锻炼人才的“熔器”产业文化在产业发展中展示出的正反两方面的巨大力量,决定了职业院校毕业生投身于产业中,必须接受和适应产业文化。因此,产业文化是将职业院校毕业生锻造成为合格行业从业人员不可或缺的“熔器”。
二 职院校“教育+产业”模式的教学改革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对国家和社会的多方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作为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借鉴、吸收了德国、美国等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如双元制、学徒制等,还根据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创新治理模式,制定有关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积极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纵深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价值,保证企业与职业院校长效合作、共享共赢,进而提高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三 职院校“教育+产业”模式的教学改革途径
(一)强化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双主体”作用
要想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度发展,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提职业业院校教学的创新水平和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和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首先,企业要发挥好专业设置规划、职业能力评价等作用,创新优化与职业院校的合作模式,提高企业自身的治理能力与水平,拓展合作领域与空间,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其次,校企双方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的类型与规模,制订符合企业发展的专业规划和培养方案,既保证学生技有所施,又为时代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最后,职业院校要与企业一同协商,通过设置专业课程大纲、建设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中心等措施,让学生在课堂中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获得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保证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技术同步更新,促进新的生产力形成。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政府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对与学校建立合作的企业,在融资、税收等方面政府提供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合作积极性,增强合作动力,使企业主动参与并协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承担对人才培养的的社会责任。根据合作企业所接收实习学生数量、合作次数、合作质量等建立不同等级的税收优惠奖励制度等,促使企业与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同时还能形成监督机制,对企业起到监督作用。
(三)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自身的能力直接决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最终效果,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到关键作用。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证书,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能力实现多元化,对教师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院校不仅应该加大对现有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定期将教师安排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或者实训基地锻炼,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研讨班,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
(四)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质量
优化专业结构要做到专业发展节奏与经济发展步伐同频共振,有效权衡办学的保守性与前瞻性。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自然会带来教学方法的改进,不同的专业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当前开展的网上在线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用一支粉笔一个黑板教学,而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育能力,多维度掌握现代信息化技术,如借助有效的平台搭建课程,科学整合电子资源,利用适合的仿真软件、直播软件系统等辅助教学,同时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素养的需求。教学方法的探索应坚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展,从而为专业建设发展和人才锻炼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
结束语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以地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规划为准绳,以提高专业质量为目标,,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涉及多方面,政府需要深度参与,发挥主导作用,职业院校要主动出击,企业要积极响应,多方配合,共同促进校企合作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以服务就业为宗旨。深入市场调研,逐步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科学规划,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创新专业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专业布局合理、结构完善、质量高、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从而有效增强职业院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增强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牛立成.职业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研[J].成才之路,2018(34):14.
[2]李建茹.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2):65-66.
[3]雷晔.职业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智库时代,2018(46):24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