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空气深冷分离行业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控制

发表时间:2020/8/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9期   作者: 苏晓婷
[导读] 深冷分离法又称低温精馏法,在深冷分离工艺中,空气成分复杂
         【摘要】:深冷分离法又称低温精馏法,在深冷分离工艺中,空气成分复杂,分离条件严格,如在操作中出现失误,就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造成分离失败,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因而,在深冷分离中,提前做好危险因素的控制,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对行业发展有著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空气深冷分离进行概述,然后对深冷分离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空气深冷分离;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
引言
         这些年,我国工业发展越来越规范,更加重视工业生产的安全问题。在工业发展中,空气深冷分离工艺作为重要的一部分,工艺复杂,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也多,如果操作不慎,将产生严重后果,因而,及时发现行业危险因素,做好安全控制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能够提高空气分离过程的安全性,提升分离效果,推动空气深冷分离行业的快速发展。
1、空气深冷分离法概述
1.1空气深冷分离法
         1902年,林德(Lind)教授设计了分离冷冻冷液的方法,也称为冷蒸馏法,主要用来分离不同气体。通常使用机械方法例如流动膨胀或无热膨胀来压缩和冷却气体,利用不同气体沸点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离。空气深冷分离是利用传热材料,对液体空气进行分离,然后再将空气中的氧气与氮气分离出来。
低温深冷法的原理是对空气进行压缩,使其液化,然后利用精馏塔中氮气和氧气沸点的差异,运用蒸馏的方法来进行空气分离的一种方法。在空气分离中,低温深冷法的使用最为广泛。低温深冷法的显著特点就是经过分离后的产品,具有较高的纯度,产品质量高。
1.2空气深冷分离行业发展现状
         这些年,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钢铁、有色金属等下游行业逐渐步入以提高集中度为主线的发展路径,深冷空分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此外,在深冷分离行业,开始出现技术创新、改造,深冷分离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比如天然气液化和分离、现代煤化工行业的MTO/MTP烯烃分离等工艺。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工业转型升级战略为深冷分离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2、空气深冷分离行业危险有害因素
2.1 火灾
         空气深冷分离中,主要的产品为氧气跟液氧,化学性质比较活跃,并且氧气具有很好的助燃效果,而在氧气生产中,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转、工艺的操作等会使用大量的油脂类物质,油脂类物质具有易燃的特性,在与氧气接触过程中,如果遇到明火,发生火灾的概率就非常大;另外,压缩氧气与油脂类物质的接触中,与氧气反应非常强烈,在没有明火的情况下也可能引发火灾甚至爆炸。总之,在氧气浓度较大的作业区域,遇到明火就可能引发火灾,甚至爆炸,危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必须予以重视。
2.2 容器爆炸
         在空气深冷分离中,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常见的如压缩机的起航、储存压缩气体的容器、压缩气体的输送管道等,在工艺操作中承受较大的压力,如果设备出现损伤,比如出现腐蚀、外力碰撞、变形、材料疲劳、裂缝、受力不均匀等问题,在设备内部强大的压力作用下,很可能出现物理爆炸现象。除此之外,在部分工艺段,由于操作人员的违章操作,造成压力容器或者管道处在超压运行的状态,此时,一旦安全附件失效,就可能导致爆炸事故。低温液体在进行深度冷冻液化之后,利用双层储罐做好常压状态下的隔热储存,此时,内部液态气体处于深冷状态,容器压力处于常压状态,这是双层储罐的正常工作状态,然而,当双层储罐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则设备的保温隔热会出现失效,内部液体温度迅速升高,出现液化气沸腾,此时容器内部压力快速增加,当超过容器极限压力值,且内部压力的增速大于泄压阀泄压的速度,就会发生爆炸。


2.3中毒和窒息
         ①氧中毒:人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吸入的氧气浓度大于40%,就会出现中毒反应,当人体吸入氧浓度为40%-60%时,会出现胸骨不适、轻度咳嗽等症状,如果氧浓度继续升高,则胸闷显著加强,还伴有胸骨后灼烧感、呼吸困难、剧烈咳嗽等现象,中毒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危及工作人员表示生命健康。当人体吸入氧浓度大于80%之后,会出现面部肌肉的抽动、面色苍白、心跳加速、眩晕、虚脱等症状,最严重的可至昏迷;②氮气、稀有气体窒息:氮气跟稀有气体本身对人体没有毒害,然而,如果这类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加,那么空气中的氧含量就会相应下降,造成人体的供氧不足,出现缺氧窒息现象,同样危及工作人员表示生命健康。
2.4其他伤害
         ①冻伤:在深冷分离中,如果对低温介质没做好保温敷设,有可能出现低温介质的泄露,当泄露介质与人体接触,就会造成人体被冻伤;②噪声:在深冷分离中,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运行中产生大量的噪音,如果工作人员长期处于85dB以上的环境中,会引发心血管、神经系统的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3、深冷分离行业危险有害因素控制
3.1火灾
         ①在深冷分离中,尽可能避免氧与油脂类、碳氢化合物以及其他易燃易爆有机物的接触。对与氧接触的管道、容器进行脱脂、清洗工作,设备的检修中,注意穿戴合格的工作装、手套,避免油脂与氧接触部件发生摩擦;②在生产车间严禁明火,如必须使用明火的,应该提前进行氧含量的化验分析。在氧浓度高的区域,禁止明火,禁止使用生产静电、火花的工具;③工作人员在氧浓度高的区域停留时,要先对服装进行处理:拍打、吹扫或更换。服装处理完之后的15分钟内应该远离火源。
3.2容器爆炸
         ①对相关容器及管道进行定期的检修、维护,排除不安全因素。②制定计划对安全阀进行校验。
2.3 乙炔爆炸
         空分厂应严格按照《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2007)选址、设计;了解周边乙炔车间分布,监测风向。对冷凝蒸发器中乙炔浓度进行监测,一般将其浓度控制在0.1×10-3mg/m3以下,浓度超标时立刻排放冷凝蒸发器的液氧。
2.4 氧中毒
         在氧气生产车间,尤其是密闭空间,氧储存区域,要定期进行氧含量的检测,当氧浓度过高时,要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同时避免工作人员在氧浓度高的区域长时间逗留。
2.5 冻伤
         ①低温设备的操作中,要求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戴好低温手套、防溅面罩,穿上防冻鞋等;②在低温设备的检修中,现将设备内的低温介质排空,待其恢复常温才能开始检修作业。
2.6 噪声
         ①合理进行工厂布局,合理分隔不同的作业区间,高噪音区与人员停留区域合理划分;②对于大型机组,应该设置隔声罩,车间墙面安装共振薄膜吸声体;③高噪声操作区域设置隔音操作室;④在高噪音区的工作人员,做好防噪音伤害的措施:佩戴耳塞、耳罩;⑤气体放空口安装消声器,并保持正常投用。
结语
综上,在深冷分离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比较多,从人员、设备、环境等几方面都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才能保证深冷分离操作的安全。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在深冷分离工艺中,要提高安全意识,提前做好安全隐患的排除工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断优化事故预防方案,提高分离效果。 
参考文献
[1]姬有仓.空压机爆炸事故的原因与防止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5(25):55-55.
[2]李洪飞.论空气深冷分离行业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控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31(11):223-223.
[3]董华.高硫煤综合利用甲醇生产危险有害性分析评价及预控[D].天津:天津大学,2012.
[4]刘凡石.煤制甲醇过程中的空气深冷分离[J].科技资讯,2014,12(24):97.
[5]姜磊.基于空分装置节能运行策略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