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8/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9期   作者:吴垠昊
[导读]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部分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

         摘   要: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部分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并由此影响到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论述了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目前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制定战略、健全制度、完善机构、加强培训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 ;自主创新;管 理

1 引 言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毫无疑问,就是要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并使之占领市场,获得效益,创造财富。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同时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更是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的主体。因此,应对知识产权管理给予特别的重视。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决策者,应将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同经营战略结合起来,一同考虑,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管理制度,挖掘知识产权中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须知,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利器和制胜的“法宝”,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对于我国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2 知识产权管理的作用分析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现代企业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持续不断的创新,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原动力”。知识产权制度是推动和保障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基本制度,它与企业存在着不可割裂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自主创新产生了新的成果,为维护企业自身的权益,就有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既能满足这种需求,还可以使企业牢牢把握成果的独占权,放心地利用创新成果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由于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使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这将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进一步投入,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
         二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体现在市场上,市场的竞争体现在商品上,商品的竞争体现在技术上,技术的竞争体现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其拥有的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的数量与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在现代企业中,技术是生存的前提,技术保护是维持其生存的保证,只有不断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依靠知识产权的独占性占领市场才能取得竞争优势,而这一切又应当以企业的知识产权有效管理作为依托。知识产权管理通过对企业智力成果的有效组织和利用,与企业其他的运营、管理相结合,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的方式来保护和利用企业的智力成果,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较晚,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还没有从战略高度上对知识产权管理进行规划。企业关注的多是有形资产及其管理,而对无形资产重视不够,甚至对研发工作的一些环节,包括选项、立项、专利申请、专利保护和研发成果的产业化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没有研究制定专利战略。
         二是许多企业不了解利用专利文献的重要性,很少进行专利文献检索,造成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较为严重。专利的申请量少,整体质量不高。
         三是知识产权的管理大多停留在保护的层面上,还没有进入资本化运作。对知识产权概念和价值的认识模糊,广大科技人员用心血和劳动创造了智力成果,一些企业家并没有把它作为资产、作为拥有的产权进行有效保护并使之转化为生产力。
         四是缺乏对知识产权使用寿命、时效性强等特点的认识,使许多科技成果一经鉴定便束之高阁。一些单位既无自我转化能力,又不积极申请专利,推向社会实现其价值,既降低了科研资金的利用率,也使创新成果的真正价值无形地损耗。


         五是缺乏知识产权的统筹管理。有时使企业陷入专利“陷井”与“雷区”,稀里糊涂地侵犯了别人的专利权,结果不仅要支付高额赔偿,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六是缺乏知识产权管理与运作的人才。我国大部分企业目前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问题大多是聘请律师帮助解决,没有设置相关的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专门机构,没有配置从事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研究及开发的专门人员,缺少严格的规章制度引导。
4 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对策
4.1 围绕自身发展战略,制定明确的知识产权战略
         所谓知识产权管理战略就是针对企业知识产权形成、保护、发展和价值运作而制定的长远的战略性规划。知识产权是核心竞争力,知识产权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从战略高度系统性、前瞻性地审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和运营,针对本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定位、经营条件、竞争格局、市场发展趋势等,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和目标,并通过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以贯彻,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4.2 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系统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是企业强化其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应建立和完善既适应我国国情和企业发展规律,又符合国际惯例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主要有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决策与发展规划的有关制度、有关知识产权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权范围划定制度、研究开发人员工作变动时知识产权归属管理制度、技术资料、技术秘密及其信息资源管理制度、知识产权转让(转让、许可等)及其合同管理制度、有关知识产权的奖励制度以及享有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的保密制度等。
         4.3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的组织机构
         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对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它能够为企业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在企业决策层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制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监督其实施;负责企业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工作,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策略研究;建立企业内部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负责企业员工有关知识产权知识的培训等,实现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的职能。由于企业的知识产权具有技术专业性和法律性等特点,知识产权的管理部门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管理人才的配备上,要选择具备法律、理工和管理等复合型知识背景的人员,以满足知识产权管理的多层次的需要。
         4.4建立健全相关的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企业支持技术创新、鼓励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并创建体现技术创新价值的考核指标体系是建设创新型企业的需要。对在企业知识产权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予以重奖;合理分配知识产权开发利用收益;对知识产权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的过程中的有功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取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给予奖励;鼓励专利发明,引导科技人员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与积累。以协议或规章的形式明确职务知识产权成果的归属,既要明确员工的权利范围,也要使企业的利益免受损失。
         4.5加强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形成互补与互动的技术创新机制
         我国企业研发能力薄弱,这是制约加快发展的瓶颈。为使企业尽快走上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的阳光之路,应该积极主动地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科技合作,形成互补与互动的技术创新机制,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实现双赢。企业应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作用,为高校、科研院所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商品化作出贡献,使院校、院所已开发的技术冲出“死亡谷”,使企业从中获得经济收益,并逐步提高科技创新的起点。

【参考文献】
[1] 邱君.基于协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合作管理系统模型研究.华侨大学,2015.
[2] 范丽恒,虞文武.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研究[J].商.2015

作者简介:吴垠昊:男,工程师。2009年6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现任职于西京电气总公司科技军工部从事科技管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