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176
摘要:在高层建筑物的基本构造中,转换层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性。梁式转换层运用于高层建筑物的做法在目前已经较为普遍,而相应的转换层施工手段也具有多样性。具体来讲,高支模技术主要可应用在复杂性的梁式转换层施工中,高支模施工主要包含模板工程、钢筋工程及混凝土浇筑工程等。因此作为施工人员,在从事高支模施工及梁式转换层的各项基本操作时都要格外重视自身安全,确保能顺利完成高支模施工。
关键词:建筑工程;梁式转换层;高支模施工工艺
1 建筑梁式转换层运用高支模施工的实例
某高层建筑物包含双层的建筑地下结构以及30层的建筑地上结构,其中的建筑物主楼为2栋塔楼。具体而言,该高层建筑物总共占据4 900 m 2 的地下空间面积、28 200 m 2 的地上空间面积,并且还包含43 m 2 的建筑物绿化面积。在开挖基坑之前,对于基坑的总深度限定为7.9 m。经过综合的施工分析,最终选择梁式转换层作为该建筑物内部的转换层构造。转换层的具体类型主要限定为梁式转换层,该转换层的板面标高为5.000 m,并且具有2层的整体结构高度。对于转换层的板面而言,最大厚度可达200 mm,最大的转换梁可达到2 900 mm×1 200 mm 的总面积。梁式转换层施工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特征,施工人员需做到格外关注现场施工安全,确保运用恰当的方式来完成转换梁的安装操作。
2 高支模施工的具体技术要点
高支模施工的基本内涵在于8 m 以上高度的建筑支模作业,该施工技术可以运用在多种模板支撑工程,其中典型为混凝土模板工程。依照现行的有关施工规范,建筑施工如果有必要搭建超出10 m 跨度的模板支撑,则需运用高支模的方式来展开建筑施工。并且,目前对于高支模施工也要限定最大的施工荷载,确保不会超出最大荷载限度。具体在高支模施工的相关实践中,主要包含如下的操作技术要点。
2.1 模板工程
2.1.1 安装柱模
在散拼柱模板的具体操作中,应确保在混凝土楼面的相应位置插入直径约17 mm 的短钢筋,然后沿着四周的柱模外侧来完成拼接聚酯模板的操作。在此基础上,应做到有效固定下部的柱模板,从而防止呈现频繁的模板移位现象。经过以上的模板处理后,施工人员再去安装水平箍筋。需要注意的是,关于箍筋及模板在进行操作时都要有效控制偏差,尤其是对于垂直偏差以及轴线位移而言。
2.1.2 安装墙模
施工单位在选择墙模板时最好运用木枋来进行安装,这是由于转换层固有的截面尺寸较大并且层次较高。在完成墙模安装的具体操作中,施工人员应将螺杆与塑料套管连接牢固,并且保证对拉螺杆能达到较好的强度与质量。在多数情况下,对于水平放置的地面钢筋以及施工模板还需要焊接成为整体,该施工措施的目的在于杜绝位移现象的产生。经过全面的模板安装操作后,针对模板垂直度还要做到详细检测。
2.1.3 拆除模板
混凝土在彻底完成浇筑操作以后,施工人员就要进入拆除梁侧与墙柱模板的过程。通常来讲,针对混凝土在彻底完成浇筑的1 d 后,建筑转换层施工就不再需要模板作为支撑。应重视的是,进行拆除操作的基本前提是混凝土与底部模板已经满足相应的施工强度。具体在进行拆除时,首先应拆除最后搭建的模板,并且应最后拆除承重性较强的梁体模板。
2.2 钢筋工程
2.2.1 墙钢筋施工
施工人员在顺利完成绑扎暗桩的操作后,就可以继续完成绑扎墙体钢筋的操作,并且应在支架或模板的适当部位上有效固定暗桩。对于剪力墙应布置竖向搭接钢筋,并且按照相应的施工次序来完成以上的钢筋搭接处理。在此前提下,钢筋接头还要确保500 mm 的间隔,确保错开不同层次的钢筋接头。一般而言,转换层中的钢筋网都会设计成为双排的,因此对于水平筋需要进行适当的拉伸,最好设计成梅花形状的钢筋网。
2.2.2 框支柱施工
框支柱施工具有较大的施工难度,其中关键在于控制错开间距。在确保框支柱符合最佳间距的前提下,施工人员还需要灵活限制插入钢筋的具体深度。例如在某些情况下,框支柱的顶部存在剪力墙,那么必须选择在上层墙体的适当部位插入柱筋。对于柱体的箍筋结构来讲,柱体箍筋主要应包含小型与大型2种不同箍筋。施工人员在完成拉结筋的操作之后,就要继续进入封闭形式的箍筋施工。此外,对于钢筋表面需要做到彻底清理,避免杂物散落在钢筋表面。
2.2.3 安装上部钢筋
梁式转换层的关键施工步骤就在于插入上部钢筋,确保在框支梁或转换层墙柱的适当部位合理插入钢筋。经过放线操作的基础上,为了保障梁体与定位钢筋符合安全性与稳定性要求,那么需要切实杜绝插筋出现偏斜的现象。具体在以上的施工实践中,关键措施就在于箍筋的焊接处理,以及垂直度的校正操作。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保持格外谨慎的态度,杜绝各种施工误差的产生。
由此可见,钢筋工程具有明显的施工复杂性,并且其中还包含较多的施工隐患与施工风险。因此作为施工人员来讲,既要格外关注自身的操作安全,同时还要做到随时留意施工质量风险,根据防微杜渐的思路来完成钢筋工程。与此同时,施工单位需要确保现场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并且教育相关人员在进入施工场地之前佩戴特定的安全防控设施。对于转换梁施工,只有做到全面关注施工安全,才能切实杜绝施工隐患的产生。
2.3 浇筑混凝土
转换层梁板主要用来搭建建筑支撑,因此在建造梁板的过程中就会用到混凝土。从现状来看,关于梁板支撑最好采购 C45的优质混凝土。在正式开始浇筑操作之前,应设置必要的输送泵,并且将泵管穿过楼板结构。但应注意,关于泵管必须控制在最小位移的限度内,从而做到避免泵管尾部产生竖向的摇摆。在施工条件允许时,关于泵管施工还可以增加相应的斜撑构造,进而达到最大程度的泵管稳定性。此外,针对转换层的坍落度最好限定在13 mm 以内。目前看来,多数施工单位针对混凝土施工都习惯于选择垂直振捣来进行。具体在浇筑时,关于各层的混凝土材料至少需要控制在500 mm 以内的厚度,从而顺利完成逐层浇筑的操作。对于上层混凝土需要及时浇筑,避免下层混凝土达到初步凝固的状态。在插入振捣棒时,最好保持50 mm 的插入深度。施工人员若有必要进行振捣棒的移动操作,那么必须关注上部的密集钢筋与转换层截面构造,从而做到缓慢进行移动,而不要过快挪动振捣棒。
3 结束语
转换层施工的方式对于多种类型的高层建筑物都能适用,并且具有较好的建筑施工效益。从目前现状来看,高支模的施工技术体现为较好的综合施工效果,这是由于该技术措施有助于保证梁式转换层的坚固与稳定性,同时还能用于防控多种施工事故。在此基础上,关于高支模施工有必要做到保障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通过全面优化梁式转换层的基本性能来提升建筑施工效益。
参考文献:
[1] 朱锦锡 . 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J]. 广东建材,2019,35(1):46–47,54.
[2] 王德省 .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的分析 [J]. 居舍,201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