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般情况下,土木工程建筑中运用混凝土结构施工较为常见,为了保障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达到要求,要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进行技术处理。通过各阶段的分析,将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进行整理,最终找到解决措施,从而提高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为建筑施工质量提供可靠基础。基于此,本文章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
随着现代智能楼宇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土木工程建筑当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应用这种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整个建筑结构的强度、抗倒塌能力、抗震能力等等,为业主提供良好的施工体验。同时,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成本比较低,灵活性比较高,施工质量非常好。在工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是较为重要的。混凝土结构相关的施工技术也是工程建筑施工内一项常见、重要的施工技术。
1混凝土简介
混凝土是一种通过将水泥、沙子、石头与水混合制成的建筑材料。随着建筑工程的进展,配制混凝土的材料在不断改进。混凝土对建筑物的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混凝土和其他建筑材料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混凝土易于操作、易于模制,并且具有运输简便的特点。混凝土材料主要用于二手地板,运输快速,并且节省时间,因此使得土木建筑项目可以如期完成。在建筑史上,把大型混凝土用于土木建筑中大大简化了土木建筑环节。在高层建筑中,有必要排除使用隐藏的危险和不合格的混凝土,以免造成生命和财产安全问题。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同时也间接提高了建筑质量和标准以及对建筑整体管理的要求。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社会推动土木项目快速发展的有效动力。目前中国的建设项目的整体结构仍处于原始状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影响很大。因此,必须对建筑材料进行全面评估,从而确保土木建筑的整体质量。
2混凝土的结构特征
混凝土具有其他建筑材料无法相比的特点,混凝土结构更加厚实,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这也对混凝土结构浇筑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浇筑混凝土使用的材料在种类上日益增多,为了有效提升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结构产生的裂缝,一般情况下通过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能有效避免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产生。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大对混凝土的养护力度,当混凝土外界的环境温度不低于25℃时,一旦养护不当混凝土便会产生较大的裂缝问题,这一现象发生后显示出混凝土施工的水热化问题得不到解决,因此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水热化问题是引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关键问题。
3土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3.1收缩系数控制问题
现在土木房屋建筑工程当中的混凝土结构,配比都比较复杂,往往由组份不同的,各种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和水泥等组成。其中水泥的等级和强度,也各有不同。这些材料与水混合之后,蒸发量不同。如果施工设计人员没有对各个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就容易导致,混凝土构件在收缩的过程当中幅度不一致,导致整个施工的强度受到影响,更容易出现裂缝。
3.2浇筑问题
在混凝土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浇筑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其施工技术影响到了混凝土结构质量,因此在当前对于我国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时间需要进行正确的规范,对于浇筑流程也需要详细的探讨,通过对土木工程后期投入中的问题进行相关研究,防止在今后施工中出现裂缝问题,影响施工质量,造成成本浪费以及人身安全等问题的产生。
3.3水热化问题
混凝土结构由于应用了大量的水泥,水分含量比较高,因而,对于一些体积比较大的混凝土构件,内部的水化热无法及时的排出,就有可能造成整个工程的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还有一些工程比较精细的混凝土构件,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进行一次浇筑,这就对整个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尤其是配料水平、水灰比调节水平、外加剂添加水平、砂石骨料选取水平等等要求非常高。
4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4.1温度控制技术
混凝土质量会受温度的影响。为保障施工环节中的混凝土温度,应在浇筑前进行混凝土材料配比,如将水泥比例减少,添加粉煤灰等,提升结构强度和混凝土密度,促进混凝土内部的温度降低[2]。此外,在搅拌混合材料中,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度加水,减少因内外温差导致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施工者可在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浇筑,且适度降低浇筑厚度。当气候寒冷时,施工者应及时进行保温措施,制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和顺序,降低因温度的骤降而带来的裂缝问题。
4.2混凝土搅拌技术
在混凝土的重要施工技术中,建筑企业必须在混凝土的搅拌中展开合理的配料配比,只有科学做好混凝土的配比才能有效保证混凝土施工后带来的质量,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关于混凝土材料的配比是所有施工技术最为关键的一步和环节,在材料的配比工作中具体包括外加剂用量、掺和料用量、水泥用量以及砂骨料用量。为了有效降低混凝土在施工中的水热化反应程度,一般情况下需要针对混凝土的施工需要,尽量降低水泥的配比,在得到施工单位相关部门的允许后,混凝土材料需要进行抗压载荷测试,只有经过多次的实验后才可以最终确定水泥的具体含量。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施工人员要积极勘察混凝土的裂缝情况,按照施工所在地区的具体环境和施工条件科学计算混凝土收缩的温度界值。
4.3浇筑技术
土木工程施工中,技术人员进行混凝土浇筑是需要加强对浇筑速度和用量控制,尽量保证连续施工。在浇筑混凝土中,可以采用分层的方式作业从而避免内部水热化严重和外部形成较大温差,导致出现温度裂缝。所谓分层浇筑,主要是在全部完成第一层浇筑作业后在其初凝之前浇筑第二层混凝土,按照这种方式反复操作,直到将所有混凝土浇筑完成。混凝土浇筑中要合理设置施工缝,避免对结构整体性产生不良影响。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当有序地、规范地进行分层处理,并且尽量在浇筑时从短边开始施工,然后顺着长边浇筑好混凝土。
4.4养护技术探究
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施工者应做好混凝土降温速度的减缓工作,以便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中的内外温差,保障结构具有一定的抗裂能力,将结构自约束应力充分降低,提升结构的抗压能力。在振捣、浇筑结束后的12h之内,施工者应进行覆盖或喷水等结构养护工作。在模板拆除后进行浸水养护、塑料薄膜法等养护工作,保障结构的湿润。在施工周期较长状态下,如施工环境气温持续在5℃以下时,应采用蓄热法、外加剂添加等方法对混凝土结构的有效养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施工期间需要进行良好的技术管控。为了行业的发展是其必然的选择,施工部门要对技术进行监督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进行质量的把控,对技术流程进行约束,确保提升效率的同时更能保障施工质量的完善性。
参考文献
[1]陈莎莎,谢芳.分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36):28-29.
[2]冉茂禄.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6):10-11.
[3]卢炘民,焦雷鹏.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5):26-27.
[4]赵亚敏,吴俊.浅谈土建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2):237.
[5]陈立建.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J].地产,2019(2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