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对变电站安全运行有着直接影响,新时期发展下变电站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如何保证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是亟待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文章就对智能变电站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提升策略。
关键词:变电站;智能保护;继电保护;保护系统
引言
伴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大,智能变电站也不断增多。为了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需要针对智能电网进行继电保护配置。我国针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不断完善,进行了新型继电保护配置方案的设计。
1智能变电站特点
智能变电站在信息技术辅助下研发了可以实时控制、自动调节、有效防控供电风险的变电设备。智能变电站把信息和数据分析融入到变电管理当中。运用智能技术设备可以提高变电设备的控制水平,极大的减少了供电造成的环境污染,符合绿色节能发展需要。变电站在信息化时代实现了供电信息的全面捕捉,做到了供电数据的实时共享,能够及时的对变电站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预防。智能变电站可以更好的保证供电安全,稳固了供电系统,符合安全生产基本理念。变电站如果遇到线路故障,继电保护装置会在智能管理系统的命令下自动分离,指导维修人员快速精准维修,既保证了线路的正常供电,又有助于降低维修成本。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可以实现自动收集供电信息,自动监控电网运行状态,自动化进行故障分析和分级预警。在智能变电站系统辅助下有助于提高一线维修工作的效率,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全面排查,更好满足了全社会用电需要。
2提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意义
一项完美的工程通常需要更多专业设备的组合,来完成整个系统的运行工作。智能变电站虽减少了电力站的人力输出,但要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电子设备。当系统本身的运行设备较多时,导致整个电力控制过程需要更多的设备进行支持,而要保证所有设备能更好的运行,则需要特殊的控制设施来进行调配。由于设备的更新与升级,要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从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分析、信息传输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若某一环节出现故障,将会出现不可预想的后果,并给继电保护系统也造成较大的破坏。因此,研究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重要意义,对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有较大的作用。并在今后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好变电站的管理工作,并结合科技的发展变化,积极开拓新的建设思路,力求将电力行业中陈旧的技术与理念淘汰,用更新颖的工作模式,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最后,智能变电站中的运行过程与数据,都需要以监测报告书的形式进行整理,并移交给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存档保存,这一整个完善的流程,才能保证智能电站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对策
3.1制定环形网络结构的母线保护组网方案
在目前的发展阶段,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母线保护组网方案主要是通过充分利用母差保护装置来及时地收集来自智能终端所发出的数据信息,需要完成该环节的工作才能够实现对继电的保护目标,但在现阶段,由于技术层面的原因,该措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该方法会直接对母差保护装置的实际容量造成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电力技术人员需要按照当下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套健全的改善机制,从而完善母线保护组网的设计方案。另一方面,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及其稳定性,要求电力技术人员严格参照实际的问题所在落实好环形网络结构的组网保护措施。
3.2做好状态检修工作
从原理上讲,状态检修其实算是预防性检修的一部分。但是状态检修根据设备的状态评价来确认检修周期的原理更具有客观性、灵活性和科学性。保护装置自投运的那一刻开始,就受到各种各样的指标的影响。根据图1所示,设备经过一段较长时间从良好状态发展到正常状态,进而进入注意状态,到达注意状态后,此时设备处于潜在故障P点。之后设备迅速劣化,由异常状态、重大异常状态一直到发生功能性故障F点。根据状态检修的原理,在进入注意状态,即潜在故障F点处,就对设备进行检修,可以大幅减少设备故障的可能性,增强了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减少了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带来的损失。同时,状态检修可有效减少保护装置发生拒动和误动情况。可以得到,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状态检修方式由两部分组成:故障后检修+状态检修的组合模式。在没有故障和缺陷的情况下,监视保护装置的状态,根据对保护装置的状态评价灵活安排状态检修的时间和任务。同时,需要弱化检修周期这一概念。状态检修不来拘泥于固定的检修周期,而是当保护装置的状态评价不达标时,对保护装置进行检修。如果保护装置的状态评价结果良好,则不需要浪费人力物力对其进行检修。故对本文提出的状态检修的检修周期进行如下规定:保护装置无再拥有固定的检修周期,安排适当周期的状态巡视以获得状态评价所需的各项状态指标。将状态检修应用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检修可有效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提高检修效率,缩短停电时间,提高电网可靠性。
3.3提高操作的精准性
目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管理仍有人员操作失误的现象,人为技术原因已经成为智能继电保护装置失效的重要原因。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精准性,降低操作故障频率,加强专业人员的智能化技术应用水平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定期组织继电保护装置管理人对二次图纸及保护原理进行学习,提高操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其次,操作人员在具体操作时应当严格的按照标准技术规程进行,保证自身操作的严谨性与精准性,避免操作过程中因疏忽导致的问题。最后,加强智能变电继电保护装置的系统性检查,重点提高自身操作的精准性、熟练度,重点保证继电保护系统的最佳运行状态,由此达到提高操作准确性,更好适应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需要。
3.4加强可视化技术的运用,冷静处理系统异常
继电保护系统作为变电站正常运行的保护神,无论将其内部结构研究多么透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间,依旧难以避免发生故障。因此,为了保证电力站的正常工作,需要有较完整的技术方案,以应对系统突发的故障。传统的后台监控设备,无法智能化完成数据的收集、处理工作,需要通过人为的操作,对各项数据进行整合与记录。容易因数据的丢失与错误,造成技术性失误。因此,为了保证继电保护系统的故障能得到较好的处理,需要通过可视化的技术投入,对系统的故障进行更直观的监测与修复;其次,智能电力站依靠大量的计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因设备的故障造成数据传输的阻塞,导致在智能终端,无法进行正确的数据分析。对此,继电保护系统中的各项设备也需要得到正确的关注,利用简单有效的方式,对系统中的各项设施进行故障排除,提高设备的可操作性,从而提高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能够进一步地提升智能变电站系统的可靠性运行状态,需要对系统内部的继电保护系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制定出一套切实有效地保护措施,从而确保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可靠性。电力技术的发展十分快速,除了需要在技术层面加以改造与创新,还需要加强人才管理培训,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稳定运行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何晔,何瑾.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及可靠性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8,No.162(06):229-230.
[2]汤燕,赵文,施逸.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研究[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7:303.
[3]付洪伟.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5):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