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金图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对于河道整治建设而言,进行河道测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高效的河道测绘,能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现如今,在航空遥感中,无人机遥感技术是一种重要技术,基于后台处理软件,该软件具有较强的性能,可极大减少工作任务量,促使工作效率得以提升。本文对无人机遥感进行了简述,对河道测绘中无人机遥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本人能力有限,希望能帮助到相关人士。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河道测绘;像片测量;正射影像
引言:在水利设施中,河道占据重要位置,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关键部分。在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对河道进行测绘,以为后续的施工建设,提供精准的测绘数据。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以往的实地测量技术难以满足水利测绘发展的需求。无人机遥感的配套软件有着很大的性能,能有效降低工作强度,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到精准的数据。
1.无人机遥感简述
无人机遥感是一种用来处理数据的技术,结合了多种先进技术,比如遥控技术以及定位技术等,能有效、自动获得空间的数据信息。无人机遥感具有以下特征:利用无人机所需成本费用较低,易于进行操作,可在较短时间内做出响应;配置数码照相机,采集到的影像质量较好,有着较好的分辨率,能很快完成数据采集工作;无人机具有很强的机动性,能在小场地进行起飞降落,对运行条件要求并不高,能有效解决数据不够的情况,可在低空状态下完成飞行任务。本文以某项目为例,充分结合测区的实际情况,使用固定翼类型的无人机。对于民用无人机而言,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荷载的约束,因此,需使用到荷载量较大的数码相机。在数码照相机中,方位元素存在很大的不稳定,常出现镜头变差现象,在对外方位元素进行计算时,若使用交会方法,难以保障计算准确性,所以,应着重鉴定相机的方位元素与变差。
2.河道测绘中无人机遥感的应用
2.1作业区域范围
以某一河段为例,河道所需测绘面积为14平方千米,河道形状属于常规性的。在所测河道的两面,有着稻田、居住区等。
2.2对于航线的设计
由于所测项目的形状为L型,在所测范围的左面进行南北分型,剩下范围都进行东西飞行,航线总共为28条,所采集的像片为2273张;比例尺大小为1:1500,无人机与地面之间的高度为90米左右,航拍比例大小为1:4500,曝光的间隔为185米,GSD为6厘米。为确保无人机飞行稳定,避免漏洞情况的出现,确保后续工作顺利开展,可将重叠度增大得以实现,将旁向的重叠度设置为50%到60%之间,将航向的设置为80%到85%之间。
2.3对飞行数据的检查
无人机在飞行期间,气象条件较为乐观,所拍摄到的影像清晰度较好,在对航片拼接进行检查时,采用了相应的拼接软件,通过检查得知,没有存在漏洞的情况,设计满足相关的指标要求,可用在生产中。
2.4对于像片的控制测量
基于相关标准,来对像控点进行设计,使用区域网的方式,沿着飞行的方向,布设5条左右的基线,由于该区域存在水系,且面积较大,因此,在其边缘的地方,加大布点密度,充分借鉴类似的优秀项目,使用的布点形式为菱形。航向的重叠度设置为80%到85%之间,由此像控点所处区域范围应大于7度,航线布设方式为双点形式,同时要求重叠度应大于5度。对于像控点而言,较为容易读取,测量难度并不是很大,在选择标示地点时,应选择较为明显的,比如斑马线以及裂痕等,若条件艰巨,没有较为明显的标识物体,可将坚固物体视为标识处,比如墙角等。在此次测量中,控制点一共设为285个,埋伏点设为39个。
2.5空三加密
空三加密就是用来确定方位元素的,主要使用到的仪器是摄影机,并采用解析法来对空中三角进行测量。在航空测量过程中,三角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基于一定数量的控制点,并结合相关的数学模型,来对加密点的高程进行解算,并对方位元素进行平差。由于像片数量过多,在完成数据解算之后,使用AT模块开展空三加密。
2.6数字正射影像
在本次测汇中,地面上的分辨率为0.2米。充分结合加密数据结果,基于相应的模块,进而形成DSM,之后对其进行一定的编辑,去除DSM中的建筑物,以形成有关的数据;对于DEM的精准度而言,只要满足影像纠正的需求就行。对DSM进行检查,待检查结果达到相关标准之后,借助于测量系统,对单片进行纠正,在完成纠正之后,对摄影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比如对摄影的镶嵌、对摄影的输出等;对于高架桥而言,可借助PS软件,来对其进行适当的修补。对检核点坐标进行测量,将量测结果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值最大时为0.212米,与实际值之间的最小差值为-0.025米,由此可以得知,设计满足于平面精度需求。
2.7数字地形图
在对地形图进行采集时,某些环节由人工进行,借助于相关软件来完成量测,并空三结果设置为PAT-B格式;基于PAT-B工程,通过完成一系列设置之后,比如对方位元素的设置以及目录的设置等,就能实现对工程的恢复;基于设置的立体模型,同时创建定向,定向包括绝对以及相对定向,在完成对核线的加载之后,对数据进行采集。由于是河道工程用图,对周边地形有着一定的要求,在形成数字模型时,需借助于测图数据,若池塘、鱼塘等的高位差大于0.6米,针对于静止的水面,使用的采集方式应为定值,在距离水系边缘处55米的地方,对水位点进行采集,在堤坝55米到65米之间,对上下高程进行采集,切准全部的线状地物,以构成数字模型。对于地貌要素来说,存在很多类型,比如高程点要素等,针对于高程点,等高之间的距离应为1.1米,每个网格中至少有15个高程点;对于地物要素来说,主要包含植被以及水系等。
基于成图结果,将高程点、地物点分别与实测点进行比较,并对地形图的精度进行检查;本例中的地物点共计有75个,高程点一共有50个;通过与实测点进行对比得知,高程误差为±0.192,平面误差为±0.166,与设计精度标准相符合。由于是河道整治项目,对高程精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水系两面添加高程点,以便于立体观测,同时解决好数据之间的关系。
2.8数字地形模型
因为对高程精度有着苛刻的要求,在形成地形模型的过程中,采用的形式为三维点,并结合TIN结构;将测图信息中的有关要素进行提取,比如信息中的等高线、水系以及陡坎等,并借助于ArcGIS软件,来建立TIN结构;在对TIN进行检查时,需参考正射影像,若地貌存在不合理的情况,需在模型中做好特征线的标记,以便立体模型更加全面。
2.8河道截面
结合设计的需求,距离河道大概一百米的地方开展断面图的测量;通过合理使用探测仪,进而得知水系下方的高程,并将量测结果加入模型中,以对TIN结构进行重建,有效参考已有的横断线,以获得有关的高程数据,通过使用CASS软件,对断面图进行绘制。
结论: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无人机具有很强的机动性,能在小场地进行起飞降落,对运行条件要求并不高,能有效解决数据不够的情况,可在低空状态下完成飞行任务;在对航片拼接进行检查时,采用了相应的拼接软件,通过检查得知,没有存在漏洞的情况,设计满足相关的指标要求;基于设置的立体模型,同时创建定向,在完成对核线的加载之后,对数据进行采集。
参考文献:
[1]杨亮,韩庆龙,欧淑芬.浅谈无人机遥感在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测绘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42(05):169-171+182.
[2]郭立超.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工程测量中优势和应用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14):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