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油的大量开采是在二战之后,并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迅速发展,到如今已经成为国家生产和建设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和生命线,目前石油储备企业主要是生产汽油、煤油、柴油、重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石油储备企业的产品多有易燃、易爆、易腐蚀的特点,所以石油储备必须要严格把守好消防大关,否则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关键词:石油储备;消防安全;研究
引言
石油储备企业由于生产主要原材料可燃,且涉及高温操作环境,生产进程中的安全隐患难以避免,只能通过员工及制度保障提升生产安全系数。但现阶段石油储备管理制度中仍存在疏漏,需要进一步完善。
1石油储备消防事故特点
1.1爆炸性火灾多、危险性大
石油最容易发生的就是爆炸性火灾,而且一旦发生,危害性极大。因为石油储备的原材料和产品都是易燃易爆物品,采用的装置和设备都为密封装置,工艺流程连接紧密,一旦某一处发生爆炸性火灾将会很快波及到周围,迅速扩大燃烧面积。
1.2火势发展快,且容易复燃
石油炼化的原材料、产品和废弃物都属于易燃易爆物质,火势的蔓延会非常迅速,加上石油流动的随机性,基本上是流到哪里火灾就烧到哪里。即使是采取措施控制住了一部分火势,但是也随时有复燃复爆的可能性,为扑救工作增加难度。
1.3救援难度大
大多数石油储备库发生火灾后,第一时间没有进行自救,导致火势扩大,人员在撤离过程中缺乏有效组织,会出现很多踩踏事故,既拖延了灭火的最佳时机,也浪费了撤离时间,增加了灭火难度和营救的难度。而且在火势蔓延的过程中,石油产品燃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这种气体扩散出去对周围几公里内民众的安全和环境都会产生威胁。
2石油储备库消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1石油储备企业消防设备不够完备
我国现在仍有很多较早建设的石油储备企业在运作,这些企业经过时间的洗礼,许多企业内部的设备出现老化的现象,不能达到现代企业要求。而且,当时修建的设备也不能完全适用于当前的发展要求。设备经过长久的使用,防火效果已经大不如从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一直不对以前的设备进行更新,势必会对消防工作造成影响。有些石油储备企业虽然配备了防火防爆的装置,但也存在一些疏漏,例如堵漏装置不足,防护服数量不够,灭火设备缺乏,这样在遇到大火时,由于消防设备的缺少,不能及时制止火势蔓延,还会让消防人员产生不必要的伤害,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人员及财产造成一定损害
2.2消防安全重视程度不足
石油储备企业作为高危险系数的生产企业,其开展安全教育的次数完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是不充足的。且部分小型企业每年仅开展一次安全教育工作,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与紧急救援措施与逃生技能均得不到保证。生产中存在的可避免安全隐患较多。
2.3消防人员以及防火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大多数企业会配备一些具备专业能力的消防人员以备不时之需,消防人员对于扑灭火灾具有重要作用。具有专业素养的消防人员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做出最快最正确的反应,让火势迅速降低,让企业达到最小损失。很多企业虽然配备了消防队伍,但是长时间缺乏训练会导致消防人员的专业技能下降。企业要重视对消防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保证消防人员的专业水平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
2.4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后
近几年,我国经常出现石油储备企业出现爆炸而导致人员出现伤亡的新闻,这样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相关企业要不断加强其安全管理,有效防止这一事故的存在。
然而,要想合理制定出科学的方案,首先要找到问题的根本。从数据上看来,我国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完善的消防制度。在石油企业生产中,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相应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需要按照标准来进行,所以,在制定安全管理方案时,需要全面考虑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只有制定出合理的制度,才更有助于企业的规范管理。大多数区域的石油储备企业消防标准比较落后,在落实起来缺少科学性,所以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出现。对于这一问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高度关注,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出与具体实际工作相符的经济科学的管理方案。
3石油储备企业消防防火对策
3.1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石化企业在日常安全管理重要的情况下,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做好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帮助员工掌握安全技能,掌握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方法。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做好相应的安全宣传工作,通过让员工看视频的方式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进而提高员工的思想意识。企业要对员工进行火灾理论知识的培训,还要让其把这一知识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中,这样有助于工作人员充分掌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进而使其在面对安全事故的时候可以采用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法。
3.2加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
石化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加强电力的安全管理,每半年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企业的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技术检测。石化企业还委托专业的维修机构对消防设施进行有效的维护和保养,每半年进行一次循环,对消防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在大型的石油储备企业还要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城市远程监控系统进行网络连接,条件较好的单位还可以和内部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连接,并结合实际的火灾特点,合理加入安全控制系统和疏散系统等先进消防设施。
3.3建立完善的消防体系
石油储备企业在每个加工环节都存在着很多的危险隐患,企业为保障安全,必须要建设一套全面完善的消防体系。当前,我国大多数石油储备企业在消防安全方面的工作还不到位,不能为消防安全工作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建立完善的消防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切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将发生火灾的石油储备企业严格按照法律处置,让企业能够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意识到防火工作不仅是公司自己的事情。对发生火灾的石油企业采用违法必究的形式,严格按照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对相关企业进行严厉的处分,也能让其他企业引以为戒,共同做好消防工作。企业要依照相关安全要求进行生产。企业在工作中要做好对自身的监管工作,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加工,做到让人民放心。2.石化装置也要配备相关的消防装备。石化装置在工作中要保证绝对的安全,相关人员也要定时检查石化装置的安全性,并要熟练掌握对石化装置的操作。要对石化公司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消防演练,保证员工能够在火灾中做好逃生工作。
3.4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检修
石化企业应对消防所使用的基础设施加以完善,以保证消防安全工作的实施,从而满足企业消防工作的需要。首先,石化企业需要增加消防安全设备的投资,不断引入消防设备,对老化的设备及时进行更换,在加强消防安全工作质量的同时,也要保证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企业还要高度关注设备的维修及检修,定期组织检修人员对消防安全设备进行检查,这样可以找出消防设备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进一步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消防工作效,为实现石化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结束语
政府储备、企业社会义务储备和企业生产经营库存有机结合的储备体系,不仅可以降低国家财政负担,而且更能适应石油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挑战。企业社会义务储备应当在约束和激励下发挥积极作用,加快储备体系的建立,以达到维护能源安全、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洋,朱根民,刘红凯.石油储备安全体系建设的探索[J].管理观察,2019(32):90-91+94.
[2]佟俊萍.大连中石油国际储备库给排水及消防设计总结[J].科学技术创新,2019(32):125-126.
[3]田伟杰.石油企业物资集中储备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8(27):108-109.
[4]董绍华,张行.石油及天然气储备库安全保障技术现状及展望[J].油气储运,2018,37(03):241-247.
[5]曹轶.中国石油安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