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治疗骨科创伤修复患者中的疗效

发表时间:2020/8/28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   作者:李鹏涛
[导读] 研究显微外科技术在治疗骨科创伤修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李鹏涛  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研究显微外科技术在治疗骨科创伤修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日-2017年8月1日我院收治的60例骨科创伤修复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受损的血管神经、组织、断肢、骨,根据患者的受伤情况采用肌腿损伤修复术、断指再植术、软组织缺损修复术等治疗方式,并与接受传统手术治疗的60例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
结果?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手指再造,带血管蒂骨移植成功率为95.00%;手指再造,肢体成活率为96.67%;断指再植成活率为91.67%;游离皮瓣移植成功率为95.00%;断肢再植成活率为86.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修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创伤小、手术精准、肢体成活率高等优势,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骨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工程、交通、工业、农业等各领
域也有了飞速发展,由此造成的肢体创伤事故也在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因素之一。高能量的创伤不仅可以伤害肢体,而且对骨关节的损伤同样巨大,比如包裹在骨骼外的软组织。骨折愈合困难的主要原因便是软组织严重受损,患者甚至面临截肢的味咸。正因如此,临床治疗肢体创伤,更重要的修复受损的软组织。肢体创伤会让患者的四肢有所残缺,临床需要通过显微镜技术进行肢体修复或再造。我院在120例骨科创伤修复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临床效果令人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日-2017年8月1日我院收治的60例骨科创伤修复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同期在我院选
择传统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120例患者中男性74例、女性46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6.4±1.6)岁;致伤原因:电锯伤31例、电击伤4例、刀砍伤25例、机器绞伤14例、爆炸伤7例、压砸伤39例。受伤情况:18例为单指断裂、16例为多指断裂、6例断腕、1例手掌损毁、3例全手皮肤撕脱、虎口挛缩与小腿断裂各2例、21例为指尖断裂、19例为指动脉断裂、4例股动脉断裂、6例正中神经损伤、9例指神经损伤、4例尺神经损伤、7例桡神经损伤、2例坐骨神经损伤。患者中断肢者37例,断肢部位:11例断掌、3例小腿断裂、10例断腕、5例踝关节断裂、3例前臂断裂、2例肘关节及以上断裂、3例足部断裂。
1.2方法
对照组因各种原因选择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受伤原因、受伤程度、受伤部位采用三种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断指(肢)再造术;肌腿损伤修复术;软组织损伤修复术。以以下典型
病例为例:①38岁男性患者左手背被电刨,从腕关节到第2、3、4、5指的远侧指间关节平面伸指肌腱与手背皮肤全部撕脱,掌骨、一部分指骨上的皮肤残缺。


清创完毕,切取右侧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受伤的左手指,修复面积14.8cmx12.3cm.使用15.8cmX8.8cm面基的右侧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大腿科创伤修复;显微外科技术;临床疗效的继发性创面,拉拢缝合腹部创面。半个月后,患者的左手指与大腿创面愈合,3个月后,实施左手皮瓣分指术。②23岁男性患者,右脚跟被砸伤,清创缝合后,患者的后脚跟部皮肤坏死,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右脚跟,皮瓣的蒂部不使用腓肠神经,以免足外侧丧失感觉,术中掀起皮瓣,让腓肠神经保持在原位,切取面积为15.4cmX9.5cm的皮瓣,术后,皮瓣成功成活,和创伤部位的愈合理想,患者在足外侧恢复正常感觉。
1.3观察指标
统计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用P《0.05表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应用传统对照组进行治疗后:①带血管蒂骨移植成功率:83.33%(50例);②手指再造,肢体成活率:
81.67%(49例);③断指再植成活率:80.00%(48例);④游离皮瓣移植成功率:85.00%(51例);⑤断肢再植成活率:75.00%(45例)。观察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后:①带血管蒂骨移植成功率:95.00%(57例);②手指再造,肢体成活率:96.67%(58例);③断指再植成活率:91.67%(55例);④游离皮瓣移植成功率:
95.00%(57例);⑤断肢再植成活率:86.67%(52例)。
3?讨论
显微外科技术出现于21世纪70年代,是一种在显微镜下实施的手术。随着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多了许多
骨不连、骨缺损、骨坏死的治疗方法,由于带有血管的蒂骨瓣能够灵活旋转,供血量充足,因此在临床广泛应用。吻合血管骨移植不会被血管的长度影响,可以远距离进行移植,适用于四肢骨不连与骨缺损的修复。我院对120例骨科创伤患者应用了不同的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结果显示:肢体成活率最高的是手指再造术,其次为带血管蒂骨移植与游离皮瓣移植的成功率,分别为96.3%与95.6%,断指(肢)再植术后成活率同样较为理想。由此表明:在骨科创伤修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创伤小、手术精准、肢体成活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科创率高等优势,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宇一,张哲,张新明等,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骨科创伤修复188例临床观(中国继续教育医学,2015,(32):96—96,97
[2]王正丹,解维峰,张春海等,显微外科在骨科创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临床研究,2015,23(12):108.
[3]陈宇斐。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骨科创伤修复216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6):210-211.
[4]谭金海。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组织工程中促血管化的研究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2015,(5):327——3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