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 100176
摘要:在道桥施工的过程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提升道路和桥梁施工以及使用的质量。尤其是此技术强大的支撑性以及桩强度优秀等特点,可以有效防止道路和桥梁的塌陷,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但在实际的道桥施工过程中,出现了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流程有待完善以及桩与孔形成的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本文将就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就如何使钻孔灌注桩技术在道桥施工中更好地应用提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道桥施工、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
一、引言
钻孔灌注桩技术存在泥浆壁钻孔灌注桩和全套管钻孔灌注桩等类型,需要施工人员按照技术标准以及操作流程进行道桥施工,进行泥浆配制、钻孔清理、安放钢筋骨架等环节都需要施工人员参照施工图纸进行操作。但在实际的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对技术应用过程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大等问题,造成了施工环节较大的误差。接下来将就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析,并就如何促使其在道桥施工中更好地应用介绍几种方式或方法,为道桥施工技术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一、 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 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流程不够完善
钻孔灌注桩技术作为道桥施工中的关键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按照技术标准以及流程进行泥浆配制以及钻孔清理等操作,因此其技术流程较为复杂,需要施工流程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以及无缝衔接,只有这样,才可以将钻孔灌注桩技术正确合理地进行应用,并显著提升道桥施工质量,有效防止道路和桥梁工程的塌陷。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施工流程依次为桩位测定、护筒埋设、装机就位、钻孔、清孔、安放钢筋骨架、灌注。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部分技术人员未按照技术流程进行施工,同时施工人员在部分环节上的操作质量有待提高,使得整个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过程不够完善,影响力道桥工程的质量。
(二) 桩与孔形成的质量有待提高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桩和孔形成的质量有待提高。在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过程中,桩和孔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桩承载着道路或桥梁的重量,孔作为桩位测定以及钢筋骨架安放位置等环节的参照标准,需要在钻孔以及清孔环节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如在钻孔之前,针对施工区域附近的地质特点、地基承载力、地形以及地貌等影响因素进行勘探和测量,并参考该区域往年施工资料对钻孔位置、深度以及灌注桩泥浆的配制等环节设定技术标准,在保证钻孔和桩灌注环节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施工对周围环节的影响。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人员在钻孔之前对周围环境的勘探以及试验信息不够准确,在施工过程中造成了较大误差,不仅浪费了施工材料,也为后续工程的使用埋下了安全隐患[1]。
(三) 对技术应用过程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大
除了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流程不够完善以及桩与孔形成的质量有待提高之外,对技术应用过程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大也是道桥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由于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就需要监管人员针对泥浆配制的比例、钻孔的位置、技术应用前的勘测、钢筋骨架的安装位置以及护筒的埋设等环节进行监管,并及时抽查施工材料,重点检测钢筋以及泥浆的比例,确保其强度硬度以及抗压强度符合技术应用要求。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部分监管人员对于泥浆配制标准以及施工过程的监管不到位,使得钻孔和灌注环节的细节把握不够准确,影响了整体的施工效率。
三、如何在道桥施工中更好地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
(一) 完善施工流程
要想在道桥施工中更好地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第一步需要做的是完善施工流程。
对钻孔灌注桩技术来说,钻孔和灌注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但除了钻孔和灌注两个环节之外,在钻孔前对施工区域地质以及环境的勘测也尤为重要,地质特点以及地形地貌等信息都会影响桩位的测定以及钻孔的位置,桩位测定需要依赖于周围环境的地质特点以及土壤承载力等数据,只有选择合适的桩位,后续的钻孔以及护筒埋设等环节才能顺利进行。部分施工人员在护筒埋设以及装机就位方面的操作水平以及标准有待完善,护筒埋设的质量会对技术的完善性造成重大影响,因此需要管理人员完善施工流程。
例如,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时,需要技术人员按照桩位测定、护筒埋设、装机就位、钻孔、清孔、安放钢筋骨架、灌注的顺序进行施工,而在桩位测定环节,由于其是整个技术应用的基础环节,因此,需要对施工区域周围的地形地貌进行勘测,主要勘测地基的承载力、桩钻孔的位置、孔直径以及钻孔的深度等信息,以此来综合评估灌注桩的位置,确保地基承载力能够满足灌注桩的要求。通过对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过程的部分环节进行完善,可以有效提高道桥施工的合理性以及准确度,努力延长道桥工程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技术应用效果[2]。
(二) 提高桩和孔形成的质量
第二个需要采取的措施是提高桩和孔形成的质量。在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中,桩和孔形成的质量直接影响道路和桥梁的承载力,其中,向钻孔处灌入混凝土形成孔,钻孔处成孔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灌注桩的形状,如检查孔的垂直度是否垂直于地基,对地基载荷程度是否满足以及垂直度是否一直处于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实时掌握成孔的深度、桩位和桩顶的标高等信息,从而保证孔形成的质量,做好施工过程中重要环节的控制,以确保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误差处于合理的范围内。
例如,在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施工材料的放置以及环境影响等因素,可能在施工现场存在大量的泥沙,而泥沙无疑增加了钻孔深度以及桩顶的标高等数据测量时的误差。因此,在对成孔进行清理时,需要施工人员采用测绳对成孔深度进行准确的测量,在测量数据达到规定范围时停止加压,对孔进行清理。一般来说,清孔的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之内,钻孔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含砂率控制在8%以内,只有将各项数据以及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孔和桩形成的质量才可以有效提升,从而着重控制施工要点。
(三) 加大对技术应用过程的监管力度
除了完善施工流程以及提高桩和孔形成的质量之外,加大对技术应用过程的监管力度也是促进其应用的重要措施。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虽然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监管部门对材料以及工序的监管作为最后一步,需要技术人员对照操作流程以及工程图纸对成孔深度、钻孔垂直度以及钢筋骨架的安装位置等环节进行检查,针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整改意见,使钻孔灌注桩发挥应有的作用。
例如,在钻孔环节,技术人员需要综合地形地质特点、岩石类型以及地基承载力等基础性因素,选择合适的钻孔位置,同时根据孔的直径要求选择合适的钻头于钻具,并在钻孔区域的周围设置泥浆池,对钻孔涌上来的泥浆进行循环清渣,确保孔的清洁与垂直程度。而在安放钢筋骨架时,监管人员需要检查钢筋笼的强度硬度是否符合要求,特别是在灌注桩的过程中,钢筋骨架需要时刻保持垂直状态,以免对桩形及使用效果产生影响,通过加大监管力度,可以督促施工人员认真对待技术应用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工程质量[3]。
总结:钻孔灌注桩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道桥工程的承载力与施工质量,降低地面或桥面塌陷等安全事故的产生。而在技术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操作,结合技术标准提高桩和孔形成的质量,并加大监管力度,对泥浆配制、钢筋骨架安装以及清孔等环节进行监管,从而为道桥工程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建强. 道桥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J]. 中国科技投资,2018,000(010):41.
[2]周帼峰. 道桥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分析[J]. 中国高新科技,2019,000(006):90-92.
[3]阮文利. 关于市政道桥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J]. 名城绘,2018,000(005):P.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