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健康。现代社会的“健康”概念已不再局限于医学范畴,人们渴望的不仅是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对初中生而言,繁重的学业、家人的期盼都会给年轻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不能有效宣泄就会导致心理压抑。初中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要想健康成长为现代化人才就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本文以开展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为切入点,详细分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若干建议措施,力求为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增添助益。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压抑;健康成长;现代化人才
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是现阶段的主要教育目标,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学生的全面素质中就包含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衡量一个人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精力充沛,但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在校园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校园心理健康教师必须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了解初中生稍显幼稚却又渴望被认可的性格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生活的完美融合,为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夯实的基础。
一、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初中生正处于性格叛逆期,升学的压力、家庭的压力、校园人际关系等众多因素都会使其倍感焦虑,处理不当便会引发心理问题。当前,信息技术高度普及,学生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可随时接收各种社会信息。但网络信息内容鱼龙混杂,其中不乏误导性、欺诈性信息,诱导我们的孩子走上歪路。高速发展社会需要的是心理素质过硬的人才,在初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此时期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高峰,生理、认知、情感、自我意识发展迅速,是极易出现问题的阶段。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懂得与人交往、奉献社会,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
二、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由幼稚向成熟的过渡阶段,懵懂的思维让他们同时具有儿童和成人的性格特点,是心理发育的转折期。此阶段的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意识,渴望关爱和尊重并追求自我。具体表现为品质发展失衡、情绪波动大、人际关系混乱、认识能力差等。在学习方面,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精神萎靡、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严重者出现厌学情绪。在人际关系方面,与教师不和谐、与同学不融洽、与父母不亲密,把与家长、教师对着干当作勇敢,一旦不能满足心愿便进行激励对抗,思想行为极端。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状况都是由复杂的心理问题引发的。因此,在初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承担起管理职责,还要考虑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助其养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
三、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提高对心理教育课的重视程度
国家教育部门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从初中起便设立了心理健康课程,还编撰了相应的配套教材,希望培养出更多心身健康的优秀人才。我们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提高对心理健康教学的重视程度,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教育。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主要课程,将其与数学、语文、英语等中考科目摆在同一位置。“心理健康”课不仅要体现在课程表上,还要体现在实际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不能为其它科目让路,心理健康教师不能“生病”,否者无法起到心理教育作用。二是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性。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的较晚,很多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缺少专业出身的专科教师,很多时候都是由其他科教师兼职。任课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的缺失,使得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教材怎么写就原封不动的传达给学生,无法给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认知、更不能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由此可见,各中学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交流学习和后续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素养,力求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2、全方位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职能
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构成,让心理健康内容渗透在各个工作环节,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方位和多角度。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是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合至学科教学,帮助中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内容。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抒发爱国情怀、缅怀英雄人物的文章,如《纪念白求恩》、《黄河颂》等,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崇高的人文精神,懂得尊重他人付出、知道奉献社会。在历史学科中加入爱国主义,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璀璨历史,每一次朝代的更迭都是历史长河中的闪光点。在教学现代史时,历史教师可着重介绍为新中国诞生抛头颅、撒热血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先辈,让学生们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英雄烈士用血肉之躯铺垫而成,要懂得珍惜。为保证教学的专业性,学校应鼓励和资助教师考取专业证书,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并对学生的咨询内容进行保密。此外,学校还应经常性地组织各种心理教学活动,如,在青年节和国庆节组织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演讲比赛、知识问答、辩论赛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内容、舒缓学习考试压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心理素质过硬的全面型人才,学校和家长要有正确的心理健康认知,时刻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做好心理辅导,心理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心理健康标准,积极探究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并寻找解决办法,切实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职能,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颖.陶建霞.试论初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J].黑河教育,2020(06):120-121.
[2]李婷,王宏,刁华,杨连建,蒲杨,金凤.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05):746-752.
[3]乔平和,张永杰,武士锋,王沛,李萍.家校共育,助力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国科研理论学术研究成果汇编,2020(10):127-132.
[4]魏红红.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0(12):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