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建设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在建筑工程的建设中,需要对于不同阶段的建筑工艺进行关注,其中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期阶段中,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就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承受建筑的压力。桩基础施工建设中能够应用的技术形式较为多样化,需要根据施工的基础条件以及施工技术对于具体的应用进行选择。
关键词:桩基础施工;建筑工程;应用
引言
近年来,我国对于城镇建设的力度加大,使得建筑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在建筑企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许多先进的技术涌现出来,其在建筑工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建筑领域中,基础建设工程作为建筑本体的根基,其质量影响这整个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桩基础的建设就属于一项比较隐秘的基础工程,有效的确保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可以保障建筑本体的稳定性,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1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简介及作用
桩基础是由基桩和承台组成,通过承台把基桩顶部连接成一个整体,达到承受荷载能力的一种深基础,桩是设置在土中的倾斜或竖直的基建,其作用是穿越土层和水,将桩承受的荷载传递到地基层上,通常我们把桩基础中的桩称为“基桩”,基桩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桩身完全埋入土中,承台底部与土体接触的低承台基桩。另一种是桩身露出地面,承台底部高于地面的高承台基桩。桩基础在建筑施工中是一种具有高承载力、广泛使用范围、悠久历史的基础建筑形式。随着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桩基在工艺设计、类型、计算方法及应用范围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被广泛的应用在桥梁、港口及高层建筑等工程中。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桩基础技术,可以使岩石和土层承受建筑物的重力,提升土层和岩石的松软程度,增强地基的承重力量,从而有效的预防建筑物坍塌或下沉。
2 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而言,其包含的施工内容较多,且工程工序繁杂,因此,为保障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做好前期的施工准备,为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施工准备主要包含了以下方面:1. 勘察与了解工程现场实际情况与周边环境,根据勘察结果分析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各种不利影响采取必要的控制与处理措施。2. 结合工程的各方面情况, 确定桩基础施工方案,保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确保桩基础施工的高效进行。
2.2 钻孔施工要点
首先埋设护筒并校核完毕,之后要在测定好的孔位上精确安置钻孔机,之后采取经纬仪设备对钻孔机的速度进行有效控制, 确保其误差可以控制在50mm 之内,同时灵活运用枕木或钢板对钻机的底部进行加固处理,避免钻机在加固中出现倾斜或位移等问题,否则需要及时加以调整。在开展钻孔施工期间应按照先慢后快的基本原则,对钻孔机的钻进速度进行有效控制,并且钻速提升需要确保钻头全部进入土层之后,确保钻进过程中钢轨始终保持平直性与稳固性;在钻孔前配制泥浆护壁,采取正循环方式开展钻孔施工,确保钻进过程中整体孔洞形成的稳固性,避免出现塌孔问题。
2.3 预制桩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1. 预制桩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预制桩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预制加工、起吊与运输、堆放、施工现场整理、放线定位、确定沉桩顺序等内容,其关键技术要求是:①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筋率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②采用现场叠浇法制作的预制桩, 桩与桩之间、桩与底模之间应做好隔离,防止黏连,且上层桩的浇筑应在下层桩混凝土强度达到30% 以上时方可进行。③混凝土预制桩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0% 设计强度方可起吊,吊点设置应遵循吊点间跨中弯矩与吊点处负弯矩基本相等的原则确定。
④预制桩达到设计强度100% 后方可进行运输和沉桩,桩在运输到达现场后应尽量避免二次搬运,可按照现场沉桩施工顺序随打随运, 钢桩应采取设置保护圈等防护措施,防止桩身损坏或弯曲。2. 预制桩锤击沉桩关键技术:①严格控制入土垂直度,保证桩身、桩帽、桩锤的中心线重合,桩入土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② 采取桩头保护措施,桩头桩帽间设置弹性衬垫,为防止桩身因冲击应力过大而发生损坏,应采用“重锤轻击”。③初始的锤击落距应较小,入土稳定后,最大落距不宜大于1mm,桩顶标高低于自然地平时,需使用送桩器将桩送入土中。④接桩采用焊接、法兰接、硫磺胶泥锚接,接头数不宜超过3 个。⑤严格控制桩的入土深度,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擦桩,以标高为主,贯入度作为参考,端承桩则反之。
2.4 钻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成孔)关键技术
1. 护壁泥浆一般在现场专门制备,并应达到一定的性能指标,优先选用膨润土造浆,膨润土泥浆的主要性能控制指标有相对密度、黏度、含砂率等,施工时,注入的泥浆相对密度控制在1.1 左右,排出泥浆的相对密度宜为1.2-1.4。2. 钻进过程中,每进尺2-3 米应检查垂直度,同时,做好钻渣留样,每隔5-10 米测定泥浆的各项性能指标,不满足要求时及时调整,终孔后,应进行孔径、孔深、倾斜度的检测。3. 清孔,清孔时要保证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钻孔到位后,应进行第一次清孔。放钢筋笼、混凝土导管都会造成土体跌落,增加沉渣厚度,因此,待孔内泥浆比重、黏度、含砂率等达到规范要求,沉渣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情况下, 应立即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4. 钢筋笼主筋外沿距混凝土表面净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75mm,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性试验,灌注时的埋置深度控制在2-6 米。5. 灌注开始后,应连续进行,严禁中途停工,随时关注混凝土面高度、导管埋深变化以及异常情况,桩顶灌注高程应高出设计标高不小于0.5 米。
2.5 桩基础的静力压桩技术
在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时,选取静力压桩进行施工,主要是将预制桩压入土壤内部,这种技术方式比较适用于地质不叫松软的情况下,大多数黏性土壤的地基可以采用静力压桩技术,实现良好的桩基础施工效果。采用静力压桩技术的施工操作比较简单, 并且产生的噪音比较小,成本消耗也具有一定优势,也能够有效的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
2.6 混凝土的搅拌、灌注与成桩
混凝土搅拌采用的是现场搅拌的方式,混凝土的配比设计要科学,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混凝土灌注采取的是水下连续性灌注法,在灌注过程中灌注导管需要深入到孔底大约50cm 的位置,混凝土从导管全部灌注到孔底,直到混凝土面挤出泥浆。第一次下料时要保证混凝土的底端埋到混凝土的下端80cm 以后逐步提高,之后要保证导管提高与混凝土浇筑的同步性,导管提高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导管的底部可以与混凝土面保持超过2m 的距离。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会应用到大量的施工技术,各项施工技术都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其中,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意义重大,合理应用该项技术,控制关键环节,可以确保建筑工程在具体应用期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云生.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22):128-129.
[2]罗成希.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3):107-108.
[3]陈平.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J].居舍,2019(15):39.
[4]代骅轩.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解析[J].建材与装饰,2019(14):42-43.
[5]张正阳.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04):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