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今日渐趋于多元化与大众化。要想使音乐学科在当代音乐文化环节中得以发展,就需要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本文对核心素养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教学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教学;途径
引言
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目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音乐学科来说,其核心素养包含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个方面。小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的表现欲,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音乐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鼓励他们动起来,发展他们的音乐知觉,引导他们感受音乐之美,并从中获得无限的乐趣[1]。
1核心素养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意义
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对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学中融入核心素养是现阶段教学中研究的重要课题,想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在小学音乐课堂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首先要清楚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内涵,音乐核心素养在课堂实践中的内涵体现在以下方面。培养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学生在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避免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只有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才能更好的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体现核心素养的综合性,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不仅仅是体现在学生在某一种单独能力的突出,其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阶段,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并将这种综合能力反向发展在音乐学科的学习上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通过音乐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为学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拥有全面发展的基础。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通过对学生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上能够更好的完成音乐教学目标,具有音乐学科素养,能够通过教师的教学体验音乐学科中包含的情感体验,以及对音乐的感知,使学生能够具备综合发展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2、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教学途径
2.1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应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的尊重,将学生作为主体,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最近这些年以来,伴随课程革新的变化和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设计、教学方法与内容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最新开展的课程改革中,把“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当作课程评价的根本要求。在平常的音乐课堂教学内,教师应突破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人员,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展现出来,让其主动参加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的主人。比方说,在学习《西湖春晓》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与播放器等仪器,在通过图画与讲解等方式作为辅助,让学生有一种身体处于细雨朦胧的西湖美景中的感觉。通过小学音乐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切实感悟知晓歌曲的意思与情境,在字词间找到诗情画意的感觉。特别是教师在最终设计的时候,在结局中加上了西湖内的画舫,打开了一趟美妙的音乐旅程。此种将身体置于情境中的感觉,能够使学生真正感悟到音乐的吸引力,在不自觉中提升其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音乐课堂教学应当听从学生心里真实的想法与感受,从学生的现实感受着手,把学生的感悟与欣赏当作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这才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3]。
2.2以身体及身边的声源为乐器
音乐课堂上,只是让学生安静地听歌,或是老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而当乐曲响起,在没有乐器伴奏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以身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拍、打、跺、捻、捶、搓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为乐曲伴奏。如,在学唱湘教版二年级歌曲《多幸福呀多快乐》时,如果配以拍手跺脚的声势律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而且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藏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又如,在学唱《金铃铛》《贝壳之歌》这些三拍子歌曲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拍手,拍肩拍肩”“拍手,拍头拍头”“拍手,拍腿拍腿”等形式为歌曲伴奏,每学一句,可变换拍打身体的不同部位。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而且能让他们深入地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寻身边的声源,诸如桌椅、板凳、筷子、书本等为歌曲伴奏。如,在学习歌曲《锣鼓歌》时,歌词中有“咚咚咚,锵锵锵”“咚锵咚锵咚咚锵”,其中的鼓声“咚”可以让学生通过拍桌子表示,锣声“锵”则通过拍手来展现。刚开始,有点吵,笔者则让学生打拍子时先不要唱,一边打拍子一边听听谁打错了,出错的学生能很快进行纠正,从而准确地掌握歌词与节奏。这样,在后续学习歌曲《小拜年》时,再听到“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锵咚咚锵”时,不用老师说,他们就能整齐地敲击出节奏,把过年时的热闹场面表现出来[4]。
2.3完善音乐教学器材和设备
当今,大多数的小学中的音乐器材还不是十分充足,音乐教学设备不够先进,这就制约着小学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与其余科目不同的是,音乐教学不是有课本就可以了,音乐的演奏不但需要有人主唱,还需要有音乐器材作为辅助进行伴奏。因而,小学学校应不断添加音乐器材,以便让学生拥有更便利的学习条件。在拥有了足够的音乐器材后,老师还应对购入的这些器材进行充分的应用,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应利用现场演示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对音乐器材的应用办法更为了解。音乐器材的种类非常多,经常见到的有钢琴、长笛、小提琴等,每一类型的乐器又具有不同的几种发音,学生应掌握每一种发音应在何种场景中使用。另外,在小学音乐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现实动手能力,在学习一首歌曲的时候不应仅是让学生学会唱,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有关乐器,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挖掘学生在乐器应用上的天赋,并重点进行培养。
2.4用舞蹈、律动表现音乐
让学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通过舞蹈表情和舞蹈姿态充分表现音乐的情感及内容,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在学习歌曲《阿凡提骑驴》时,笔者让学生随着音乐做顺骑、倒骑小毛驴的动作,并加上新疆舞“耸肩”的动作。他们非常兴奋,做得很认真,不仅很快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及唱法,而且感受到了歌词的诙谐与幽默。又如,在《学飞》一课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随着音乐在教室里自由地“飞”,既可“快飞”,也可“慢飞”,把“抬头、摆尾巴、飞上去、飞下来、扇翅膀”等动作表现出来。学生的表演非常到位,教学效果很好[5]。
结束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离不开多方共同努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要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不断的进行新模式、新方法的探索,才能使音乐课堂教学收获更好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洋.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探讨[J].戏剧之家,2020(19):186.
[2]王青.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20(12):184-185.
[3]鲍冬慧.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思考[J].甘肃教育,2020(11):184.
[4]张晓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J].北方音乐,2020(07):211-212.
[5]邓淑贤.音乐核心素养下如何打造小学音乐高效课堂[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8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