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公路运输经济对新常态下助力服务行业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对称态发展、提升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公路运输经济;优化提升
一、经济新常态内涵与特征
一般而言,经济新常态是更加注重稳增长、调结构的经济态势,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追求总量经济、发展速度、发展规模等要素,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现阶段经济发展特征出发要逐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自信心、保持平常心。从经济新常态角度出发,对当前我国经济特征进行判断,表明我国领导集体对现在经济增长阶段的变化规律已经把新常态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对总体经济政策的把握、三产行业转型调控有着重大意义。
综合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一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是从高速增长转向高效增长,并不是不要速度。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经济体量和实际增量依然可观,如果在增速换挡中速度过高,则很难止住出现惯性下滑,甚至可能出现失速局面;然而如果不要速度只要质量,就会经济发展速度过低,以往积累的经济社会风险就可能集中释放,经济泡沫就很容易破裂,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难以增加研发和创新投入,群众的社会预期有可能会发生一定差异。因此,需要在原有经济体量增量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用稳中有进的增长速度,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中高速增长。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当前学界均一致认为,我国在未来保持持续健康发展,不在速度在质量,提高质量就必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让增长动力更为多元。我国经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依赖人口、资源、劳动力红利,在劳动力、技术、资本三大要素不断挖潜力。然而,当低成本优势和廉价资本红利不在的时候,未来发展要从需求端转向供给端,不仅需要调整“出口、投资、消费”三大经济驱动力的发展关系,还需要持续优化经济结构,通过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全要素生产率向高价值链的产业端移升,化解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加大对供给端的管理,推动供给结构的转型。
三是经济活力持续释放。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基本细胞,只有细胞活力四射,经济发展能够身强体健。在经济新常态下,放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动力之源就来自一个个企业释放的强大活力,近年来政府大力提高行政效率、转变政府职能,通过简政放权使得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据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市场主体达到2179万户,新增企业2万户,保持着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在经济微观层面迸发出较高活力。
二、公路运输经济重要性分析
(一)公路运输经济为经济新常态提供先导性服务。公路交通自古以来就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的首要因素,地方经济增长速度与地区区位因素及交通便利条件有很大关系,经济新常态下公路运输更是能够为东西部交流互通、跨区域经济合作等提供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在人流、物流方面满足经济新常态需要。尤其是近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为切入点,以公路设施建设项目为依托,不断推进沿线国家在公路规划、施工、运营货运、客运等领域的深度合作,积极组建公路运输为基础运输方式和枢纽港站、现代通信网络为一体的国际通道交通,对周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公路运输经济为经济新常态提供基础性服务。我国向来重视公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完善公路运输通道和区际公路骨干网络,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投入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区域经济发展互联互通离不开公路运输经济源源不断引入新的发展活力,目前公路智能交通行业基础建设基本成型,注重基础性应用成为下一阶段发展的主要方向。尤其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便捷高效地公路交通网络强化城市群之间交通联系,成为当前我国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前提,全国各地公路交通网络和设施共同联动运转,加快了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改善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外交通,公路成为整个国家发展的血管和命脉。
(三)公路运输经济为经济新常态提供要素驱动。公路经济与各地区的资源和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同时与国家要素驱动也有很大关系,公路交通门类多、潜力足、韧性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如大数据、云物流、低碳公路、标准化运载单元和货运车辆、多式联运转运设备等公路运输科技发展,在此基础上推动了建筑行业和机械等行业的发展与变革,进而不断增加了就业需求,推动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发展驱动要素。
三、公路运输经济结构优化分析
(一)推进综合运输服务协同。公路运输经济适应新常态发展,关键在于发展综合运输服务,各地方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市场主体等利用各种资源和整体力量,从规划布局、标准规范、信息共享等方面入手完善体制机制,推进重点区域综合运输服务一体化,在多式联运、城乡客运一体化和运输服务信息化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建立各种运输方式间协同管理机制,优化顶层设计和政策衔接,实现协同共赢,更好体现综合运输服务体系的协同优势。
(二)推动公路运输服务转型。一是推进公路运输管理向现代化、标准化转型。当前我国公路运输车型过于庞杂,市场主体多、小、乱现象突出,标准化程度过低,已成为影响传统货公路运输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以公路运输车型标准化为抓手,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二是推动公路运输向精细化、精准化转型。按照“有退有进”的原则,限制800公里以上客运班线,探索赋予优势公路运输企业等市场主体道路经营主导权,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网上运输、联程联运等线上线下服务产品,提供个性化、精准化公路运输服务。
(三)加强公路运输安全监管。对政府、行业和市场主体,分别细化政府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创新安全监管方式,建立安全监管常态化机制,强化社会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监督,确保公路运输长治久安。从人、车、路、企等方面查找安全隐患,把握运输安全规律。创新安全生产检查方式,进一步增强公路交通管理的针对性,更加突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发挥行业自治作用,
(四)提高公路建设质量等级。我国地域广阔,各省市区间路途遥远,部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公路基础设施薄弱,如西藏、云贵等地更是由于路险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及时到达。经济新常态下,需要进一步提升公路建设质量等级,改变原有公路运输时效性差、通行效率低、安全系数不高等问题。尤其是经济新常态下,各种风险逐步显现,资金、土地、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增强,更应该提升质量等级,规范公路运输通行,实现道路交通提质增效,改善边远贫困地区交通状况,保障公路运输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天学.经济新常态下加强公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思考[J].青海交通科技,2017(02):8-12
[2]段睿.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1):187-188.
[3]姚梅.探究经济新常态下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重要性[J].时代金融,2019(03):36-37
作者简介:徐福兰,女,1980年3月,汉,山东省沂南县蒲汪镇,经济师,主要从事公路运输经济研究。