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电力自动化系统调度故障排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确保调度管理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尽量避免电力系统调度的误操作,在充分掌握电力自动化系统调度运行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掌握故障分析排除的方法,不断提高电力自动化系统调度智能化、集中化、远程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力调度运行;故障;处理措施
1电力调度运行中常见的故障
1.1前置机故障
前置机是组成电力调度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前置机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即电源、监控、通讯,其常见的故障有电源和通讯单元指示灯异常以及数据交换异常。在前置机监控运行过程中,如若指示灯依照固定间隔的时间在闪烁,那就表明没有故障。如若通道板存在故障,就可在关机之后对通道板进行更换,若是没有备用的通道板,就可以将故障芯片和通道上的备用芯片进行对调,此外,在无法进行对调的情况下,可以先对切换电源进行检查, 确定自动切换开关位置有无问题存在,然后对其进行调整。
1.2数据库故障
数据的共享及更新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所具有的功能, 在展开电力调度的处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时间相关的数据,而数据库时常会出现一些故障,如数据库出现错误、不能如常进行定义、重复对数据库遥测数据存盘描述进行记录、频繁出现遥信信号及遥信表重复填写等故障。造成这些故障出现的原因很多, 对此就需要检修人员先对开关位置及数据库极性进行检查。如若遥信正常,但遥控时间却延长,就要在通道正常的情形下对设备信号展开进一步的检查。
1.3网络系统故障
实时数据源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所采用的, 其含有的直接原始数据量非常大, 而多数企业所选用的双卡及三卡内桥式分段网络,在物理层面上的隔离较为欠缺,存在着相对严重的二次防护问题,这就极易受到黑客或者是病毒的攻击,进而就造成了电力调度数据被破坏的状况。针对这一故障,企业应增加预防措施,对外来程序拷贝要严格禁止,将软件及硬件结合起来的安全防护措施展开综合的运用, 并将非法信息隔离开来。
1.4主站设备故障
主站设备故障是极为常见的一种电气调度运行故障。在后续的电力调度系统控制阶段中, 常会出现不合适的电网连接,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主站设备,进而就对电力系统的运行造成了影响。同时在调度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网络IP 地址的相冲突的状况,就导致了调度系统运行发生变化。这些现象会对主站的空间系统及设备数据产生一定的影响,如若出现问题,就会影响电力系统正常、稳定的运行。企业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就会导致更多问题的出现,进而就会使企业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电力故障分析系统可实现对电流行波波头到达时间的有效检测,然后重新上传回服务器进行故障分析。系统包括多个电能分析装置、多个GPS校时器以及服务器。其中,电能分析装置是故障分析主要元件,电能分析装置之间通过4G、GPRS 等无线网络连接,专门用于检测变电站间线路的电流行波波头到达时间。电能分析装置为一台电能分析仪,包括信号调理模块、高速A/D 转换器、微控制单元MCU 等。根据所属线路电路行波波头到达的时间差来定位线路故障点。根据系统显示的现场故障的情况,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解决。情况紧急时启动备用系统,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1.5分站设备故障
在电力调度系统监控中,如若出现了变电站数据问题,而且没有出现后台数据问题, 那么就可以判定为通讯模块发生了故障。但若是后台机数据也出现了问题,那么就可以判定为监控模块发生了故障。遥信正确性是事故发生时有效判断故障类型的一个重要依据,而造成故障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如电磁干扰、接触不良等等。
电力自动化调度系统的主机硬件和物理线路出现问题时,分站检测报警系统就会产生对应的警报提示,在故障诊断过程中,故障人员依据对应的电力理论和故障现象进行科学判断,有效分析故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位置。调度自动化系统遥信信息正确性是确保电力系统中调度各项指标正常的关键因素。因此,应避免接线错误、接触松动、机械故障等因素给遥信准确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2故障分析方法
2.1观察排除法
观察排除法是一种推理分析法,依据类比、对比及可行性进行系统故障的表面观察与深入分析,包括仪器仪表的指示灯、指针及系统中的反馈机制等运行工况是否正常,回路装置的起动、运转、正转、反转,以及中央控制室是否正常工作等。运用此种方法主要从外部运行环境和系统内部运行工况的客观情况,以及各板块之间的内部联系来进行判断。有时一些疑难故障很难通过外部运行环境和来观察和排除,这就需要检修人员运用自身经验,在充分掌握电力自动化调度装置的构造、原理、性能基础上,对造成故障的因素进行深入剖析。
2.2监测分析法
根据故障现象识别、判断故障原因,需要借助于检测系统。这就要求技术人员了解本专业所必须的电力调度基本理论和监测理论,对整个电力系统有整体把握。监测过程中应统筹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加强系统性风险管理和监测,按照由低到高的层级进行设备监测,对构件的主要元件和次要元件相区分,对线路和设备的检测应逐层、分段进行。在监测过程中,可将检修中使用的一次或二次接线图变换成原理图,运用抽象法与实际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设备元件进行独立分析,找出故障的源头。利用系统的智能自我监测功能,使监测分析的精确度更高。
2.3 更换设备元件法
更换设备元件法是一种单元分析法。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调度工作是通过各种单元模块下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来实现的,判断调度故障时,可根据调度系统中元件、导线及其联接方式,根据功能失效情况可大致分析出故障发生的模块,找出引起故障的核心、本质部件、元件。借助相应的监测仪器进行验证,对无法在短时期内修复或者元器件彻底损坏的情况,应对存在相应的元件及时进行更换,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
3电力调度运行故障的处理措施
3.1提高调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要对电力调度运行的工作人员展开定期的培训教育,以此来有效提高其自身专业的技术水平,并能全面、充分地掌握先进电力调度运行技术, 同时能很好地运用先进电力调度系统及电力设备, 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有效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对该项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也要加以强化和提高,使其提高对工作中危险点及故障点的警惕性,以此来有效避免操作失误这一状况的发生, 使相关人员的工作质量及效率得到很好的提高,进而促使我国电力事业能更安全、更稳定的发展。
3.2对系统设备进行升级
企业可以依据电力系统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及状态来对其进行适度升级,以此避免其受到一些故障问题带来的影响,进而有效提高系统设备抗干扰的能力。因电力调度系统是在多种条件下运行的,所以,就要尽量减轻内部因素给电力设备所带来的干扰,强化电力设备及相关线路的抗干扰能力,这样就能更好的为电力调度系统安全、顺利地运行提供保障。
结束语
对于电力调度工作展开过程中常会出现的一些故障,要进行全面的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及实际运行状况制定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在出现故障时要对其进行及时的补救,尽量缩小故障所影响的范围, 进而有效提高电力调度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建湘.电力调度运行中常见故障及处理探究[J].时代农机,2019,46(11):40-41.
[2]张华玲.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常见故障和处理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14):111.
[3]刘洋.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常见故障和处理对策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8,20(17):208.
[4]周靖.电力调度运行中常见故障及处理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0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